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中国汽车公司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销量已经超过了100万辆,并且在未来还将继续翻倍增长。这家公司究竟做了哪些事情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呢?
摘要
在海上漂泊了21年后,奇瑞终于得到了回报。
近日,该协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根据该协会统计的海关数据,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全球第一。过去一年,中国汽车出口522万辆,同比增长57%,超过了之前的头把交椅& mdash& mdash日本。
中国海外销售最好的车企是谁?大多数人可能会说SAIC、比亚迪或吉利。但从单个品牌来看,奇瑞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兄弟”。
数据显示,2023年,奇瑞集团年销量达188.13万辆,同比增长52.6%,在自主品牌中仅次于比亚迪和长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奇瑞汽车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出口量93.71万辆,同比增长101%,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奇瑞为什么能在海外市场取得如此优异的销售业绩?奇瑞的“出海经验”能否被国内车企借鉴,进一步提升国产车在海外的实力?
海上“老虎”
如果把时间拉长,过去三年,奇瑞海上业绩迎来了跨越式增长,从2021年的26.92万辆增长到2023年的93.71万辆,增长248%;同时,出口销量在奇瑞总销量中的占比也从2021年的28%提升至2023年的49.81%。这也是国内第一个海外销量占比接近50%的自主品牌。
细看奇瑞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可以看到两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奇瑞出口的主力车型不是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其中瑞虎系列是奇瑞的主要出口车型,其次是星途系列和艾瑞泽系列。
奇瑞海外最畅销车型瑞虎7 |奇瑞
第二,奇瑞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不是欧洲等成熟市场,而是俄罗斯、拉美和中东。
德勤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汽车出海的战略主要有两种取向:一种类似于丰田的“由难到易”战略,即从成熟市场逐步向发展中国家扩张;另一种类似于现代汽车,从欠发达国家市场起步,逐步扩展到欧美发达市场。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发展,SAIC、吉利、蔚来、小鹏等中国汽车品牌正加速走出去,主要瞄准欧洲市场。
相比之下,奇瑞2023年海外销量近94万辆,分布在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巴西、哈萨克斯坦、南非、智利等80多个国家。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汽车市场相对“势能低”,缺乏自己的汽车产业,严重依赖进口车。
其中,奇瑞在俄罗斯、墨西哥和欧洲的增速亮眼。民生证券研报显示,奇瑞汽车在俄罗斯、巴西、智利等国家拥有庞大的销售基础,尤其是在俄罗斯保持高速增长,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尤其是中乌冲突后,随着西方车企的撤离,俄罗斯车企迅速完成了替代,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国。wind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奇瑞集团向俄罗斯出口汽车4.7万辆,同比增长321%。
成为“海上兄弟”
从全球经验来看,汽车出海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没有一劳永逸的绝对成功。奇瑞在海外市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原因:
早期战略布局,更重视出口。
奇瑞汽车出海挺早的。其首款车于1999年底下线,2001年走上海外扩张之路。这意味着奇瑞几乎同时开始了本土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开拓。
同时,相对于其他中国品牌,奇瑞对海外市场的投入和关注度相对较高。据了解,奇瑞是中国第一家向全球出口整车、CKD零部件、发动机和整车制造技术装备的汽车企业,逐步实现了从产品到品牌的全面“走出去”。
奇瑞最大的海外工厂& mdash& mdash巴西工厂,年产能15万辆|奇瑞
综合来看,奇瑞的出海经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积累阶段(2001-2020):从零到一,积累海外产品、渠道、品牌运营经验,整体出口规模在10-15万辆水平。
快速增长阶段(2021年至今):疫情和俄乌冲突成为机遇。凭借强大的产品实力和销售渠道优势,奇瑞出口销量迅速进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2021-2023年,年销量数据分别为26.92万辆、45.13万辆、93.71万辆。
截至目前,奇瑞汽车已成功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汽车超过170万辆,全球用户超过1200万。
本地化R&D和操作
进军海外市场不仅仅是在国外卖车,还要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进行开发。
奇瑞通过分析不同市场的需求,因地制宜地进行产品开发。
《中国汽车报》的一篇文章提到,在南美,由于路况不好,山路、山坡较多,用户对汽车的动力性能要求较高,所以奇瑞对出口南美的车辆进行动力升级,提高加速性能和爬坡性能。中东地区由于沙漠地区,空气体中漂浮的沙子容易加速车辆零部件的磨损,所以奇瑞专门对出口中东的车辆进行了加固和密封。
奇瑞体育营销,智利UC战队赞助夺冠|奇瑞
除了因地制宜的产品,奇瑞的另一个重要经验就是采用本土化的运营策略,融入当地文化。
中国汽车报道,在智利、巴西、阿根廷、厄瓜多尔等热爱足球的南美国家,奇瑞通过体育营销成功提高了品牌曝光率。2021年12月,名为奇瑞的UC战队获得智利足球甲级联赛冠军,有效提升了奇瑞品牌在当地的知名度。
棘手问题和挑战
从全球来看,中国车企正面临着新能源转型带来的巨大机遇。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量达773.6万辆,同比增长36.2%;同时,新能源累计出口量达到104.8万辆,同比增长72%。
与此同时,经过国内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比亚迪、长城、吉利、蔚来等中国汽车品牌正在发起新一轮的“出海”攻势。
然而,在新能源方面,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曾公开反思自己“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对此,奇瑞宣布未来五年将在R&D投资超过1000亿元,并计划在2024年全面加大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密集推出多个品牌和产品序列及其产品。
奇瑞刚刚发布了大型智能轿跑Star Age ES,
国内售价 22.58 万元-33.98 万元,出口价突破 100 万元 | 奇瑞此外,海外供应保障不足、本土市场资源有限、品牌优势尚未建立、“不习惯”的产品技术也制约着中国汽车企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麦肯锡的报告认为,虽然近年来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表现不俗,但其运营模式仍为“纯出口”,与深耕海外市场多年的国际车企相比略显稚嫩。比如日系车企只有40%左右的销量在日本生产、销售和出口,而60%的销量在当地国家生产和销售。
随着海外销售的扩大和整车贸易的敏感性,中国汽车企业的海外经营将转向属地经营阶段,这也意味着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人才队伍建设、供应链管理、合规管控等领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比如国际法律法规多样繁琐,认证存在挑战:一是认证成本高,动辄数千万元;另一个是产品和服务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软件生态上。
奇瑞汽车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捷途汽车总经理李曾说,“未来,从打法上看,就是看谁更国际化。在未来,每个人的国际化能力和意识将真正服务于用户和当地社会。我认为这是关键。」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全球汽车行业涌现出无数全球性品牌。然而,成为全球车企的旅程一波三折,往往伴随着关键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
随着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演进,中国车企正加速走向国际舞台。然而,即使机会之窗已经打开,全球化的道路仍然充满曲折。奇瑞在海外踩过的坑和获得的经验也值得借鉴。
[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