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来袭 目标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底座

访客 新能源 2.1K+

“华为不造车,只是想成为汽车企业的供应商,利用自己在通信、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优势,助力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升级。”这是任之前发布的关于华为汽车业务的决议,也是华为进入汽车行业后,大众流行的一句话。

正因如此,虽然华为不是汽车制造商,但消费者在购买车辆时,仍然认识到“华为”标志背后的意义。毕竟华为赋予车企的能力和技术,在行业内可以说是“遥遥领先”。

“鸿蒙智行”来袭 目标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底座

11月9日晚,华为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发布暨智捷S7新品预售会在深圳正式举行。会上,华为正式发布了智能出行解决方案新战略,并推出了华为智能选车业务新生态——鸿蒙系统智行,从而形成了车行业和车行业两大系列车型。

同时,华为智慧出行在数字化平台、全场景互联、智能驾驶、智能车辆控制、全方位安全等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其中,华为iDVP数字平台可视为实现软件定义汽车的“黑土地”,是智能汽车产品的“神经中枢”。而华为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智能车辆控制等三大操作系统,让智能汽车有了智能大脑,变得越来越聪明。

“鸿蒙智行”来袭 目标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底座

这些技术的存在,印证了华为智能出行的目的和意义——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汽车技术和体验。华为要做的是成为中国智能电动车的技术基地。

它仍然是最好的智能驾驶舱,鸿蒙系统只能被鸿蒙系统超越

众所周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汽车智能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带来了驾驶体验的显著变化。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鸿蒙系统智能驾驶舱应运而生,它具有五个关键的价值特征:流畅、智能、生态、安全和不断创新。

无论是手机还是汽车,流畅度是其操作最根本的保障。在鸿蒙系统智能驾驶舱,无论是切换系统界面,还是启动关闭应用;无论是通过语音与它交流,还是用手指在地图上放大缩小。鸿蒙系统智能座舱给你“享受丝滑”的感觉——实现“手、眼、心”的极致流畅体验。

此外,鸿蒙系统智能驾驶舱通过研究驾驶场景的人为因素进行了定制,让用户在驾驶时的操作步骤简单明了,不会再需要在各级菜单中来回翻找。同时,在兼顾驾驶安全和使用流畅的同时,3D仿真动态效果、图标微动等一些细节也提升了用户的驾驶乐趣。

在安全性方面,鸿蒙系统汽车系统继承了鸿蒙系统的安全能力。针对使用不同华为账号驾驶同一车辆的情况,系统不仅自动调整个性化设置,还通过金融3D人脸技术隔离不同账号的空,保护个人隐私。

为了防止司机疲劳驾驶,鸿蒙系统通过司机监控系统进行疲劳预警,还可以根据用户闭眼程度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进行相应提示音+语音播报+视觉疲劳驾驶分级提醒。

“鸿蒙智行”来袭 目标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底座

说到生态,那就更不用说了,基于鸿蒙系统OS的分布式能力和超级终端的概念,鸿蒙系统智能驾驶舱可以在系统层面实现人与驾驶舱的深度融合,让智能驾驶舱感知车内车外的人与车的状态,还可以连接利用消费者身边现有的手机、手表、pad、PC、耳机等智能终端,形成更强大的智能出行超级终端。

常用而常新,顾名思义,是因为鸿蒙系统智能驾驶舱可以实现持续迭代升级,不断壮大的生态也是鸿蒙系统智能驾驶舱在行业中脱颖而出的必要条件。

“鸿蒙智行”来袭 目标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底座

此外,鸿蒙系统的智能语音助手小I也接入了华为盘古模型,并针对用户的出行场景进行了专门优化。比如你在外面旅游,如果你热爱美食,它会给你推荐当地的餐厅;如果你喜欢玩,它会给你推荐当地的景点。而且随着用户的长期使用,连接盘古模型的小艺术会逐渐升级学习,从而越来越熟悉你,知道你想什么,给你想要的。

智能驾驶舱作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产物,跳出了传统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单一属性,将汽车作为一个智能空来思考,试图通过智能技术让用户在这方面的体验更加舒适。虽然目前这个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但是很明显华为的鸿蒙系统智能驾驶舱在这条路上处于领先地位。

高阶智能驾驶辅助,仅在驾驶良好的情况下

如果说智能驾驶舱为用户带来了更舒适的驾驶体验,那么智能驾驶辅助则为用户的驾驶操作和安全提供了足够的保障。华为

ads 2.0高级智能驾驶系统,率先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高速、城市高级智能驾驶。相比目前友商只支持城市高速的智能驾驶,华为明显领先一个位置。

“鸿蒙智行”来袭 目标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底座

这一成绩得益于华为在AI训练集群上构建了丰富的场景库,每天进行1000万+公里的模拟测试。训练模型每五天迭代一次,通过海量数据不断迭代优化智能驾驶算法和场景策略。

另外,通过数据也可以看出华为遥遥领先。截至今年9月,华为

ads 2.0高级智能驾驶系统平均长途NCA试点里程高达200km,城市高架进出口成功率高达99%+,堪比驾龄长的“老司机”。

“鸿蒙智行”来袭 目标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底座

经常开车的朋友应该明白,要想在路上安全驾驶,安全驾驶并不能保证安全。即使是一个开了几十年车的老司机,在开车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也不能说能做出最完美的选择和操作。

为了行车安全,华为在此次发布的智慧出行解决方案中推出了全方位防撞系统,可以实现向前、侧向、向后全方位防撞能力。这主要得益于华为充分利用激光雷达、视觉雷达、毫米波雷达多传感器融合的算法优势,结合业界首创的神网,使车辆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不规则障碍物,从而大大降低事故风险。

在最近热议的AEB技术上,华为

ADS 2.0即使在夜间也能达到90km/h的制动速度,可以说华为的主动安全性能在业界还是“遥遥领先”的。在所谓的“民间视频”中,华为的AEB测试成绩也是第一名。

高级智能驾驶不仅仅是驾驶辅助,还有智能控制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进程,很多车企把汽车智能化、人机交互、辅助驾驶放在首位,却失去了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终极操控感。华为并没有放弃对终极控制权的追求。在本次大会上,华为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图灵智能机箱和智能机箱系统。

“鸿蒙智行”来袭 目标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底座

就像手机操作的手性一样,一辆车操控的好坏取决于它能否指向哪里,车辆能否感知到驾驶员的细微操作。但是这种极端的操控感只有专业级的赛车才有意义,可能比普通人的驾驶之旅更危险。所以各个汽车厂商都通过各种方式来训练自己的车型。这个结果也导致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完全不能接受。

华为此次发布的图灵智能底盘,将汽车的驾驶感从厂商简单的调校升级为智能驾驶操控。搭载多模态融合传感系统、华为

DATS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和华为xMotion智能前置和后轮轴矢量控制系统,将智能控制与机械调节完美结合,从而实现更好的操控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提升车辆在各种工况下的驾驶性能。

其中,华为

xMotion智能车身协同控制系统作为华为iDVP的原创应用,对汽车的行驶、制动、转向、悬挂进行中央协同控制,通过厘米级的车身姿态精确估计和双前馈双反馈的主动预控技术,实现四自由度的车身全姿态控制。再加上华为DriveONE黄金电驱组合更强的动力、更低的能耗、更安静的噪音,让用户驾驶更安全、驾驶更轻松、乘坐更舒适。

对于一些不太“友好”的驾驶环境,也就是华为

dats 2.0大展神威的时候,实现了车辆纵横向的智能协同控制,可以有效提升车辆在极限状态下的操控性能。比如华为 dats 2.0,可以提高车辆驾驶和操控的安全性,让车辆驾驶和操控更加平稳,也保证了用户的舒适性。

此外,华为其他“遥遥领先”的黑科技也在大会现场进行了展示,如华为车联网、智能BMS管理系统、全液冷过充、华为

xPIXEL智能大灯、华为xScene光场屏以及华为AR-HUD等技术功能。不出意外的话,这些技术也将在下个月发布的M9上展示。

写在最后

自2019年5月华为确认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门BU以来,华为与赛勒斯共同开创了智能选车业务的跨界先河,先后发布了吴洁M5、文杰新M7等车型。如今,这种智能汽车生态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LUXEED智力世界。从而形成了华为智慧出行解决方案的两大生态品牌,即智世界和智世界。

“鸿蒙智行”来袭 目标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底座

正如余承东在本次大会上所说,华为智能出行解决方案是华为智能选车模式的战略升级。旨在利用华为过去30年在ICT领域的智能汽车增量零部件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华为过去10年在消费者业务中积累的质量控制、销售服务和品牌营销经验,与汽车品牌开展深度合作。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以人为本的技术”是技术发展的核心,任何技术都应该为人类服务,而领先和优秀的技术应该让用户感受到技术的存在,所有的操作和反应都是自然的,就像目前华为的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所展示的那样。

鸿蒙系统智能驾驶舱让用户的操作更加便捷、灵敏,盘古模式的语音助手小易也逐渐变得像“人”一样。华为

ads 2.0也是如此。智能驾驶就像一个有几十年驾龄的老司机。图灵智能底盘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做出最优解,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操控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这样技术的存在和表现,可以让汽车向科幻电影中的场景靠拢,而华为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是一个合格的推动者和引导者。

“鸿蒙智行”来袭 目标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底座

另外,在目前的智能选车生态中,M9并没有正式发布,而是根据本次发布会上介绍的技术。笔者猜测这些技术会在M9上得到充分体现,可能会有全新的黑科技登场。毕竟余承东曾经说过:“M9是千万元以内最好的SUV,也是路上能看到的动力最强的SUV。”但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笔者和大家一样,只能等待12月份M9的新车发布会了。

标签: 华为 智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