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国有汽车企业躺在外资方的技术和品牌上赚得盆满钵满,它们缺乏自主研发的动力,甚至变成了跨国公司的代工厂,起步更早,起点更高,手握一手好牌却打的稀烂,而其中,福汽集团绝对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说到付琪集团,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只要提几个汽车品牌你就知道了。福建奔驰、东南汽车、金龙汽车、杜云汽车都是付琪集团旗下的品牌,但它们今天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东南汽车曾经是付琪集团最有价值的资产。上世纪90年代,三菱汽车如日中天,付琪集团是三菱汽车进入中国后的第一个合作伙伴。1995年11月,三方成立东南汽车,股份比例为付琪集团(50%)、三菱汽车(25%)和台湾省中华汽车(25%)。在介绍了三菱汽车的技术和产品后,
但三菱汽车逐渐不满足于仅占25%的股比,两年没有向东南汽车进口新车型,直接导致了东南汽车产品线的断层。东南汽车前董事长连萧蔷曾表示,三菱的投资不愿意扩大产能,因为其回报率只有25%。三菱汽车已经直接与当地联系,并表示在东南汽车的股权不能达到50%之前,三菱不会引进任何新车型。
2012年,三菱与广汽签订合资协议,双方各持股50%。结果三菱有了新欢,东南汽车成了被抛弃的旧爱。但是站在三菱汽车的角度,这个决定完全可以理解。广汽三菱中,三菱汽车股份份额更高,收入更大,广汽在技术实力、产品质量控制、宣传营销能力、资源背景等方面都优于付琪。最近根据天眼查的数据,三菱汽车已经全部退出东南汽车。这个共事20多年的搭档彻底分道扬镳了。在缺乏三菱汽车的技术支持后,由于缺乏自主研发实力,东南汽车的销量逐年下滑。2010年至2020年,东南汽车亏损总额为49.17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1.34亿元)。现在,东南汽车已经完全边缘化了。
付琪集团的另一项宝贵资产是福建奔驰。
2007年,付琪和戴姆勒各出资50%成立福建奔驰,以奔驰商用车为主,包括唯亭、唯雅诺和凌特。然而,福建奔驰自2007年成立以来,“亏损”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直到2013年底才以年销量1.2万辆的成绩首次实现盈利。2015年福建奔驰年销量只有5000辆,付琪不堪重负。2016年,付琪向BAIC出售了福建奔驰35%的股份。北汽依靠南北奔驰实现了“大奔驰”的构想,但付琪手中的另一张好牌却不见了。
付琪并没有自救,而是受限于自己的技术实力,屡战屡败。
1997年,付琪建立了马新龙汽车,专注于农用车。乘用车在2011年进行了转型,但由于缺乏技术积累,马新龙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已经没有存在感。很多人根本没听说过这个品牌。目前马新龙汽车只有齐藤系列车型在售,而且都是微面或者油改电车型。2021年累计销量仅为6712辆。
2015年底,杜云新能源成立,是最早切入新能源赛道的新车公司之一,拥有双重资质。杜云汽车在“威小李”量产前,已经完成了“R&D、交付、售后”的流程。2018年,杜云汽车迎来“亮点时刻”,全年完成新车销售9300辆,仅次于交付约1.13万辆的蔚来汽车,位列造车新势力第二。然而,从那以后,杜云汽车的发展停滞不前,销量一再下降。现在,杜云汽车已经停工,据说已经卖给了均瑶集团。
回顾付琪的风风雨雨,曾经手握三菱、奔驰等合资品牌,却长期依附于人,始终没有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最终我们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再来看国内的造车国企。其中有多少像付琪一样,躺在合资的温柔乡里,而这些国企之所以比付琪略胜一筹,不是因为自主研发强,而是运气好。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步付琪的后尘?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关系,欢迎车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标签: 东南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