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们最近表示对销售水分的指责,表示销售业绩不理想。
7月23日,李如期发布了2024年第29周(7月15日-7月21日)最新周销量排行榜。
我们来看看新能源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排行榜。排名前五的汽车公司是比亚迪、李、特斯拉、和五菱。新的一周,比亚迪以6.67万辆的周销量继续高居榜首,也是榜单上唯一一个销量超过6万辆的品牌。特斯拉以10,500辆的周销量排名第三,新一周被李取代。作为参考,上周(7月8日至7月14日),特斯拉以1.14万辆的销量位列榜单第二。
理想汽车排名仅次于比亚迪,但销量远低于比亚迪,周销量为 1.09 万辆,问界以 0.93 万辆排名榜单第四名。五菱汽车也挤进榜单前五名,周销量为 0.85 万辆。除上述品牌外,包括爱安汽车、零跑汽车、蔚来汽车、大众汽车、深蓝汽车也在新一周进入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榜,周销量分别为6900、4900、4600、3800、3600辆。
我们来看看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销量TOP10榜单。李仍然是中国市场新动力品牌的销量冠军,周销量为1.09万辆,高于9300辆的水平。这也是李本月第三次周销量登顶新势力榜。
据统计,7 月 1 日至 21 日,理想汽车累计销量为 3.02 万辆,问界累计销量为 2.66 万辆,两者销量相差 0.36 万辆。当前两者的竞争仍激烈,但按照目前的销量趋势,不出意外的话,7 月理想汽车或能继续蝉联新势力销量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车发布的周销量榜单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今年 3 月 26 日,理想汽车停止固定每周二发布周销量数据的行为,一直到 5 月 7 日才重新恢复周榜发布,随后引发大量网友讨论。7 月 17 日,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张骁针对理想汽车每周发布的周销量榜单数据做出说明,并回应关于 " 数据有水分 " 的说法。
张骁表示:" 汽车行业的统计数据,可能是相对最规范最完善的了,从产能规划到产能利用率,从批发量上报(wholesale)到经销商库存统计,从零售量(retail)上报到交强险上险量,以及进出口和二手车流通,这个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政府背书的官方统计。这些数据是没法造假的,大家每天讨论的这些数,谁真谁假,我们分分钟就能看出来。"此外,张晓指出,订单数量没有办法确认或证伪,因为订单数量没有统一的标准,是企业内部数据,是汽车流通中的一个内部流程指标。原则上企业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公布。同时,张晓也强调:“上市公司所有的披露数据都必须经过相应监管机构的审计,而不是他们想说多少就说多少。”
回顾周销量榜,新一周,零跑汽车周销量为0.49万辆,位居榜单第三,与上周持平。蔚来汽车和深蓝汽车均进入榜单前五,周销量分别为0.46万辆和0.36万辆。与李和蔚来汽车相比,Xpeng Motors的表现有些落寞,以1900辆的周销量位列榜单第八。到上半年末,“韦小立”的格局已经明显分化。供参考,上半年李销量18.9万辆;蔚来汽车8.74万辆;Xpeng汽车公司拥有52,040辆汽车。
除此之外,包括极氪汽车、腾势汽车、小米汽车和智己汽车进入榜单前十名,周销量分别为 0.30 万辆、0.21 万辆、0.15 万辆和 0.13 万辆。其中,智己汽车是上汽集团的子公司,由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张江政府联合成立,定位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汽车行业关注》认为,智己汽车销量有所增长与智己 L6 的上市有关,该车是该品牌旗下第四款车型,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车,于 5 月 13 日上市,上市权益价为 19.99 万 -32.59 万元。
零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智己汽车累计销量为 23267 辆,其中,1-6 月销量分别为 5001 辆、2000 辆、3000 辆、3000 辆、4251 辆和 6015 辆。从数据上分析,5 月和 6 月智己汽车销量呈现明显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智己 L6 的上市,5 月和 6 月分别贡献了 3417 辆和 3623 辆。
最后再来看看中国豪华品牌 TOP10 销量榜单,从榜单品牌排名看看,榜单前五名中依然为 " 常客 "。新一周,或是受 " 退出价格战 " 消息影响,新一周,宝马销量第一的位置被奔驰取代,后者以 1.36 万辆的周销量位列榜单第一名,而宝马和奥迪周销量分别为 1.34 万辆和 1.25 万辆。针对此前 " 宝马中国将退出价格战 " 消息,宝马中国表示,下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将重点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
理想汽车和特斯拉分别排名榜单第四和第五名,周销量为 1.09 万辆和 1.05 万辆。榜单前五之外,包括问界、蔚来、雷克萨斯、极氪和腾势均进入前十,周销量分别为 0.93 万辆、0.46 万辆、0.44 万辆、0.30 万辆、0.21 万辆。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7月1日至14日,乘用车市场零售57.8万辆,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6%。乘联会表示,相比6月初端午小长假和高考的影响,7月初销售状况较为正常,下半月销售增长压力将有所体现。此外,今年上半年持续加大的大幅促销扰乱了车市正常的价格走势。此外,二季度的大力促销对下半年购车者的消费有透支作用,7月份以价换量的效果可能会减弱。
需注意的是,2024 年被定义为是车企大浪淘沙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随着时间进入下半年,车企间的竞争势必也将更为激烈。汽车行业关注热门汽车新媒体。
每天分享有价值的汽车新闻。
汽车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