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工业近日发布业绩预告,宣布其净利润大幅提升至5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超过了公司此前设定的预盈目标,刷新了行业纪录,并彰显了长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大实力。
在国内车企“卑躬屈膝”以价换量的背景下,长城汽车不仅站住了脚,还赚了钱。
长城汽车7月10日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财报。长城汽车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将达到65亿至7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约51.39亿至59.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7.49%至436.26%。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0亿至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51亿至52.51亿元人民币,增幅为567.13%至700.56%。
对比去年数据,长城 2023 年营业收入 1734.1 亿元,归母净利润 70.08 亿元,长城在今年上半年几乎达成了去年全年的利润收入,在经历了去年的下滑后,目前长城的盈利能力不仅恢复往常,同时实现了增长。“既要市场,又要保利润”,魏建军在股东大会上的指导思想在今年上半年的财报中有所体现,那么这样的财报数据从何而来?三个字可以概括:做好自己。
#一个目标:稳定的销售和有保证的利润#
为什么之前很多人唱衰长城汽车?很简单,因为曾经独立前三的长城汽车,现在已经跌出了前五,排在比亚迪、奇瑞、长安、吉利、东风之后。但是,仅以销量来评价长城,就说明它根本不了解长城。长城汽车现在走的路是一条依靠大单品和高利润的路线。
目前国内车企面临极度内卷化,应对方式基本围绕一点,就是保量。所以,为了保证数量,如前所述,“卑躬屈膝”降价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车企。
作为头部的比亚迪完全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因为它有量的基础作为保障,而且比亚迪的销量都是新能源产品,其本身就具有高产品单价以及利润的特性,而且其产品覆盖面极广," 东边不亮西边亮 ",品牌自身就可互补。在这种情况下,别的品牌想要去卷量,必然会做出一定的牺牲,而且这种形式的内卷,主动权完全是交给了市场、交给了对手,而不是拿在自己的手里。这个时候的长城是怎么造出来的?可以概括为:以我为主的策略,稳中求精,并在市场中取得长远发展。
其实做稳做精,做好自己所在的细分市场,是很容易理解的。以哈弗为代表的主流家居产品,不断贴近消费者需求,并非虚有其表。产品真实真实,整个品牌的基数稳定;精细化是通过技术手段强化品牌推广的越野性,在更多产品上传播新能源智能,进而提升用户感知价值。
作为长城的大本营,哈弗品牌6月新车销量为47,729辆。1-6月共销售汽车299,738辆,同比增长2.42%;1-6月,面向中高端市场的威派新能源共销售19,867辆,同比增长9.46%。
此外,长城的越野、皮卡、出口,这三个方面已经形成了护城河,在供给需求、与竞争对手博弈的两个关键层面确立了差异化优势。在越野细分市场,坦克SUVs月销售新车26,059辆,同比增长104.02%;1-6月共销售汽车116,038辆,同比增长98.94%。硬核的越野能力加上豪华舒适,基本已经成为坦克的固有标签。从坦克300到坦克700,成功完成了品牌转型。
在国内越野市场尚处空缺之时抓住供给缺口,率先在越野市场站稳脚跟,并且依靠后续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搭载,让产品拥有更多适用场景,目前坦克 SUV 已经连续 42 个月位列中国越野 SUV 销量第一。主要得益于长城在技术领域打造精品的追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点就是自主研发的内燃机和新能源技术。目前长城全系产品在传统内燃机、混动、插电式混动方面都有完善的布局,并分别以咖智、米粒智行在座舱、智能驾驶方面的新动能在国内SUV市场更具竞争力。
至于在国内内卷化严重的情况下寻找新机会的自主品牌,长城早已完成布局。1-6月,长城汽车海外销量20.15万辆,同比增长62.59%。6月海外销量38104辆,创单月新高。值得一提的是,走向海外市场可以让长城获得更多的自行车利润。以坦克300为例,国内市场约20万辆可在俄罗斯销售折合人民币32万元。
综上,长城汽车的 " 稳 " 和 " 精 ",已经让长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长城的销量虽然排名不及之前,但是实际的量并没有那么不堪,尤其是结合前面我们所提的长城更加专注的产品线,在 SUV 以及越野这样一个市场当中,长城依然是绝对的头部车企;并且出海、海外本土化生产、海外高利润获取等方面持续正向发展。#以自我为中心,打破内卷化的新观念#
目前,我们国内市场的内卷化带来了车企盈利能力的减弱。最终很可能会有大量车企无法承受,需要自救。这种情况其实和2008年金融危机下的美国车市很像。
当时美国的汽车行业也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尤其是行业巨头,如通用汽车、克莱斯勒、福特都面临破产的风险。就像躺在急诊室里,却等不到医生,前途未卜。后来我们也知道了,只有福特靠自己活了下来,其他两大巨头都被破产拉回了死亡线上,保护政府输血。
这其中福特度过危机并在后续快速恢复盈利能力的案例其实和当下的长城有异曲同工之妙,完全可以作为当下国内市场破内卷的良性参考。当时福特做的这些事情,核心就是“一个福特”战略。从2006年到2013年,它将计划生产的车型从97款减少到40款,出售旗下的豪华品牌,如马丁、捷豹路虎等,相当于精简了整个品牌的内部产品结构,根据市场消费趋势推广产品,相当于将品牌瘦身,抛开其他,只做自己,更专注。
同时,与其他美国汽车巨头相比,福特是一家财务优先的公司。随着前期产品的精简和组合调整,还启动了成本削减计划,降低固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措施,确保品牌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这个时候,我们看看长城最近的调整和成绩,就会发现一些共同点。
比如2022年底,整个长城品牌在自己的系统架构上做出了大幅动作,欧拉品牌销量低迷,WEY品牌销量下滑,沙龙短期内没有盈利前景。改革后,每两套机构合二为一,每两个品牌改为一套渠道和1.5套机构,人员精简,渠道合并。
过于分散的品牌,以及过于精分的产品想要把品牌的标签立柱就比较困难,尤其是转型期间丢掉了长城之前贯穿始终的产品基因,调整过后,后续的效果我们也能看到。如果说以前,一提到长城汽车,首先想到的是性价比高的SUV和低价位的皮卡,产品特点也比较单一,就是主打便宜,但现在不一样了。长城做了品质和品牌定位,不再是铺天盖地的低价产品,而是坦克300等一系列吸引人的门面产品。
同时,产品结构调整后的长城在整个产品矩阵上更加清晰,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这两年,长城在之前的欧拉品牌上砍掉了一些产品,但在更具品牌基因的坦克和哈弗两条线上,加入了相当多的硬派新能源产品。
其实这就跟过去十年手机的发展一样。从早期铺天盖地的各种产品,到各品牌主推的几大单品,单价更高,利润更高,消费者也更追求大师们的精致产品和更符合品牌调性的主流产品。这也显示了汽车的类似发展趋势。
综上可以看到,在市场严峻的情况下,或者说是在集体内卷的背景下,打破牢笼跳出来的最好办法还是依靠自身,而不是看着大家都在卷我也加入其中,就像前面所说,跟着大环境卷只会被人牵着鼻子走,但是明确自身需求后走自己要走的路,才会让自己处于主动。长城半年报让陷入内卷化焦虑的汽车行业有了新的思考。认识到长期主义不仅仅是一种与其他对手斗争以使自己留在牌桌上的策略,也是一种维持其健康发展的长期主义。【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