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大学
合肥师范学院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安徽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2007年正式改建为本科院校。作为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全国首批“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全国首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合肥师范学院在教师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学校还是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有锦绣、滨湖、三孝口三个校区,校园面积1295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5亿元,纸质图书124.3万册。在职教工1200余人,其中正高116人、副高368人,拥有省级以上人才37人次,包括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皖江学者等。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开设59个本科专业和1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向,全日制在校生近17000人。学校拥有23个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3门国家一流课程、194门省级一流课程,以及多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和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合肥师范学院在科研方面成果丰硕,建有14个省级科研平台,包括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危机智能干预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绿色食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等。近五年,学校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2项,主持国家基金项目6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30项,出版著作、教材122部,获国家专利452项。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一个全程、两方合作、三线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办学60多年来,学校培养各类高等专门人才8万余名,培训中小学校长和教师18万人次,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院士高鸿钧等杰出校友。2023年,学校所有专业纳入安徽省第一批次招生,文理科录取线分别高出省控线11分、13分。2022年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5%,学校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和“安徽省首批创业学院立项单位”。
合肥师范学院在教师教育领域具有深厚积淀,是“国家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和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专家单位。学校挂设有安徽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平台、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等机构,并与台湾铭传大学合作建立“安徽教育中心”,与合肥市政府共建“合肥基础教育研究院”。
学校积极对接新兴产业和地方支柱产业,重点建设教师教育类、电子信息类、生物医药类学科专业群,培育文化产业类、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群。学校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安科生物、立方制药等共建多个产学研合作平台,与合肥市、合肥经开区等合作共建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育人基地300余个。
在国际合作方面,学校与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西班牙内布里哈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等8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学生交流和教师互派。2022年,学校招收培养首届国际学生,并与台湾地区铭传大学合作共建刘铭传学院。
合肥师范学院秉承“爱满天下,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挂设于该校。学校暑期开展的“双百计划”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学校是首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第三、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第六至十届“全省文明单位”,并获评全省文明校园、合肥市文明校园和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面向未来,合肥师范学院将继续秉承“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坚持立足合肥、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深化“举行知旗、创师范牌、走应用路”的办学理念,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积极创建合肥师范大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特色专业:学校的教师教育类、电子信息类、生物医药类专业群在省内具有显著优势,其中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制药、教育学等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青睐。
就业情况:合肥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就业领域涵盖教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多个行业。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2022年,学校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校史与大事记:合肥师范学院的前身安徽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2007年正式改建为本科院校。2012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5年,学校被评为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20年,学校与合肥市政府共建“合肥基础教育研究院”,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2022年,学校所有专业纳入安徽省第一批次招生,标志着学校办学水平和生源质量的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