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遭市值蒸发困境,是否仍值得信任?》

访客 新能源 100

摘要

深入剖析特斯拉当下的状况,需从以下几个技术层面展开探讨。

特斯拉2024年第二季度的财报状况不佳。

其净利润下滑45%,总营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且主要依赖“卖碳”积分来支撑。在销售数量方面,自2015年开始公布产销数据以来,特斯拉首次出现连续两个季度同比下降的情况——今年上半年,特斯拉相较于2023年同期少售出5.8万辆车。

尽管马斯克在业绩会上透露FSD有望在今年进入中国和欧洲市场的利好消息,但这并未扭转市场的悲观情绪。

特斯拉在财报公布当日,股价大幅下跌12%,市值蒸发超过1000亿美元,一度跌破7000亿美元大关。

更为严峻的是,近期马斯克承认原定于8月8号发布的Robotaxi再度延期至10月。这是继4月被媒体曝出暂停下一代廉价车型开发后,特斯拉今年第二次在关键业务上出现跳票。而这两次跳票,分别对应着特斯拉至关重要的两个业务基石:汽车业务和自动驾驶相关业务。

对于汽车业务,马斯克已向电池团队下达“最后通牒”,电池技术的突破被视为新车型量产的关键问题,一旦得以解决,新车型有望在多个市场推动销量增长。

而在马斯克信心满满的自动驾驶业务中,人们不仅期望看到特斯拉的技术实力,更渴望看到作为行业技术领军者的特斯拉,在围绕自动驾驶的全新商业模式中,能够提供怎样的解决方案。

 

毛利率,股价下跌的关键因素

首先值得重点关注的是特斯拉的“现金牛”业务——汽车销售。投资人最为关注的并非销量,而是毛利率。

2021年10月,特斯拉市值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当时的市盈率高达192倍。其核心原因在于,该季度特斯拉的单车毛利率达到30%。

然而,在本周特斯拉公布2024年第二季度季报数据后,其股价当日下跌12%,市值回落至7000亿美元以下。与3年前相比,特斯拉本季度交付量增长约1.5倍,但单车利润率却降至14.6%。

这两个数值的差距,将特斯拉的现金牛业务从行业传奇拉回至平均水平。

汽车并非暴利行业。与同为消费硬件领域的硅谷公司苹果相比,苹果的硬件业务毛利率可达40%,比特斯拉单车毛利率的最高点还高出10%。而在汽车行业中,这一数据的平均水平仅在15%左右。

因此,马斯克多年来强调“特斯拉不是一家汽车公司,而是一家科技/AI公司”,这不仅是一种对外的营销手段,也是特斯拉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马斯克的理想并非成为像丰田章男那样的苦行者,他对自己的期望也并非仅仅成为制造业出身的首富。

特斯拉近年来单车毛利率变化走势图 | 图片来源:分析师 Troy Teslike

与3年前相比,特斯拉在生产端并未出现显著变化。中国超级工厂运行平稳,供应链在垂直整合下顺利度过疫情冲击,且未出现如一体化压铸般的重大创新。导致特斯拉单车毛利率下降的最直接原因是终端售价的调整,也就是常说的“价格战”。

以中国市场为例,2021年底,特斯拉两款主流车型Model 3和Model Y的入门款价格分别为26.56万元和30.18万元;而本月,这一价格已下调至23.19万元和24.99万元(产品及配置略有调整)。

关于价格战的讨论,全球存在不同的认知和观点。若从特斯拉自身的角度进行观察,可得出一个重要原因:特斯拉产品更新节奏迟缓,这是其不得不降价以应对竞争的关键因素。

如今,众多国产品牌在发布新车时,都会将Model 3和Model Y作为对标车型。相较于特斯拉,新车在舒适性配置和智能化方面具有更大优势,且定价更为大胆、激进。在某种程度上,几年前主动掀起价格战的特斯拉,如今似乎陷入了自身产品迭代缓慢的“困境”。

关于特斯拉对产品迭代和车内舒适性配置的考量,极客公园在今年4月曾与特斯拉首席设计师Franz von Holzhausen进行过一次面对面交流(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Qtf4VUfDY33ioEJHgU7yQ)。在他看来,特斯拉以“高效”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并不希望过度堆砌舒适性配置和功能,以免影响车辆的能耗、重量及操控。

这一逻辑本身并无不妥,作为一家科技属性极强的公司,特斯拉完全可以选择一条与主流不同的产品路线。但关键问题在于,必须保持一定的产品推出频率。消费者常说“买新不买旧,买旧享折扣”,这句话最初用于手机和消费电子产品,如今也适用于部分智能电动汽车消费者的心态。

2020年,马斯克在特斯拉电池日上介绍4680电池 | 图片来源:直播截图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将对特斯拉汽车业务的期望寄托在“2.5万(美元)廉价车型”(亦称“Model 2”)上,它承载着特斯拉从每年百万销量迈向千万级市场的重要使命。遗憾的是,今年4月,媒体曝出Model 2项目被搁置的消息,致使特斯拉股价大幅下跌。

“Model 2”延期的重要技术原因,是特斯拉在新一代电池技术研发中遭遇困难。一直以来,马斯克期望将自研的4680电池应用于新车,以提供比普通电池更大的容量和充电倍率,并大幅降低电池成本15%-30%。但目前,4680电池的表现与普通电池相当。

2020年,特斯拉首次在Model Y后地板上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显著优化了生产制造环节,助力特斯拉摆脱产能困境,Model Y也逐渐成为全球单一销量最高的车型。

而4680电池技术的研发,如同2020年的一体化压铸技术一样,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它将直接影响最为关键的Model 2的量产进度。

据媒体报道,特斯拉计划在明年上半年推出一款简配版Model Y。该车型定位为过渡期产品,基于现有产品进行开发。最新消息显示:马斯克已向4680电池团队下达最后期限,要求在年底前实现成本降低和规模扩大。

 

Robotaxi,远不止自动驾驶

探讨特斯拉的第二个维度,聚焦于自动驾驶技术

在瑞银看来,特斯拉的汽车业务估值一直稳定在2000亿 - 3000亿美元之间(约20倍PE)。因此,特斯拉远超汽车行业的估值,是由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新业务支撑起来的。

具体而言,与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的业务可分为三种不同模式:FSD软件服务、自营Robotaxi业务,以及最为极端的Tesla + Robotaxi的“共营车队”模式。

从技术层面来看,FSD无疑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特斯拉是全球车企中最早探索“端到端”技术路线的企业之一——该路线能够大幅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泛化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特斯拉的量产优势以及硬件预埋,使其在“端到端”开发中最为关键的数据环节占据先机,这是其他厂商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才可能追赶的宝贵资源。

因此,对于FSD,现阶段的重点不应再局限于技术本身,而应更加关注落地的细节问题。

一方面是监管问题,目前政策正朝着有利于特斯拉的方向发展,马斯克在本次业绩会上表示FSD有望在年底前进入中国和欧洲市场。

另一方面则是商业化问题,目前FSD在国内的买断价格为6.4万元,不仅高于国内其他厂商,更为关键的是,国内厂商目前均采取“试用”政策,尚无一家实现智驾软件商业化的闭环。在软件付费率本就较低的国内市场,商业化可能会成为技术落地后的一大挑战。

特斯拉高阶智能驾驶服务在国内的售价 | 图片来源:特斯拉中国官网

Robotaxi则是一项截然不同的业务。它虽依托于FSD带来的自动驾驶技术,但所需的技术及运营支持远不止自动驾驶一项。

举个简单的例子,若现在开始布局Robotaxi,最基础的插拔充电枪操作,仍需人工进行(特斯拉尚未使用和布局无线充电技术)。此外,对于电量、路程、接单等运营环节的规划,也需要一套与汽车生产环节关联不大的系统来支撑该业务的运转。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地区的Robotaxi业务都采取了限制运营区域的策略。

目前尚无可靠消息明确特斯拉Robotaxi的具体设计,在《马斯克传》中曾提及马斯克希望这是一辆“彻底没有踏板和方向盘”的车。不过结合实际运营场景,这一做法或许过于激进——毕竟,若系统出现故障,连最简单的人工驾驶脱困都无法实现。马斯克近期将原本计划8月8号亮相的Robotaxi推迟至10月10号,不知是否在对这些细节进行探讨和权衡。

最后,马斯克提出让特斯拉车主加入Robotaxi车队,“让你的车在不使用时帮你赚钱”,这体现了马斯克的美好愿景。毕竟,相较于大量生产Robotaxi原型车并投入运营,这显然是一种更具吸引力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但与自营车队相比,共营模式需要更高精度的运营水平和调配能力,短期内恐怕难以实现。

相较于传统的汽车制造销售业务,围绕自动驾驶的新商业模式并非既定命题,所有的技术和商业模式都是全新的。

整个行业都在期待着马斯克10月10号的那场发布会,因为所有人都渴望看到作为行业佼佼者的特斯拉对未来的思考。

标签: 或许 仅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