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大涨 2 倍、毛利率超过特斯拉,理想是怎么做到的?

访客 新能源 2.2K+

营收大涨 2 倍、毛利率超过特斯拉,理想是怎么做到的?

理想的毛利率已经超过了最会赚钱的特斯拉。

2023年上半年对李来说是“甜蜜的”。

近日,李发布了一份令人期待的“优秀学生成绩单”。关键数据包括二季度营收286.5亿元,同比增长228.1%;从交付量来看,季度交付量达到8.6万辆,同比增长201.6%;财务表现也持续改善,营业利润16.3亿元,净利润23.1亿元。

此外,李的毛利率稳步上升,第二季度达到21.8%。公司自由现金流96.2亿元,季末现金储备737.7亿元。这些数据都是造车新势力的头部水平。

然而,在强劲的财报发布后,李的股价下跌了8.62%。这背后的原因是:在第二季度销量公布后,市场已经对第二季度的理想财务表现有了预期。但在二季报中意外公布,受产能限制,预计三季度交付量仅为10万至10.3万辆,相当于每月3.3万-3.45万辆,远低于市场预期。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引发市场担忧,是业绩公布后理想股价下跌的直接原因。

虽然股价意外下跌,但Ideal总市值仍高达444.35亿美元,超过蔚来(241.88亿美元)和小鹏(153.5亿美元)的总和。随着近两年经营策略的成功,理想逐渐摆脱了竞争对手。如今的理想已经不再是羽翼未丰的“新生力量”,BBA旗下的豪华车市场第二梯队“领头羊”或许是更符合其品牌定位和市场份额的新标签。

成为奢侈品市场第二梯队“领头羊”。

年初制定销售计划时,李认为他可能没有想到产品会如此受欢迎。尤其是考虑到理想正在进行组织变革,这个大都市会带来2-3年的增长停滞。

目前,李已经推出了三款车型,包括40-50万元价格区间的全尺寸理想L9,30-40万元价格区间的理想L8和理想L7。

营收大涨 2 倍、毛利率超过特斯拉,理想是怎么做到的?

李在上海车展展台|李

今年第二季度,李累计交付量达到8.65万辆,同比增长201.6%。理想交付量从2月份的16620辆逐月增长,3-7月分别达到20823辆、25681辆、28277辆、32575辆和34134辆。

这个成绩超出了之前的预期。第一季度,李曾表示,随着4月份开始的L7 Air和理想L8 Air的交付,预计今年第二季度,李在新能源市场20万以上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交付量有望达到7.6万至8.1万辆。

这也让2023年上半年的理想累计交付量达到了13.9万辆,不仅超过了上年的2022年(13.32万辆),也与蔚来和小鹏拉开了位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蔚来汽车交付5.5万辆,同比增长7.35%;小鹏交付4.14万辆,同比下降39.93%。

如果放在整个豪华车榜单中,理想也以13.9万辆跃居第五位,仅次于宝马(38.45万辆)、奔驰(37.98万辆)、奥迪(32.15万辆)、特斯拉(29.7万辆),成为二线豪华品牌的领头羊,超越老牌厂商。

尽管BBA(宝马、奔驰和奥迪)仍占据豪华车市场的第一梯队,但它们的统治地位正在迅速下降。数据显示,近年来,BBA在豪华车市场的市场份额整体呈下降趋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正在侵蚀其市场份额。在豪华车市场,BBA和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

得益于销售额的大幅增长,李的各项财务指标保持稳定。2023年第二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286.5亿元,较2022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币87.3亿元增长228.1%,较2023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币187.9亿元增长52.5%。

同时,李的营业利润达到16.3亿元,净利润为23.1亿元,这意味着李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

衡量汽车厂商,除了销量和利润,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毛利率。2023年第二季度,李的毛利率为21.8%,而2022年第二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分别为21.5%和20.4%。

具体到车辆的毛利率,2023年第二季度为21%,略低于2022年第二季度的21.2%,但与2023年第一季度的19.8%相比保持稳定。剔除李ONE的影响,理想L系列车的毛利率较2023年第一季度保持稳定。

这个也意味着的毛利再次超过特斯拉。作为业内普遍认为更赚钱的车企,特斯拉第二季度毛利率为18.2%。上一季度,理想毛利38.3亿元,毛利率20.4%。虽然比去年同期低2.2%,但仍超过了特斯拉当季的19.4%。

理想做对了什么?

从市场终端来看,李卖得好,通过在大型SUV和中大型SUV两个市场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成功蚕食了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这背后,主要是理想做对了几件事:

李针对“都市奶爸”蓝海市场推出了一系列六座SUV车型,满足二胎家庭日益增长的换车需求。理想L9、L8、L7与Li ONE相比,配置全面升级,电气化、智能化性能明显提升。L9售价45.98万元,直接瞄准供给端相对稀缺的D级豪华市场;L8起售价33.98万元,强化了李ONE的产品定位。L7起售价31.98万元,以优质的产品力覆盖更大的五座SUV市场。

其次,在充电受限的场景下,李选择了增程技术。虽然在当时被认为已经过时,但却让李享受到了纯电动车几乎所有的优势,同时也避免了纯电动车续航的焦虑。

市场表现验证了李的判断。2023年上半年,是插入式和增程式的“胜利”。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销量为294.36万辆,同比增长40.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200.6万辆,同比增长22%;插电式和增程式汽车销量为93.5万辆,同比增长105%。插电式和增程式汽车的销量已经连续四个季度超过纯电动汽车,成为推动整个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源。

这主要是因为成本和消费场景。[/s2/]插电式和增程式相比同级纯电动汽车,降低了动力电池的容量。虽然增加了发动机或增程器,但总成本却降低了。同时,随着新能源对下沉市场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开始接触新能源。城市电和长途油的多元化场景选择,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插电式和增程式车,而不是纯电动汽车。

营收大涨 2 倍、毛利率超过特斯拉,理想是怎么做到的?

理想L8 |李

此外,李还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提出了更大的车型、更好的配置和足够的布局,满足了他们的期望。除了提供宽敞的内饰空房间,李在配置方面也尽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包括空悬挂、真皮座椅、按摩功能、通风加热、大屏、小冰箱等。这些配置完美契合线上品牌的竞争优势,让李直击消费者需求痛点。

正因为如此,在现阶段,李的销售非常出色,几乎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那些比较聪明的型号不会加油,会加油的在智力上也比不过李。

除了产品竞争力,组织优化也是李最近经常讨论的话题。在之前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李想提的是,产品竞争力已经逐渐转移到组织本身,李一直在不断完善组织形式和发展流程。协同产品研发和产品与供应链的商业协同是李目前的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2022年底,李宣布了一系列人事调整计划。根据计划,李的总工程师马东辉将接任总裁一职,而高级副总裁将担任李的CTO。这一调整被认为是李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人事变动。

此次变动,李除了原有的两个横向实体部门(战略部和产品部)外,还新增了五个横向实体部门,包括商务部、供应部、工艺部、组织部和财务部。

至于组织架构大调整的原因,李想表示这是“为了激励理想进入年收入千亿水平,因为在这个阶段,任何一个不好的重大决策,任何一个低质量的产品,都会对公司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5个小型使团和100个城市

对于未来,理想有远大抱负。

李2023年的目标是挑战30-50万元豪华SUV市场20%的市场份额。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想也自信地表示,“我有信心在2024年提前挑战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的销量,力争在2024年成为销量第一的豪华品牌。」

因此,在李发布季度财务报告之前,生产瓶颈、大型车辆、智能驾驶技术和未来车辆规划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

李想在社交平台上多次提到李将面临的产能问题,明确指出这是第三季度唯一的瓶颈,目前无解。根据财报数据,预计第三季度李每月交付量将超过3万辆,预计季度交付量将达到10万至10.3万辆,同比增长277%至288.3%。

对此,李总裁马东辉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李目前在常州制造基地有两条生产线,分别生产L7、L8和L9车型。从整车产能来看,如果采用双班制,他们的月产能最高可达5万辆。但是,目前主要的瓶颈在于零部件的供应。虽然在第二季度,他们已经制定了提高产能的战略和计划,但要实现还需要一段时间。

在智能驾驶领域,中国汽车公司正在竞相追求自动驾驶技术,每个公司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华为计划将NOA扩展到45个城市,而小鹏的目标是50个城市。李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宣布,计划在年底前在100个城市落地辅助驾驶。

对此,马东辉表示,他们的目标不变,计划在2023年底实现100个城市级自动驾驶的落地。不过自动驾驶会分批开放,不是年底全部同时开放。开的逻辑和顺序主要看李的车数。此外,还要考虑城市中复杂路口的NPN特征(神经先验网络)的完成。

他还表示,在感知和监管算法方面,李比竞争对手更有优势。在感知方面,他们通过NPN特征和TIN网络增强了BEV的大规模模型,可以实时感知复杂的道路结构,包括使用占位网络识别常见障碍。另外,他们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国内最大的智能驾驶车队和国内最丰富的训练里程数据,可以不断迭代改进算法。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新车规划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据了解,李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发布首款纯电动汽车MEGA,并计划于明年投放市场。对于即将上市的MEGA,李想表示,这款车型可以成为中国市场首款销量超过50万元的产品。2024年,李计划发布四款车型,包括一款增程SUV和三款纯电动汽车。

当然,未来纯电动汽车的上市销售需要高效的充电站网络提供补充能源保障。

营收大涨 2 倍、毛利率超过特斯拉,理想是怎么做到的?

李2023年最重要的任务|李想微博

李想表示,到2023年,他们将建设300多个高速充电站,主要覆盖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成渝经济带。到2025年,李的充电站数量将增加到3000个以上,覆盖90%以上的高速公路里程和主要城市。在经营策略上,李计划全部自建高速充电站,并选择城市代理模式,加快城市布局。

在财报电话会议期间,李想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照片,上面写着“李2023年最重要的任务”,这是他在2022年底为自己写下的五个小目标。目前,在商业、供应和组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另外两项(产品和技术)仍需验证。

[div][div]

标签: 理想 汽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