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和蔚来,到底有没有未来?

访客 新能源 1.2K+

7月底,大众斥资7亿元人民币(约合50亿元人民币)收购Xpeng汽车4.99%股份,正式达成技术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共同推出两款基于小鹏G9的B级纯电动汽车。

大众与小鹏联姻的消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新势力圈子里激起了涟漪。以前只听说过“用空交换时间”和“用重金请技术进来”。小鹏的直接技术输出在国内汽车工业的历史上确实很少见。

但“两极逆转”的故事还有机会继续,传统豪华车企寻求与国内新车企合作可能不再是个例。奔驰也是潜在的合作伙伴之一。

此前有消息称,蔚来已与奔驰合作。尽管双方都否认了谈判,但两名直接知情人士透露,谈判确实发生了,双方曾讨论过潜在的合作关系。但这次谈判还处于非常初步的探索阶段,讨论范围没有深入到详细的技术类型或投资金额,即使在奔驰内部,也还是有相当大的阻力。

合作和谈判陷入僵局。奔驰和蔚来还有未来吗?

技术资本,枯竭的困境

事实上,如果双方的合作能够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是一项互利的业务。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奔驰在合作中寻求的是什么。我们曾经在《奔驰也要做特斯拉的对手,GLC的爆款要电气化》一文中提到,奔驰EQ系列陷入了一个怪圈。高端车型卖的越多,入门级车型越好。反之,反应平平。抛开欧美市场的高端需求,其实奔驰EQ系列电动车并没有什么销售号召力。

从销售结构出发,EQ系列“临时抢饭碗、占坑”的作用让奔驰很难避免纯电动车影响力差的问题。奔驰对EQ系列表现疲软反应迅速。据透露,奔驰将在2024年底前彻底放弃EQ系列车型,转向全新的MMA纯电动平台。在未来,以情商命名的奔驰车型可能不复存在。

对于奔驰来说,摆脱EQ系列后,如何在保持品牌调性的同时,降低纯电动车与燃油车的割裂感,提高在纯电动市场的话语权,是接下来的命题。

蔚来会是一个很好的合作选择。从奔驰看重的品牌调性出发,蔚来长期坚持“高举高打”的车型策略。2021年4月,李斌向外界宣布,蔚来汽车的销售均价已经达到43.7万元,甚至高于宝马和奥迪的销售均价。考虑到均价、规模和品牌建设,其实留给奔驰选择的国内新动力车企并不多,蔚来可以说是契合度最高的纯电动品牌。

当然,高端只是蔚来品牌的底色,在“高举高打”的战略背后,蔚来自身的技术资本也在背后。满足品牌调性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奔驰还想从合作中获得更多的纯电动技术支持,这对于积极转向自研的魏来说并不难。

9月中旬,在蔚来的NIO IN大会上,李斌谈到了蔚来科技全栈的框架。蔚来整体的技术生态布局相当宏大,包括芯片和车载智能硬件、电池、电驱动、操作系统、移动互联网、智能驾驶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NIO IN上的技术布局更像是蔚来自研技术的“亮剑”。

在用R&D换取长期毛利的理念驱动下,李斌强调了自研对于蔚来的重要性,并公布了蔚来近期的自研成果。今年4月,蔚来成功研发出首款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主控芯片NX6031,将于10月进入量产阶段。这款名为“杨剑”的芯片被认为是业界最好的激光雷达主控芯片之一;深入到车辆底层操作系统,蔚来也有所建树。新的成果,舒天SkyOS,是第一个由汽车公司发布的底层操作系统。舒天SkyOS涉及整车全局控制,包括整车系统、辅助驾驶、智能驾驶舱、移动互联网,自主解决车辆不同“领域”的实时安全问题。

此外,李斌很少透露蔚来电池的研究进展。在发布会上,李斌展示了蔚来4680电池组的实拍图。早在今年2月,蔚来曾披露,蔚来的电池R&D团队已经超过800人,每年的R&D投入预计超过10亿元。虽然大电池的量产计划一再推迟,但随着蔚来和蜂巢开始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蔚来的电池研究项目仍在磕磕绊绊中前行,新型大电池落地只是时间问题。

从整个技术栈的布局来看,蔚来自研的专注可以说是相当深厚。说的更直白一点,从追求纯电动技术共享的立场来说,蔚来有奔驰想要的。

宏大而冗余的技术布局,往往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代价。蔚来家庭背景不算太厚,急需合作寻求资金。

坚信“长期主义”的蔚来,确实面临着一些难看的财务数字。蔚来第二季度净亏损60.56亿元,同比增长119.6%,环比增长27.8%。仅上半年,蔚来净亏损已达10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二季度结束后,蔚来账面现金储备为315亿元,较上一季度减少近63亿元。乐于大举扩张的蔚来再次陷入周期性资金短缺的窘境。

一位熟悉双方谈判的知情人士透露,蔚来最近发布的NIO Phone可能会影响双方未来达成合作的信心。从汽车跨界到智能手机,很多市场分析师都不看好蔚来的动作。他们认为这样的跨界行为会让蔚来本已微薄的家底更加单薄,给蔚来的财务状况带来危机,尤其是在6月份蔚来被迫卷入价格战。

市场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在危机中,有“危险”,就应该有“机会”。NIO Phone的发布不一定是轻率的当头一棒。某种意义上,蔚来的“驱动互联”与奔驰的技术路线不谋而合。

在今年的慕尼黑车展上,芯片制造商高通以一种特殊的姿态参展。高通推出了其概念车,以展示骁龙平台在汽车上可以实现的最新信息娱乐功能。奔驰早前推出的纯电动CLA概念车型,背后的MBUX车载操作系统有高通的助力,从中也可以看出奔驰对未来汽车互联的野心。蔚来NIO Phone走的是“司机互联”的路线,封闭了自主品牌的生态闭环,或许会给奔驰的车载生态带来新的思考。

如果奔驰和蔚来的合作能够成行,那将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一方面,奔驰在保持品牌风格的同时,可以共享纯电动技术,补充自己的薄弱部分;另一方面,蔚来也可以借助奔驰的资金,在“西进”的路上,过渡痛苦的资金短缺周期,撬动品牌效应(尤其是在欧洲市场)。

最佳承运人

蔚来和奔驰的合作不一定要在蔚来品牌上实现。

在此,我想提出一个有趣而大胆的猜想。如果双方在子品牌阿尔卑斯完成“联姻”,自下而上展开合作,可能会更好。

据两个月前的渠道消息,蔚来计划打破“双电机”红线,在子品牌Alpine车型上采用单电机配置,开拓20万纯电动车市场。阿尔卑斯放弃双电机是很聪明的,整车成本的控制是前提,但整个纯电动市场的现状是背景。目前国内30万以上高端市场纯电渗透率长期在20%以下。只有缩小成本,在20万的纯电市场保持竞争力,才能更好的承担“拿量”的任务。

奔驰欲在纯电动市场不断扩大声量,阿尔卑斯山可能是双方合作的“最佳载体”。

当然,如果沉入20万纯电市场,就无法避免与纯电老大特斯拉的直接竞争。奔驰与阿尔卑斯的联姻,以“20万奔驰”为概念,或许也能在Y/3车型的正面交锋中,瓜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毕竟三叉戟星一挂,15万的奔驰A级车就成了灯塔。

标签: 阿尔卑斯 车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