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 7 万换来日销 7000,华为余承东:问界起死回生!

访客 新能源 2.5K+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晚,面对第二天的工作,你开始焦虑,我也开始焦虑。

余承东很开心,开心的发朋友圈。

自9月12日新M7发布以来,首销已突破5万台。昨天3500套,今天7000套,这两天一万多套,创造了奇迹!

你用销售数据说话,我有大数据做后盾。看到新车能表现成这样,余承东甚至大呼“起死回生不容易!」

余承东这次能在朋友圈举起扩音器,还得从上月12号说起。

文坛没有“小长假”。

9月12日,华为正式发布了全新的M7。相比25.8万元的预售价,M7的官方起步价下调了近万元,低至24.98万元。此外,首销期间可获得6000元现金优惠,实际价格比预售价便宜15000元以上。

在去年的华为夏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M7的起步价高达31.98万元——下降了7.6万元。

M7的价格下降虽然是其销量腾飞的重要原因,但也伴随着配置的全面提升。

座椅通风、加热、按摩等功能。,曾经是M7高配车型所拥有的,已经全部成为新M7上的标配;调整后新车中心下降了15 mm,不仅如此,A、B柱强度也进行了升级,车身安全强度由1600 MPa提升至2000 MPa...

如果您对询问M7犹豫不决,此时您会立即下单吗?你会的。

更何况余承东现在更看重的是“大众投放”。

据PowerOn报道,为了尽快完成销售交付,Cyrus紧急招聘了约1000名工人,并要求工厂24小时全力生产,但即便如此,10月7日之后的订单可能还要等3个月才能提车。

另一方面,新机型M7能卖得好,和华为Mate60分不开。这款被炒到万元的现象级机型,在8天的双节假期里,吸引了一批批消费者来到华为门店。

我们到了,你为什么不看看我们旁边的车?

[div][div]

我都看过了,就试驾一下吧。

这一尝试,兜里的5000块钱没了。(不过,如果后悔了,钱可以退。)

潘先生是国庆期间带家人看车的人之一,但是店里想试驾的人太多,只好改天再来。

谁能想到,华为“遥遥领先”的手机能对赛勒斯的股价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买华为,开门?

如此惊人的大单数量,不禁让人好奇。到底是谁在买M7

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人都不想买理想的团。

2022年第三季度,M7在全球的发布和操控,直接让李一个人残废。我们从未遇到过如此强大的对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无力还手。

李CEO李想在他的产品课程中提到,M7迫使李提前结束了在李ONE的生产,这是导致李在2022年产生巨额亏损的“罪魁祸首”。

然而,在L系列车型理想更新后,M7在客户圈的销量开始直线下降,从原来的单月5226辆下降到今年的不足1000辆——从今年4月份开始,老款M7在客户圈的销量就再也没有超过1000辆。

当时余承东没敢在朋友圈多问AITO。事实上,今年以来,AITO品牌很少主动披露其交付数据,仅公布了5月和8月的交付量,分别为5629辆和5018辆。

现在M7的价格区间已经和李错开了。当时针锋相对的对手变成了路上刚认识的陌生人,颇有点青春悲情文学中恋人关系的最终走向——从陌生到熟悉,再从熟悉到认定,过程突兀或轻松。

当然也有一些消费者放弃了李的订单,转而询问新的M7,但明显的价格差异确实在两款车型的消费者之间打开了一道屏障。目前李还没有受到新M7的影响。

原因是价格是一方面。除此之外,李在空、配置、智能、直销体系上还是有很大优势的。另外,M7针对的客户群体年龄偏大,而造车新势力的主要消费群体是80后和90后

AITO要放弃80后和90后市场吗?

王鹤松是一个95后,已经三年没有工作了。他没有像许多同行一样向小微等新品牌伸出橄榄枝。他最喜欢的车型是一款名为M5的汽车。

当被问及原因时,他立即强调:

首先,外貌绝不是吸引我的地方。

在他看来,与经历了一轮产品迭代的新动力品牌相比,M5在外观设计上并无优势。真正让他着迷的是驾驶舱的静谧,内饰的面料,华为音响营造的品质感,人性化的车机交互体验。

没错,他是华为手机用户。

在以前,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一部小小的手机有一天能左右我们的购车决策,但今天,Mate60带来的进店热潮,以及用户在车机协作戳中的痛点,都在迫使我们接受这个事实。

更让王鹤松印象深刻的是今年7月M5提供的华为DATS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的OTA升级。“以前开着还行,坐着就差了。OTA之后,感觉就像新车一样。”他对暂停可能升级为OTA表示惊讶。

至于问到M7,他一点也不感兴趣,因为它“过于成熟”的外观。

40岁左右或以上的中年人应该更喜欢。

王鹤松透露了他的猜测,他不是唯一这样认为的人。

10月7日,汽车博主@刘地_6D将社交平台中的M7描述为“中老年人的第一辆智能车”,并表示智能不是少先队员的专属需求。

抛开楼层较高、副驾驶防火墙与腿部靠得很近等平台带来的“细节”不谈,乘客M7使用的鸿蒙系统驾驶舱满足了大量中老年人对大屏、智能驾驶舱、驾驶辅助的消费需求,而这些消费群体有两大特点,一是数量多,二是消费能力高。

对他们来说,华为这个品牌不仅能带来“智能”,还能有“体面”。

《延之旅》的寿命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长。

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自大。

长城CGO李瑞峰的这句话,让外界对延长旅程的质疑,响彻整个2022年。“过渡”和“落后”成了混节目撕不掉的标签。然而,这种“落后技术”的生命力似乎比我们想象的更顽强。

继纯电动车之后,小米汽车准备研发增程式电动车。

36kr近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小米汽车已决定研发一款增程式电动车,“相关增程式产品已有规划,增程式车的产品突破点也在寻求中”。

在招聘平台上,小米汽车还发布了相关R&D职位,包括:增程式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师、燃油系统工程师、排气系统工程师等增程式电动车相关职位。

从已知的信息来看,小米目前正在推进多代平台的研发,其中一代平台将于明年上市,二代平台计划于2025年推出,增程平台很可能在二代平台之后。

换句话说,小米认为在未来10-15年,内燃机和油箱仍然是必须的。在桌子的另一边,李将继续L系列。

在去年的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余承东紧紧握着话筒,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

纯电车加增程发动机是真的落后吗?电池总是需要充电。特定场景下没有充电桩怎么办?

诚然,如果店里的M7是纯电,会有多少人愿意下大单?

标签: 华为 万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