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
二、2025年甘肃中医药大学简介:
甘肃中医药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作为全国第四次中药普查甘肃省试点工作的技术依托单位,学校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此外,学校还是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的甘肃省牵头指导单位、甘肃省道地中药材标准制定工作的牵头单位,以及科技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学校还承担了甘肃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常设工作,并牵头成立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敦煌医学研究及文化传承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和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甘肃中医药大学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药类高校。现任党委书记为王学军,校长为赵继荣。
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创立的甘肃中医学院。1989年,学校在甘南州卫生学校藏医学专业的基础上创办了藏医系,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的藏医学院。2014年,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整体并入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2017年,和平校区一期项目部分完工并投入使用。2018年,学校的教学及行政整体迁入和平校区,成为办学主校区,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勤奋、严谨、继承、创新”的校训,坚持“立足西部求特色发展,传承仁术重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遵循“仁术勤和,玉汝于成”的育人理念。经过46年的发展,学校已实现“办学层次提升”和“办学空间拓展”两大目标,建立了医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中医药学、现代医学和医学相关学科为主体的3个核心专业圈,构建了本硕博一体推进的综合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万余名学子、千余亩校园、百余名名师名医,形成了现代大学的格局。建校46年来,学校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培养了七万余名高层次中医药和现代医学人才。
学校现已形成“一校四区”的办学格局,包括和平校区、五里铺校区、定西校区和甘南校区。和平校区占地面积1050亩,位于兰州市和平开发区,是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基地。五里铺校区占地105亩,地处兰州市主城区,是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基地。定西校区占地805亩,位于定西市,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甘南校区占地81.61亩,位于甘南州合作市,是学校培养藏医药人才、传承藏医药文化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1118人,其中专任教师926人。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6人,双聘院士4人,岐黄学者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0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15人。学校设有16个教学机构,4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50家实践教学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768人,其中本科生15400人,专科生583人,硕士研究生3459人,博士研究生229人,留学生97人。
学校在中医药领域具有显著的学科优势,拥有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3个省级特色学科(A类)、7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设有34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0个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学校还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在科研方面,学校拥有敦煌医学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等众多科研平台。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1042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93项科研成果奖励,获国家专利159项。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共建了9所“岐黄中医学院”和6个“中医中心”,与美国、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22年,学校被教育部列入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对口支援。2023年7月,学校第二附属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合作共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甘肃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在就业方面,甘肃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级医院、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等领域。学校与多家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此外,学校还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业团队和项目。
学校的特色专业包括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藏医学等。其中,中医学和中药学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针灸推拿学和藏医学在西北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在中医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得到了广泛认可,毕业生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1136”战略目标,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知名、西部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