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教「百年福特」们怎么做车,想解决 1 个 70 年的遗留问题

访客 新能源 2.4K+

福特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最近收到了一份PDF文件。

这篇关于“如何设计48V汽车”的文档来自特斯拉,或者说全球首款采用48V低压架构的新车Cyberruck

此前有海外媒体报道称,特斯拉也将这份文件发给了其他车企,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车企高管喊出“收到”。

不过既然福特收了,其他车企大概率都收了。

马斯克教「百年福特」们怎么做车,想解决 1 个 70 年的遗留问题

按照传统的逻辑,先进的技术发展起来之后,第一步就是保密,筑起护城河,自然要“遥遥领先”。

显然,特斯拉不是传统企业。他们总是激发我们的好奇心,想要深度解读他们的思维逻辑。

是炫耀挑衅,还是当老师,还是另有打算?特斯拉率先跳出来“教你做事”的背后,是否隐藏着马斯克的私心?

靠自己的努力推动行业。

在Cybertruck出现之前,市场上的所有车型都在使用20世纪50年代的技术,甚至特斯拉的其他车型也是如此。

这项技术被称为12V低压系统。

它是很多电气化设备的能量来源,比如车灯、电动窗等等,都来自于它,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

所以灯可以开,窗户可以动,车内所有电器设备照常工作,但是存在了这么多年的12V低压系统必须拆掉。为什么?

马斯克教「百年福特」们怎么做车,想解决 1 个 70 年的遗留问题

原因有二:一是成本,二是智能需求。

首先是成本,这是特斯拉的一个“老熟人”。

在功率相同的情况下,更高的电压意味着更低的电流,减少了电缆和原材料的使用,意味着省钱。

恭喜马斯克,他实现了成本降低的新水平。

另一方面,12V的低压系统确实限制了所有车企对于用户体验的想象空间。

作为一个半个多世纪前的产品,当然在设计之初,12V系统并没有想到70多岁了还在工作。周围的设备也是一代一代的变化,对车内电气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它已经达到了容量的极限,真的是恶业。

这家车企的主流解决方案是尽可能降低带电设备的功率,在蜗牛壳里做一个道场,试图把12V低压系统的剩余价值全部榨干。

稍微有点渴望的车企,比如奔驰,会在12V低压系统的基础上再匹配一套48V系统,让车辆低速前行,缓解12V系统的压力。

马斯克教「百年福特」们怎么做车,想解决 1 个 70 年的遗留问题

但对于特斯拉来说,电气化的需求只是多了很多。高阶辅助驾驶系统,Cybertruck的线控转向盘等等都有更多的能量需求,更不用说那些没有付诸实践的想法了。如果你被困在12V的低压系统里,那就是妥协和局限的象征。

创新低压系统,解放产品力和想象力是必然。

专利、秘密和双赢

爱“分享”是特斯拉的一个特点。

在这次披露48V低压系统施工流程之前,他们已经做过多次类似的事情:

今年11月,马斯克表示,第一代Roadster的所有设计和项目都是完全开源的:“我们拥有的一切,现在你也拥有了。」

2022年,特斯拉在北美宣传NACS充电标准,多家车企已宣布参与。

今年马斯克还表示,特斯拉愿意将FSD授权给其他车企。

这些看似为特斯拉筑起壁垒的“核心技术”,却可以被同赛道的竞争对手获得。

马斯克教「百年福特」们怎么做车,想解决 1 个 70 年的遗留问题

但是不要急着夸特斯拉。开放共享的背后,是一场“大博弈”。

先说48V低压系统。归根结底,传统车企之所以能容忍12V带来的限制,是不愿意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全新的低压系统。

48V系统虽然好,但是你不用,我也不用。第一个吃螃蟹的车企就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后来者当然会享受到摸着石头过河的红利。

除了R&D和设计成本,缺乏系统的供应链也将使48V系统更加昂贵。

特斯拉是第一家省钱的车企。

马斯克教「百年福特」们怎么做车,想解决 1 个 70 年的遗留问题

马斯克不介意其他车企摸着石头过河。相比之下,没人愿意过河,这更让特斯拉担心。特斯拉已经建立了一个体系,但是需要他们拉起一个成熟的供应链。可以,但是没必要。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再来几个人,赶紧闪开。

如果能有更多车企加入48V低压系统的阵营,随着供应链的成熟,成本会被摊薄,最终赚到的还是特斯拉。

在北美开放NACS收费标准也是一个道理。车企加入越多,路就越好走。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是特斯拉在其中的角色。

马斯克教「百年福特」们怎么做车,想解决 1 个 70 年的遗留问题

当然,对于特斯拉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广告。从这个角度来看,福特CEO法利也很大方——在明知这会给特斯拉带来巨大流量的前提下,他还是在X上宣布自己拿到了文件。

法利甚至表示,福特也会走类似的道路,支持供应链向48V转型,这是双向的。

马斯克也在法利的推特下回复道:

你’we’不客气。(不客气)

你在教我做事?

马斯克曾经说过,他的所有公司都不会做抑制竞争的事情,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总的来说,直面竞争,甚至提倡良性竞争的特斯拉看起来很体面。

但归根结底,开放还是源于对自身产品的自信,也源于主导产业的管理模式。在其他品牌还难以威胁到自己的前提下,特斯拉的思考角度从自身扩展到了行业。

但是,产品力不占绝对优势怎么办?

马斯克教「百年福特」们怎么做车,想解决 1 个 70 年的遗留问题

2023年12月,中国市场新车发布几乎排满了档期。特斯拉在中国的情况显然比在大洋彼岸的北美复杂得多。

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无论是充电网络还是FSD都不足以形成足够大的优势。各大车企的电力交易所、800V高压平台、NOA领航助力,都在围剿特斯拉。

另一方面,Cybertruck虽然采用48V低压架构,800V平台,但环信Model 3未能拥有;FSD在中国的落地还在进行中。

Model 3刷新了,世界也刷新了。

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将迎来又一轮爆发,可以称之为“完整”的新模式即将出现。显然,特斯拉不在这个节奏之内。

某种程度上,特斯拉“教人做事”的叙事并没有在当前的中国市场上演,齐头并进才是这里的主旋律。

甚至马斯克也说过:

很多人认为十大车企会是特斯拉和中国的九家车企。我想他们可能是对的。

这是一个“三个人必有一个老师”的市场。

标签: 低压 系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