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企业家预战特斯拉10年赢得三国三分

访客 新能源 2.4W+
绍兴前首富预判特斯拉成功,投资10年赌空股市夺冠。

绍兴企业家预战特斯拉10年赢得三国三分

地道的全球竞争斗士。

作者:耿康琦

华出品,编号:HST L8888

2008年夏天,三花集团创始人张道才专程到万向集团拜访鲁,希望问问这位汽配大佬,汽车行业有没有机会。一见面,就兴奋地拿出几个锂电池:

“现在没必要搞传统汽车。如果你想搞新能源汽车!”

当时全球金融危机激烈,新能源汽车远未成为主流,但张道才还是决定听大哥的话,搞新能源汽车。

绍兴企业家预战特斯拉10年赢得三国三分

7 月 3 日,比亚迪发布第二季度销售数据显示,其电动汽车销量达 426039 辆,同比增长 21%;差不多前后公布的特斯拉第二季度交付数量,虽然达到 443956 辆,但同比下降了约 5%。上上下下,媒体惊呼:比亚迪离特斯拉全球市场地位越来越近了!

其实和比亚迪一起的,还有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2014年,在美国《汽车新闻》公布的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0强名单中,中国只有两家公司,一家是中信的子公司中信余炳轩,另一家是江森电气,两家都在第80位。

十年后,15家中国企业出现在2024年的榜单上。其中不仅有像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全球霸主,也有很多隐形冠军,三花集团旗下的三花汽车零是最新上榜的一家。

绍兴企业家预战特斯拉10年赢得三国三分

从驾驶舱空调到 " 三电 " 温度管理,对安全、舒适度有重要影响的热管理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给零部件产业带来的增长点之一,三花汽零便是正在这一领域快速崛起的隐形冠军。在燃油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电装、法雷奥四大海外巨头牢牢控制了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50%以上的份额。三花扎根汽车热管理领域十几年,但只能是大部分汽车企业的二级供应商。

新能源市场电动化浪潮下,传统巨头技术优势不再,现有格局松散,其热管理自行车价值是传统汽车的近3倍。三花汽车抓住机遇,实现超车:

2017年4月,三花汽车荣获《汽车新闻》PACE大奖,这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历史上的第一次。同年7月,受邀参加特斯拉革命性产品Model 3的全球首款交付仪式。

绍兴企业家预战特斯拉10年赢得三国三分

此后,它进一步拿下比亚迪独家供货商资格,并且成为大众、宝马、丰田、上汽及国内大多新势力新能源车企的坚定盟友。除了三花汽车零的迅速崛起,三花赖以起家的制冷电器的零部件业务也是强势且强劲。如今,其空可调式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客户覆盖松下、三星、格力、美的、海尔、海信等国内外主流厂商。

手握两大产业的王牌,也让三花业绩飙升。

三花智控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95.81亿元,净利润10.85亿元。当时汽车零业务销售收入只有12.1亿元,占比不到13%。

到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约245.58亿元,净利润约29.21亿元,均增长2倍以上。其中,汽车零部件业务销售收入达99.14亿元,占比超过40%,成为业绩增长的主力。

2024年一季度,三花智能控制营收约64.4亿元,净利润约6.48亿元,均仍有增长。其公司市值也飙升至1000多亿,至今已超过700亿。

三花创始人、绍兴首富张道才,果断让一个乡镇小厂成长为“隐形冠军”。

其中,最重要的是,2008年之后,马斯克刚刚接手深陷泥潭的特斯拉,就下定决心押注新能源电动汽车,对特斯拉极为看好,并在这个方向上再造了企业的增长极。

绍兴企业家预战特斯拉10年赢得三国三分

2007 年,一则不长的新闻,轰动全球制冷空调元器件行业——三花斥资 1600 万美元,成功收购美国兰柯公司的四通换向阀全球业务。10年前,作为可以制造空调节热量的四通阀的发明者,兰蔻也曾试图收购三花相关业务。十年后,三花让媒体惊呼“全球制冷行业格局被改写!”

但领导三花几十年,不断创造市场奇迹,创造“制冷王国”的张道才却异常清醒:

“最可怕的时候是产品卖得好之后。你必须同时进行四个过程——生产代、试制代、研究代、构思代。”

他要找的“下一代产品”,不在三花科技领先的制冷领域,而在他追逐的汽车市场。

早在1998年,三花就涉足汽车零部件的布局;到2004年,三华汽车零配件业务已初具规模。然而,中国乃至全球的汽车零部件市场仍由外资主导,三花只能作为第二梯队供应商,分一杯羹。

2008年与鲁的相遇,让张道才确信新能源汽车是三花弯道超车的“无人区”。

绍兴企业家预战特斯拉10年赢得三国三分

▲张道才拜访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但这个大胆的想法首先在内部遭到质疑,大家认定三花这么“十几个人七八把枪”,根本不可能在一个前景不明朗、R&D投资巨大的领域与国际品牌抗衡。

只有张道才极其执着。

他的想法很简单:中国是人口大国,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汽车是城市家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但汽车尾气的价格最终是难以承受的。"发展新能源是大势所趋."

不过,当时新能源汽车还没有成为国家战略,未来将改变汽车行业格局的特斯拉也只是被马斯克“接手”。汽车零部件的技术路线受到传统汽车供应商的严格控制。

2008年底,为了突破固有的技术防线,加速新产品的研发,张道才提出三花要成立中央研究院,即一个“企业R&D大脑”,一个聚焦未来10到30年行业竞争的强大“新引擎”。

当时全球金融危机凶猛,各地纷纷破产裁员,三花的营收也降到了25亿元以下。

张道才却打电话给公司CTO石楚良,摆摆手:“小石,我给你10亿,你就干吧,成立研究院!”

有了这个保障,2010年新成立的研究所员工增加到56人,吸引了内外部人才,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汽车空调整专家黄博士,长期从事汽车零部件研发的三花专家博士。

精兵强将齐聚一堂,一场改变三花命运的战役即将打响。

三年的汽车布局,让离客户更近的研究所能够率先了解客户想要什么,瞄准核心产品。

率先提出需求的通用汽车公司将新能源热管理系统的电子膨胀阀视为未来。然而,通用汽车一直很谨慎。与三花共同研发了近三年的一款插电式混动车,但最终因外部市场下滑而夭折。

投资巨大但开局不利,研究所陷入低迷。张道才再次站出来欢呼,指出电子膨胀阀符合节能环保的战略方向,必须坚持。即使是直接下单,也没有伙伴会继续上车做实验。

另一个极具争议的行业方向是要不要做热泵系统。

这套系统相当于新能源汽车中制热温控能力更强、效率更高的“空调制,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辆冬季续航水平。但不少专家认为,热泵系统虽然能耗低,但成本高,难以普及。

在张道才的鼓励下,研究院更倾向于十年后专注的方向,决定要扩大零部件份额,就要做系统研发。有了系统能力,就可以和车商“血脉相连”,成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2015年,经过八年的坚持,开始量产的三华电子膨胀阀,甚至要和法雷奥、马勒等竞争对手竞争采购;热泵系统路线也成为行业主流。自此,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冰河时代进入爆发时刻。

赌对方向,做出产品的三朵花,开始全力破解市场。

早在2011年的美国汽车工程学会上,就有几位三花的专家主动联系某汽车厂商,介绍了该公司的电子膨胀阀技术和产品。2015年,三花通过考察最终成为其供应商。为了保密,他们称汽车经销商——未来公司为A公司..

2016年,特斯拉Model 3车型发布,掀起全球浪潮。A公司也紧急提出新车需求,次年年中进行量产。但三花连零件模具都没时间做,更别说生产线了。

关键时刻,三花团队从一个空车间开始建生产线,从零开始摸索流程。直到样品交付截止前几天,团队还在拼命的重新设计、采购、打样、测试,最终以合格的样品顺利通过客户筛选。

此事在业内引起了极大的认知震撼——三花不仅专注于客户需求,还能快速响应,差异化、定制化别人做不到的技术开发。

特斯拉在四款车型中迭代了三个版本的热管理技术,其关键部件的升级离不开三花的快速发展和响应。

这个“绝招”让三花接连拿下了未来B公司和未来C公司,敲开了越来越多汽车巨头的大门,成为市场上的“热蛋糕”。

2016年,在被誉为全球汽车界“奥斯卡”的美国《汽车新闻》评选阶段,三花受到比亚迪、蔚来、奔驰等客户的一致好评。2017年,三花汽车零获得PACE荣誉(即“全球汽车供应商杰出创新贡献奖”),是首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企业。

在底特律的领奖台上,三花汽车零点公司总经理石楚良非常激动。“三花今天创造了历史!”

绍兴企业家预战特斯拉10年赢得三国三分

1984 年,被称为 " 中国现代化公司元年 ",张瑞敏成为青岛冰箱厂厂长,柳传志决定下海…… 35 岁被选为浙江新昌制冷配件厂(三花控股集团前身)厂长的张道才,也要大干一番。当时的三花LOGO由三片小雪花组成,就是为了表达冷配厂在制冷配件行业。四十年,张道才把这三朵小雪花变成了:人才之花、管理之花、科技之花。

三花一开始是靠人才翻身的。

当时工厂经济技术条件薄弱,不适合做高门槛的整机。张道才决定带领工厂转型,成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核心制冷部件,这是大厂不愿意接受,小厂不可能做到的。

但现实是,大多数工厂工人都是来自附近村庄的年轻人。他们连图纸都看不懂,也不可能开发出新产品。

张道才下定决心“好好学习,换血”。他专程来到上海交大制冷实验室,请来了从德国回来的陈志久教授,并拨出资金成立了员工学习班,对员工进行封闭式培训。

前卫的市场眼光和人才战略很快就会有回报。1986年,冷配厂研制的新型热力膨胀阀大获成功,利润首次突破百万。

2004年,张道才在集团高层会议上提出:企业是树,人才是根;根有多深,树就有多壮。

此后,三花斥巨资引进博士研究人员,成立中央研究院。到2023年,每年的R&D投资已经达到10.97亿元,三花的“根”也越扎越壮。

对人才的重视和资金的投入,使得三花的技术持续领先。

历史上,三花曾经和日本富士通成立合资公司,等了六年,也没能得到承诺的技术转让。这让张道才明白,核心技术“不能合作,也不能收购”,于是更加注重自主技术研发。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收购兰蔻后,张道才一针见血地指出,三花只是在低端市场翻身。要成为高端市场领导者,必须进行产品自动化转型,“从成本领先到技术领先”。

在人才和技术之间,是张道才对管理的不断培养和提升。

1989年,张道才第一次参观丹麦零部件巨头丹佛斯时,被其先进的研发和生产管理所震惊。“一定要做丹佛斯东方!”此后,他开始改进死记硬背的管理,要求:

“每天都有进步,每年都有很大进步。”

张道才很欣赏马斯克“一打背包”带团队到制作现场的精神。“时代是快鱼吃慢鱼,特斯拉开发新产品很快。三花一定要快抓住机会。”

在这种理念下,三花这个40岁的企业依然保持着创业公司的敏捷。

而人才、技术、管理兼备,并且越来越强大的张道才,雄心勃勃地在自己的领域追求中国第一、世界第一,但同时又对企业的业务边界保持着高度的敬畏和保守。

看着空把企业规模调整到几百亿、上千亿,张道才一度不服气。但随着他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他给自己泼了冷水,很快就放弃了做整机的想法:

20多年不能去客户市场,这样会失去你的专业市场。

这就是三花的经营理念,即“做让客户放心、满意的最佳配角”。

张道才从一开始就没有这么清醒。为了扩大企业规模,他还冲动地带领三花在房地产、光伏等领域进行多元化经营,但大多以失败甚至亏损告终。

好在张道才从来不在乎“面子”,但他明知不对还是去硬撑。所有这些差异都被他果断的切割所阻止。

“失败不可怕,张道才愿意否定张道才。”张道才说,一个企业不可能不犯错误。“如何改正错误至关重要,这样你才能活50年或100年。”

2014年,三花完成“父子交接”,在公司有多年从业经验的长子张亚波出任集团CEO。他和父亲一样,除了继续在制冷市场打拼,专注于新能源汽车业务外,也在寻找“第一代产品”。

绍兴企业家预战特斯拉10年赢得三国三分

1 月 3 日,三花智控公告称要在储能热管理之外,再投资不低于 50 亿元,布局人型机器人智能驱动等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两大领域的扩张,也都是围绕三花擅长的环境热管理专业。三个月后,在三花四十周年之际,集团宣布了新的目标:到2030年,力争实现1000亿营收,立志成为世界第一的阀门制造商。

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曾在《隐形冠军》一书中强调,隐藏在品牌背后的隐形冠军才是正宗的全球竞争斗士,三花就是这样的斗士。它为专业和专注而战,用专业和专注:

把小产品做到极致,做全球最大最强。

[1]《张道才传》:宇宙背后是探险者之路。

[2]《三朵花巧控:智者见东风,还以《三朵花》演义《民生证券》。

[3]《张道才:从一人传承到集体传承》浙商杂志

剧终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衷心感谢您订阅《中国经营战略》。为了方便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请星星微信官方账号,感谢您的支持,期待长期陪伴您。

中国商人生产的

编辑:毕亚军编辑:周毅

编辑:宋晓瑜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宠创意,东方IC。如果无法核实版权归属,则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绍兴企业家预战特斯拉10年赢得三国三分

绍兴企业家预战特斯拉10年赢得三国三分

绍兴企业家预战特斯拉10年赢得三国三分

华商战略旗下微信官方账号,欢迎关注。

提交、合同、业务合作和建议

请联系:010-65580525

导演周

◆◆◆

本文为网易新闻【特色成长计划】

签约账号原文内容【华商攻略】

◆◆◆

“喜欢”就是喜欢,“看着分享”就是真爱。

标签: 新能源 亿元 汽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