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下一个特斯拉?

访客 新能源 1.6W+
比亚迪是中国最具潜力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之一。它将在未来的几年内进一步推动全球电动车的发展,并且有可能成为特斯拉等电动汽车的主要竞争对手。市场竞争也加剧了比亚迪面临的挑战,如充电设施不足、电池续航里程短等。

7月份,国内多家车企都公布了销量数据,其中中国自主品牌最为重要,甚至可以用“全线飘红”来形容。结合1-6月数据,上半年狭义乘用车累计零售量984.1万辆,其中自主品牌累计份额达到57%,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

比亚迪,下一个特斯拉?

自主品牌占比逐渐增加,后续就意味着其排名也基本上会成为一个定数,过去我们是自主品牌集体从合资手里抢地盘,现在则是自主品牌之间互相的争夺,现在比亚迪在自主品牌当中排在老大的位置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后面例如吉利、长安、奇瑞、长城等自主品牌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这让大部分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期待。会不会出现另一个像比亚迪一样冲击年销量400万的车企?谁会成为威胁比亚迪地位的车企?

#比亚迪为什么能成功?#

首先,我们简单梳理一下为什么比亚迪能在这一段时间成为领头羊。

从自身来看,抛开燃油车,专注于插电式等新能源才是根本。如果抱着燃油车这条腿,短时间内做不了合资,做不了进口,但是掉转车头选择新能源,给了比亚迪一个机会,早期R&D投资,现在每年持续投资,在新能源技术和供应链成本上获得了先发优势。

比亚迪,下一个特斯拉?

进而让其在产品品类上实现全覆盖,轿车、SUV、MPV 多点开花,并且从低端入门,到豪华高端均有产品布局,这样的好处就是不管怎么样,总有一个领域能够让我的产品大卖,有了量的积累就会从侧面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以上基本可以概括为:提前发现市场空短缺,降低成本,控制售价来拉动销售。这些东西对于现在的车企来说,可能没有比亚迪的迫切,但相对于现在的市场,其实还是有机会可寻的。

#在销量上赶超比亚迪需要哪些技巧?#

首先,车企自身要有一套系统的打法,涵盖很多方面,比如人才储备的体系,子品牌梯度建设的体系,产品布局的体系等。换句话说,车企要避免整个品牌出现短板,尽可能成为六角勇士,以便在市场中随机应变。

同时,在国内混乱的情况下,需要寻找新的出路,出海,这是中国汽车企业后续事宜的关键。

比亚迪,下一个特斯拉?

现在我们很多品牌都将出海的第一站放到了东盟,目前东盟 10 亿人口算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目前日系品牌在该市场占比较大,中国车企若是能凭借新能源转型以及更低的成本自然是会在这一市场搞出名堂。这个时候出海的关键就是用我们的新能源技术替代这个市场的低价燃油车。这时候就要看海外市场的决心有多大,混合动力技术的技术投入有多大,东盟市场做得有多好,才有机会打入欧盟,进而扩大欧盟的增量市场,实现更全面的全球布局。

如今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上升,比亚迪背后的五家代表性自主车企在今年上半年的年报中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那么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比亚迪之后谁更有可能成为势头更强的车企呢?

#自主品牌谁更有可能成功?#

奇瑞,吉利,长安,长城,这些车企,从上半年的财报来看,增速稳定,处于自主品牌前列。这个时候,我们会根据上面提到的品牌体系能力,以及旗下品牌出海的预期,来预估这些品牌后续最有可能追上比亚迪的是谁。

吉利目前比较乐观,主要是技术性能和海外市场的拓展。

比亚迪,下一个特斯拉?

吉利汽车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 95.57 万辆,同比增长 4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32.02 万辆,同比增长 117%。整体的势头比较猛,尤其是在去年给出了银河序列之后,面向大众层面的混动及新能源产品增量明显。其次,在高端新能源产品中,氪气和克林已经逐渐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20万左右档次的新能源产品,这两个品牌在新能源产品领域的平均成交价格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比如氪的成交均价已经超过33万元,这也说明消费者对于高端品牌的定位有足够的认同,有利于品牌后续向上发展。

比亚迪,下一个特斯拉?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吉利整个品牌的技术比较扎实,有国际化的背景,相当于从起步阶段和其他车企来开了一定的差距,并且对于国际化领域的拓展有一定的经验值。说到这个问题,吉利汽车在海外的期望值其实是高于其他自主品牌的。吉利是众多自主品牌中较早被合资技术赋能的品牌,同时其通过赛事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在海外的早期运营已经占据了部分海外用户的认知。

尤其是在汽车发达的欧美,这个优势在于,除了东盟和拉美,年利达在欧洲的发展机会更多,同时考虑到产品的更高定位也能帮助汽车企业盈利。

长安现在的状态是稳中求进。目前国内产品矩阵和子品牌日益丰富,但其央企军工背景可能会有不小的阻碍。

比亚迪,下一个特斯拉?

长安现在在目前国内市场当中可以说是稳步前行,其目前整体销量中的主体还是以燃油车为主,新能源占比并不是很高,整个品牌的推进基本上是以燃油车为基础,新能源逐渐铺开为主。现在长安已经开始在众多子品牌中大力推广增程动力源,这也是其在新能源市场获得更多比重的有效途径。相比纯电,增程式显然是更好的选择;而现在我们也从长安的一些产品中看到了长安的创新能力,尤其是产品定义,比如增程式皮卡、变型SUV等,这些都将成为长安未来产品差异化、提升销量的重要途径。

比亚迪,下一个特斯拉?

长安的国际化其实是有比较大的目标,像去年在车展当中公布的 " 海纳百川 " 计划,东盟也是其出海的主要目的地,但是考虑到后续若是进军欧美等地区,对于长安来说可能并不会太顺利,因为其军工企业的背景,在涉及欧美地区时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能后续难以在该市场获得增量。近年来,奇瑞在国内外的销量一直是齐飞,尤其是今年开始在新能源领域发力。但作为中国车企的大哥,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都需要加速转型。

比亚迪,下一个特斯拉?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奇瑞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有可能成为位列比亚迪后面的车企,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今年对于奇瑞是一个产品集中推出的年份,尤其是之前在新能源领域沉寂这么长时间,集中的产品发布自然会带动销量。从奇瑞以往的国内外销量数据来看,奇瑞是少有的国内外销量倒挂的车企,通常是国内销量后带动国外,而奇瑞恰恰相反。因此,对于国内市场,奇瑞要想赶超比亚迪,需要保持新能源产品的延续性,快速替代传统燃油车。

这也适用于其海外市场。奇瑞在海外市场的产品多为面向欠发达地区的低价产品,或者以传统燃油车为主。早期靠这种思路是没问题的,但后续市场也需要面对转型,尤其是国内低价的新能源产品也走出去了,其中的混动产品必然会对燃油车的销量造成冲击。

比亚迪,下一个特斯拉?

奇瑞目前在海外市场当中,传统燃油车车是主力,新能源领域还没起来,燃油车依靠成本优势短期内可以起量,但是长期看还是要看混动和新能源,比如说 PHEV 产品推出的密集程度以及频次,将会在近一段时间左右车企销量,一方面承接燃油车过渡的销量,另一方面打开后续的新能源市场。长城在销量上落后于其他品牌,但从整体产品类型来看,长城的产品类型主要集中在SUV领域,而不是其他品牌所有产品的矩阵,属于一种先天性的小“缺陷”。但从目前品牌的整体发展来看,它在SUV和越野车领域基本做到领先是没有问题的。

比亚迪,下一个特斯拉?

今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 65 亿元至 73 亿元,同比增长 377.49% 到 436.26%;预计扣非净利润 50 亿元至 60 亿元,同比增长 567.13% 到 700.56%。这就意味着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已经相当于去年全年水平这意味着长城内部的产品结构正在优化,尤其是中高端市场的产品。坦克的气势最明显。坦克品牌上半年销量11.6万辆,同比增长98.94%。这个时候长城其实可以自己梳理一下产品矩阵,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摘要#

综上所述,长城在某些领域可能会得到更良性的发展;在追赶比亚迪上,吉利目前的势头可能更清晰,包括自身的产品结构,品牌的完整性,出海的预期。至于是否会如预期,答案要在未来两年内给出。【iDailycar】

标签: 品牌 新能源 销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