前阵子,理想汽车创始人,向多档DHT混动开炮。“中国自主品牌,仍然坚持多级PHEV的车企,在未来一两年内都会转换成增程式的技术路线。这个判断在2025年可以得到验证。”李想在微博上说说。
后来在微博里,李要开始给李书福和魏建军这两位自行车圈的老前辈“带货”了。“我觉得长城系和吉利系都会转向加长节目路线。”
除了少数人支持李想的言论,大多数人对这种观点嗤之以鼻。后向程序扩展可以替代高级插电混动?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李想的预言可能真的会成真。
其实长安汽车早就这么做了。有多少人还记得长安汽车的iDD混动?iDD混合动力系统采用P2单电机架构方案,即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增加一个驱动电机,发动机和驱动电机的耦合或解耦由离合器控制。蓝鲸电驱变速器为六速三离合变速器。
目前长安汽车旗下的深蓝采用的是增程式或者纯电动结构,长安启源A07采用的是增程式版本。曾经的多挡混动结构已经被长安抛弃。你说启源A06和启源A05没有采用P1+P3的混合结构,没错,但这是一个没有齿轮的单档混合结构。
有人认为是因为长安之前的多挡插电混动系统是P2架构,本身不是最先进的插电混动结构,和奇瑞吉利长城的双电机混联结构不是一个级别的,但这根本不是问题的关键。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的对手是用成本更低的单挡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混动打你,而多挡DHT插电式混动没有成本优势。
比亚迪的插电式混合动力采用单挡混联架构,可实现纯电动、串联、直驱三种工作模式。更不用说延长方案了,直接取消了发动机的直联和串联,只有纯电动和串联两种工作模式。
很多业内人士坚持认为多档DHT更好。档位越多,可调范围越大,速度越高,更省油。是的,多速DHT可能在动力性能和高速能耗上有优势,但优势并不明显。
但是多档DHT更复杂的结构给调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挫折更多,噪音大,对发动机的技术要求高,成本增加。多档DHT要想实现200公里以上的纯电续航,不仅工程难度大,而且完全失控。换句话说,与其做多速DHT混动,不如把这个成本放在更大的电池上,或者换个更大功率的电机,性能优势就补不回来了。
比如一款增程式车型纯续航300公里,油耗5升,另一款多档DHT车型纯续航只有150公里,油耗4.8升,你怎么选择?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多速DHT混动,或许高速能耗更低,但我一年能跑几条高速?我的驾驶条件大部分在市区,还是买个续航高一点的车比较好。市区基本用电,偶尔跑高速,会省一升半的油耗。
这是从制造成本来说,从研发成本来说,增程可以兼容所有形态,把电池做小了可以做成混油,把电池大了去掉增程就是纯电,三种形态可以在同一个平台,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这对于车企下一代车型的迭代更新非常关键。
目前多挡DHT插电式混动方案的成本比不上增程式和比亚迪的单挡插电式,尤其是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当下。延伸程序路线和单档外挂的成本优势是绝杀比赛的关键。
技术路线的选择需要汽车企业结合行业趋势、成本、车辆用途、使用环境等条件综合考虑。历史终将证明,谁的成本更低,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这也是我对加程序混单档持谨慎乐观态度的原因。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关系,欢迎车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标签: 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