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大学
梧州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多科性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可追溯至1985年创办的广西大学梧州分校。2003年10月,原梧州市教育学院和梧州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大学梧州分校,进一步壮大了学校的办学实力。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广西大学梧州分校正式升格为梧州学院,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梧州学院地处广西梧州市,这座千年古城不仅是广西高等教育的发源地,还享有“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美誉。1928年,广西大学在梧州建校办学,奠定了梧州作为广西高等教育摇篮的历史地位。
梧州学院校园坐落于桂江西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占地面积约85.3万平方米,中远期规划土地面积27.4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约47.5万平方米。校园建筑以欧式风格为主,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明理楼、明科楼、图书馆、体育馆等标志性建筑展现了学校的独特风貌。
学校现有13个教学单位、9个教辅单位和19个党政群团机构,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7644人,教职工1519人,其中专任教师1056人。学校始终坚持“明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弘扬“厚道、豁达、实干、细致”的校风,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校史与历年大事
梧州学院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广西高等教育的变迁与进步。1985年,广西大学梧州分校成立,标志着梧州高等教育的起步。2003年,原梧州市教育学院和梧州师范学校并入,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2006年,学校升格为梧州学院,开启了本科教育的新阶段。2015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到校考察,对学校的党建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近年来,学校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广西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
特色专业与学科建设
梧州学院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软件工程等专业在全国享有盛誉。学校现有51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其中,电子信息工程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软件工程等11个专业为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还拥有广西一流学科(B类)信息与通信工程,以及多个广西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
就业与创新创业
梧州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了多个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依托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学校建成了大学生微型企业孵化园、微软IT学院等创新创业平台,近五年获批国家级、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12项,资助经费超过700万元。学生在各级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学校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位列第82位。
科研与社会服务
梧州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0项,科研经费总量达1.97亿元。学校拥有广西机器视觉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研发的“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填补了西江水道智能化船闸调度的空白,“脱贫攻坚辅助数据平台”在国家和自治区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56人,其中博士290人,高级职称327人。师资队伍中包括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自治区优秀教师、广西文化名家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学校还通过“广西高校优秀教师出国留学深造项目”等计划,不断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科研能力。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梧州学院将继续秉承“明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助力广西和梧州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化工、制药、宝石首饰产品设计与加工等产业发展,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