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广州珠江新城中轴线,花城广场东侧,有一个恒驰展示体验中心。每次路过都会忍不住抬头,试着去理解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买了恒驰车的车主们的心情。
在恒大风雨飘摇的日子里,这家位于广州商业核心的门店,背后的品牌,不多的车主,都在等待着一个不确定的命运。
然而,与恒驰问题悬而未决相比,长期处于漩涡中心的魏玛似乎即将尘埃落定。
10月12日,威马官方微博发布《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整前债权申报公告》,从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也可以看到,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已经申请破产重整。
天眼查数据显示,威马汽车目前有21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总金额超过1亿元。
与此同时,车主们发现威马的后台服务器已经停止服务,汽车和手机APP的联网相关功能受到限制,甚至连手机解锁车门都成了一种奢望。
智能汽车时代,车企破产带来的麻烦比以前更多,车主面临的困难也更复杂。
在车企纷纷打造“移动之家”,不断赋予汽车多重属性的同时,一旦企业破产,将如同房地产企业的一记霹雳,到处留下一地鸡毛。
堕落的新生力量,不知所措的老车主
2022年底,威马被举报经营不善,门店和总部人去楼空空。在此之前,威马的销量也已经崩盘。
渐渐地,车主、经销商甚至员工都站出来发声了。车主要求赔偿和售后保障,员工要求发工资,经销商要求还钱。
讨说法,拉横幅,依然是熟悉的维权方式,依然是熟悉的石沉大海。
上海市青浦区消保委也发布了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谨慎购买威马汽车。
虽然威马深陷困境已有一两天,很多车主对此也多少有些心理准备,但服务器的突然断网还是让车主们心生怨恨。
大屏车内软件有限,社区APP用不了。其次,手机钥匙无法开门,充电记录和用电信息无法照常显示。最麻烦的是,普通燃油车公司的破产不会影响你的里程表和油箱指针。
当汽车断开后,原来的“智能车”就变得比“老燃油车”更难用了。
恰好魏玛走了一条智能路线。威马在原宣传中强调“EX5将100%联网,地图导航、社交、智能家居、能源等领域已经互联互通”。
服务器关闭的影响可能会因智能化对汽车的彻底改造而放大。
在服务器下线近一天后,威马官方微博表示,汽车系统已经恢复。
对了,威马官方微博也被打上了“本企业资质未审核”的标签。
除了日常使用,后续车辆的售后维修和二手出售问题更是棘手。
新能源车企的保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车企官方提供的售后服务,路边的汽修工大概率无法深度解决电气化和软件问题。
关于二手车的买卖,没必要赘述——没有多少人会愿意买一辆封闭品牌的二手车。
继“新能源汽车不保值”的论调之后,新能源汽车车主可能又要面临一个“新能源汽车企业倒闭,残值几乎为零”的新课题。与前者相比,这个问题要残酷得多。
马薇·王石
魏玛曾经牛逼。
几年前,在一个到处都是造车新势力,车企名字都无法完全知晓的时代,从一大批新势力中涌现出了四家公司:理想、蔚来、小鹏、威马。
当时魏小利还没有按销量排到李伟朋,魏玛也在勾画自己未来的产品矩阵。这四家中国新锐车企在当时被很多人统称为“四小龙”。
但相比其他三家,威马还有一个独特的成就——威马汽车是第一个实现量产交付的新生力量。
2018年9月,威马EX5开始量产,成为众多新势力中第一个把“PPT大饼”变成实物的。CEO沈晖在威马EX5在温州生产基地的交付会上宣称:“今年的交付目标是完成1万辆,明年完成10万辆的目标不变。」
2022年全年,威马EX5的销量不会超过4500辆,甚至不到10月初的理想周销量。
现在,当蔚来在全国铺开电力交换网络,小鹏和大众谈合作,他的理想是开出销售清单,威马只能发一纸债权申报。
我起得很早,连最后一集都赶不上。
根据魏玛官员的说法:
由于疫情,资本市场不景气,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企业发展资金的获得受挫,马咸陷入经营困境。
跟人说话,就是没钱。
但是,除了所有车企需要共同面对的外部经济压力,威马自身也有很多问题。
随着威马汽车越卖越多,人们开始发现关于威马自燃的新闻也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威马的做法是近年来新能源车企应对自燃最消极的一次操作。
威马选择对车主的汽车进行“升级”,但是被“升级”的车主发现,他们的汽车寿命明显下降——没错,威马所谓的升级,就是悄悄限制电池所能充电的最大容量,从而保护电池。
这种偷偷摸摸的穿越激怒了车主,甚至让持币待购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在智能驾驶路线上,威马选择押注百度Apollo,而不是纯自研,但百度在智能驾驶上的进展相当缓慢。更早标榜智能的威马,在营销传播上自然失去了话语权。
面对财务困境,威马三次冲击IPO,均以失败告终。随后,威马试图借助香港上市公司阿波罗上市,但也以终止收购告终。
魏玛CEO沈晖在魏玛滑坡过程中的表现也颇为有趣。
沈晖的履历相当迷人。作为新势力中为数不多的“真兵”,沈晖先后在菲亚特动力、吉利、沃尔沃担任重要高管。2009年,吉利李书福邀请沈晖出任吉利控股董事兼副总裁。沈晖还为吉利完成了对沃尔沃的收购,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的海外收购”。
2023年初,魏玛发生问题后,申会发博客分享了一段芙蓉镇的视频,台词是“活着,像动物一样活着”,颇有临终前的架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威马被冻结的股份和强制执行的金额越来越多,沈晖本人也一度因威马未支付14065元而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由于微博中的评论区逐渐被声讨的车主和员工淹没,沈晖关闭了微博中的评论区,所有评论都无法显示。
9月10日,沈晖发布微博称“本周去慕尼黑出差,然后去了纽约”。和沈晖的英文名“Freeman”一起读,似乎有一种“下周回国”的味道。
新生力量崩溃的启示
我告诉你不要买名牌车,难道我不配吗?
在魏玛、爱知、田忌等新生力量看似沦陷的节点,这样的言论总会适时出现,让人哭笑不得,血压满满。
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但不幸的是,买了这些车的车主更是受害者。这不是消费者的错,所以不要互相蒙蔽。
但这种言论的核心出发点确实有其合理性,即新势力风控能力有限,基础薄弱,很容易说错话。难以按照《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保证10年的零配件供应。
且不说“终身保修”之类的说辞,买车的时候是车的“终身”,而不是车企的“终身”,而且来得还挺快。
事实上,新势力的拥有者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吃螃蟹者”。螃蟹虽然好吃,但也有被蟹钳夹到的风险。
当蔚来经历“最艰难的一年”时,很多人不禁好奇,如果蔚来弃用电杆负载,庞大且封闭的换电设施将由谁接手,后续的商业化运营会对蔚来车主的体验产生多大影响。
好在蔚来毕竟挺过来了,车主们在换电的间隙还能刷到威马重组前的消息。
封闭的汽车系统,独立的能量补充优势,自主研发的辅助驾驶等。,这些被车企视为护城河的配置和设施,与车企绑定很深。
这也意味着,买一辆新能源智能车,不仅要看配置的优劣,还要看“画饼期货”成真的概率,还要看品牌的健康程度。一些新势力不在乎的品牌价值属性,终于在这一刻拥有了最高的价值。
说到车企穷途末路,可能有人会觉得,比起第一方的封闭,第三方的配件和生态才是救命稻草,真的不好。外接CarPlay屏幕等配件也可能会让不好的车主好受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