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最忌惮的对手出牌了,余承东亮出5亿升级后的新问界M7

访客 新能源 2.7K+

李想最忌惮的对手出牌了,余承东亮出5亿升级后的新问界M7

在看得见的产品变化背后,似乎也能看到华为智能选车业务未来的一些发展思路。

2023年Q3,中国智能电动车开局布局已基本结束,即将进入中局。

传统势力中,彻底抛弃燃油车,拥抱新能源的比亚迪走在了前面;在新势力领域,理想凭借精准的产品定位,获得了现阶段二级市场和消费者的双重认可。

但尽管如此,也没人敢忽视销量暂时落后的AITO的世界,以及与之息息相关却依然强调“不造车”的幕后大玩家& mdash& mdash华为。

9月12日,苹果秋季发布会前11个小时,华为董事总经理、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出现在上海前滩31演艺中心。在新M7发布会上,他再次喊出了“遥遥领先”的口号。

这款号称投入超过5亿元重磅升级的车型,不仅在产品设计上从三排六座回归大五座布局,还带来了“如华为Mate 60 Pro般流畅”的车载系统和全新的智能驾驶方案华为ADS 2.0。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改革的背后,似乎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推测华为有更清晰的toC战略和智能驾驶技术路线。

[div][div]

现场:讲述家居业主最关心的故事。

[div][div]

与老款M7相比,新款最大的变化就是放下了“既要又要”,从三排六座回归到了二排五座的布局。不仅解放了后排的乘坐舒适性,还为后备箱腾出了标准容积686L,极限载荷1619L的储物空间空。

为了指出从“第三排”到“第二排”以及从“188L”到“686L”的变化,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花了五分多钟,展示数字变化带来的体验变化。从露营到冲浪再到骑行,常见户外运动所涉及的装逼场景几乎穷尽。正如理想中的L7对比在发布会上反复呈现,观众们学会了从产品的角度讲述自己的贴心故事。

在介绍智能驾驶的产品功能时也体现了类似的叙述方式。

目前智能辅助驾驶在消费端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不能成为买车决策过程中的优先考虑因素& mdash& mdash增程式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油耗,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驾驶舱的舒适性,甚至汽车系统的平顺性,都应该优先于智能驾驶功能。

所以,华为智能驾驶R&D办公室虽然是业内公认的第一梯队,但与其他厂商用“智能”、“效率”、“便捷”等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智能驾驶功能不同。余承东的演讲直接把智能驾驶包装在了“主动安全”的帽子下。重点展示了AEB(自动紧急制动)技术和最大制动速度90km/h的前、侧、后全方位防撞系统。毕竟安全性正是车主在家用车场景下最关心的问题。

李想最忌惮的对手出牌了,余承东亮出5亿升级后的新问界M7

发布会场外,一款新型号M7展示了第二排空 |极客公园的2m大床后排。

甚至在12日上午的媒体沟通会上,举例说明智能驾驶功能的场景,还细化到购物中心或小区地下室的自动停车。即将上线的停车服务功能,可以自动规划路线,解决了部分女性车主在地下室空缺乏感觉,容易蹭车的问题。现场有媒体开玩笑说,这是一个有用的功能:“比如有孩子的家庭,车的选择其实未必在于男同性恋。」

余承东70分钟的演讲中,用于高频对比的竞品车型是理想的L7。两款车无论定位还是用户都有很高的重合度。李想本人也一直将华为视为不可忽视的对手。他曾在微博中公开表示“2022年第三季度,M7在全球的发布和操控,直接把李ONE打残了”。

但从销量数据来看,一年后两个品牌的竞争格局已经大大逆转。据乘联会统计,2023年8月,李汽车零售量达到34,914辆,在新能源厂商中排名第七,同比增长663.8%;但问问圈未能进入前10(同期排名第10的零跑汽车零售量为14190辆)。

所以,无论是新五大产品的转型,还是发布会上全新的叙事方式,都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mdash& mdash提高M7的销量。这一套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业务方向,实际上是华为在正式宣布不造车的汽车业务中的主要收入来源,也很有可能成为接下来继续专注的业务方向。

[div][div]

幕后:看到更清晰的业务方向和技术路线。

[div][div]

要理解跨界销售对华为汽车业务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把时针拨回到2019年,重新梳理华为进入汽车业务后的布局逻辑和思路。

那一年,华为在上海车展上表示要“帮助车企造好车”,发布了云服务、智能驾驶、智能能源等五大汽车数字化解决方案。同年,华为成立汽车BU,与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云BU一样,列为集团一级部门。

成为车企的零备件供应商,为车企提供全栈解决方案HI(华为Inside)是那个时期车BU的主要路线。换句话说,在比亚迪和特斯拉爆发,国内新能源普及率只有5%之前,较早进入市场的华为选择了toB的商业模式。

2021年5月,余承东被任命为华为汽车BU CEO。他带来了两大改变:一是推出了华为深度参与产品研发和销售渠道的智能选车业务;第二,智能汽车事业部成为华为终端BG(也就是以前的消费者BG)的二级部门。这意味着华为在汽车赛道上开启了toC的第二条战略路线。

整整四年,“时机”一直是华为BU关键而微妙的外部影响因素。

比如早在2018年底,华为就推出了基于盛腾芯片的移动数据中心MDC,计算能力达到352 TOPS。但在C端,智能驾驶尚未成为消费者购车的主要影响因素;在B端,智能驾驶的整个技术路线也经历了从图到图,从激光雷达到视觉感知的根本性路线转变。

李想最忌惮的对手出牌了,余承东亮出5亿升级后的新问界M7

昨天,余承东在新M7的发布会上,为自己先进的智能驾驶系统喊出了“全国各地”的口号。事实上,相对于今年年中“智能驾驶开城战”中提到的各种数字,这个口号更侧重于下一步基于视觉融合感知的技术路线。华为全新的GOD2.0技术增加了更丰富的语义识别& mdash& mdash比如我们可以识别南方夏天沿路茂密的树枝和嫩芽,也可以判断路边停着的车辆是在等信号灯,还是抛锚了需要绕行。

去映射是另一个技术方向。《十一财经》在报道中指出,华为将明显减少对毫米波雷达和高精地图的投入,不再大力进行研发。这对于华为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华为在测绘上花费了大量的资源。

隐藏在新的M7中,还有基于鸿蒙系统操作系统的鸿蒙系统汽车机器系统。这也是其他车企暂时达不到的技术背景& mdash& mdash即使吉利收购了魅族,在谷歌的安卓系统下也需要大量的适配工作。

在发布会上,余承东展示了鸿蒙系统系统不仅像华为Mate 60 Pro一样流畅。华为手机轻轻一触,即可与前排中控面板进行交互,而后排MagLink华为车载智慧屏系统则让华为平板加入整车生态,可与前排中控面板、华为耳机、眼镜等智能硬件联动,真正将问问世界M7加入“华为家桶”生态。

李想最忌惮的对手出牌了,余承东亮出5亿升级后的新问界M7

实现新边界M7后排MagLink与车系的互动|华为

12日发布会后的当晚,工信部网站上出现了该公司M9机型的信息,这是该公司计划在年底推出的全新机型。从目前公布的尺寸信息来看,理想的L9进行了全方位调校,并推出了纯电动版。

这标志着华为和余承东将继续与合作伙伴Cyrus一起,在面向消费者的智能选车业务上共同努力。不知道对暂时领先的李想和众多智能电动车新品负责人是什么感觉?

标签: 华为 业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