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与华为高管的对话,未来动力与续航拓展之道

访客 新能源 9.6K+
蔚来汽车和华为汽车高管就自动驾驶技术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他们表示,自动驾驶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主流,并且将对电池寿命、性能和经济性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最近华为和蔚来高管的空“互动”让我们吃瓜群众看热闹。

但是,不管观点不同,到底应该选择新能源车,是买增程式还是支持换电模式的纯电动车?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蔚来与华为高管的对话,未来动力与续航拓展之道

* 图片来源:李小龙微博华为BG CTO李小龙在与网友互动中表示,增程车不仅解决了续航的焦虑,在使用上也有很大的便利性。

然而,随着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池更换模式需要兼容旧电池,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随后,蔚来副总裁沈飞表示:不要轻易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发言,否则大概率专家会变成砖家。

蔚来与华为高管的对话,未来动力与续航拓展之道

* 图片来源:沈斐微博这也被网友看做是对李小龙的回应。

老狐狸没有节奏,只想根据真实的使用场景来分析一下,看看加长程序和能换电的纯电动车谁的性能更全面?

蔚来与华为高管的对话,未来动力与续航拓展之道

换电是更优解嘛?其实我们所谓的对续航和充电的焦虑都是基于只支持充电的纯电动汽车,但现在实际的焦虑是什么呢?你需要画一个问号

蔚来与华为高管的对话,未来动力与续航拓展之道

因为随着 800V 平台和电驱技术的提升,20 万左右的核心区间,主销车型的续航都在 700 公里左右,且充电 5 分钟,续航增加 200 公里的不少。如果有家用充电桩,合理规划充电时间和频率,上下班的话,基本没有太大的焦虑。

有了换电池模式,机动性可以大大提高。毕竟换电池时间和加油差不多。比如我们突然要去机场接客户。此时需要中长续航,但车内剩余电量不支持出行。

蔚来与华为高管的对话,未来动力与续航拓展之道

这时带有换电功能的,就要方便很多。可能有小伙伴会说,800V 的超快充也不慢啊?但从目前的基础设施来看,一个充电站通常只有一个5C充电桩,大部分充电桩的功率仍在120 kw-250 kw之间。如果想把车辆的性能发挥到极致,还是需要5C充电桩的大量普及。

蔚来与华为高管的对话,未来动力与续航拓展之道

针对城区或 300 公里左右的中长途来说,拥有换电的纯电车型,确实会更全面一些。但是到了长途,两者的表现就相差不大了。

蔚来与华为高管的对话,未来动力与续航拓展之道

电池规格标准化是重点?主要看电站的布局速度和范围。只有到了一定的数量级,才能体验到便利。到2024年底,蔚来将在全国布局3310座电站,届时应该会有一些呈现。

蔚来与华为高管的对话,未来动力与续航拓展之道

但老狐觉得:即便达到每个服务区,都建设一个换电站,换电的实际使用效率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方便。动力交换也需要一辆接一辆的车。目前已有吉利、长安等7家车企加入蔚来的换电体系,长途场景往往是节假日出行的密集期。

那么,排队时间也会增加吗?

蔚来与华为高管的对话,未来动力与续航拓展之道

其次就是华为李小龙提到的兼容性,越来越多的车企接入,不同容量规格的电池包会越来越多,换电站场地有限。以后会不会出现个别规格的短缺?

最后是使用和运营的效率。此前蔚来沈飞表示:电站盈亏平衡点大概是每天50到60单。目前日均36单。更多的汽车公司将真正有助于提高使用效率。

蔚来与华为高管的对话,未来动力与续航拓展之道

但换电站的范围也在越建越宽,服务区等使用频率不强的区域,该如何平衡呢?此外,蔚来仅建设电站网络就投入了约40亿元,2023年其他销售亏损达18亿元。据了解,第三代电站造价150万元,可见其投入了多大的资金压力,短时间内难以收回成本。

相对于换电功能的思维模式,真正的难点在于执行层面,即如何真正提高换电站的利用效率?

蔚来与华为高管的对话,未来动力与续航拓展之道

核心是需要像汽油那样,统一电池的标号规格,可对于纯电车型来说,电池是车身结构的组成之一,各品牌及车型的理念、设计又都不相同,很难建立起标准的形状、尺寸和结构。

蔚来与华为高管的对话,未来动力与续航拓展之道

增程式在野蛮生长?相比之下,扩展程序在结构上要简单和粗糙得多。车辆仍然是纯电力驱动,但增加了一个“发电机”(发动机),随时为电池充电。

蔚来与华为高管的对话,未来动力与续航拓展之道

而且电池组的容量减少之后,反而更容易提升成本控制,充电时间也更短了。对应使用体验,同样缓解了续航和补能焦虑。从市场表现来看,油电的动力形式也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看看最近几个月的“界限”、“理想”、“零跑”,都可以说明一些问题。而且“界限”和“理想”已经成为为数不多的率先扭亏为盈的新能源品牌。

这也是传统车企和新势力都在加速研发增程车型的原因。

蔚来与华为高管的对话,未来动力与续航拓展之道

我们之前也对比过很多次,虽然增程式曾一度被吐槽 " 落后 ",但是在电驱技术发展之后,相比同级的插混车型,两者的纯电续航、亏电油耗、百公里加速时间等具体参数,都是差不多的。而插电式系统对发动机、变速箱等硬件要求较高,难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增程式混动弱的场景是高速工况,大部分消费者一年跑长途的次数有限,缺点直接被削弱。

蔚来与华为高管的对话,未来动力与续航拓展之道

之前李斌也有过质疑,即电池性能衰减之后,增程式的使用便利性。目前主流车型的纯续航在120km-200km之间。按照使用5年后电池性能衰减50%计算,如果每天行驶30 km左右,确实需要每天充电。

不过我们也可以发现,比赛升级后,增程式的纯电续航能力也在提升,向着300公里进化。即使几年后衰减50%,也有超过100公里的纯电行驶续航,便利性更有保障。

蔚来与华为高管的对话,未来动力与续航拓展之道

总的来说,凡事无绝对,哪种方式更优,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使用场景来判断。对于有专属充电桩车位且无长途需求的朋友,选择纯电或增程都可以,是否支持换电并不重要。

但对于一些没有固定车位,充电又嫌麻烦的用户来说,有了换电功能显然更方便。

相比之下,对于各种使用场景,扩展程序就像海绵一样,油电特性确实能满足各种需求。

虽然经常被网友抱怨是“带油箱的新能源”,但没有明显的参考标准,一切以市场为导向,这类车销量高也是客观事实。

另外有一种说法是,鉴于现有的竞争环境和技术,纯电的成本限制使得车企很难盈利,增加方案也是合理的过渡方案。电驱动技术再进步一代后,制造和市场两端可能同时是纯电,实现电驱动的真正普及。

参考资料:

汽车之家

编辑:泽天

蔚来与华为高管的对话,未来动力与续航拓展之道

蔚来与华为高管的对话,未来动力与续航拓展之道

标签: 标签 标题 电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