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智己的销量表现大幅落后于吉利极氪、东风岚图、长安深蓝等其他自主高端新品牌,因为销量持续低迷,智己汽车不得不背离自己当初定下的高端定位。上个月,智机LS6正式上市,起售价22.99万元。如果在一个月内预订,起步价将进一步降至21.49万元。
就在一年多前的2022年3月,智机汽车首款车型智机L7 Pro版公布40.88万元的售价后,智机汽车联席CEO刘涛曾表示,“这个细分市场(指40万级市场)的需求和用户的增长是非常大的”,但没想到一年后,LS6的起步价比一年半前的智机汽车联席CEO刘涛还高。
今年1-9月,智造汽车销售1.51万辆,月均销量不足2000辆,其中9月份销售1805辆,仅为年初制定的4.5万辆的全年销售目标的三分之一。
知己汽车是SAIC和阿里的合资企业。一个是国内最大的国企,一个是国内互联网巨头。很显然,他们很难将智机汽车抱在一起。智造汽车CEO刘涛曾说:“花40多万加税接近50万买BBA的用户是很惨很无奈的。”但现在看来,无奈的可能是智机汽车。
智能车为什么卖得不好?有人说贵,但是蔚来ET7贵很多,卖的也不错。有人说是因为智能车没有很好的推广,但是智能车上市时铺天盖地的宣传还是显示了中国最大国企的实力。在我看来,知己汽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展现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或者说SAIC还在用燃油车的思路造电动车。
我们就以智机汽车的首款产品智机L7为例。
智记L7的定位是“新世界驾控旗舰”,不遗余力地营销L7“四轮转向+混动胎宽”的卖点。操控性当然重要,但在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智造在技术上,在产品卖点的提炼上,依然在想着传统汽车。
四轮转向并不是智记L7的专属配置,很多燃油车都有这个配置。所以,智机汽车所谓的“高端产品独有的技术”也是燃油车时代的产物。混合轮胎宽度不是一个新的配置。这也导致了智记L7其实是在用燃油车的思路做营销。
但另一方面,朋友和商人,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蔚来的服务和技术,李ONE的家用属性和自动驾驶,都在避免讲燃油车一样的故事。这款车,智记L7,宣传的重点大部分是操控性,对自动驾驶功能关注不多。豪华品牌车型操控性重要吗?重要,但很难成为智能电动车这样的消费群体,购车的决定性因素。
除此之外,智机L7还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一些花里胡哨但相对无味的功能上,比如可以拍摄车顶VLOG的摄像头,又比如屏幕升降功能,超跑模式,teamlab花开模式。这些功能看起来很酷,但却成为了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功能,甚至可能让人以为成本都花在了这些功能上,而忽略了电动车的三大核心部件和智能驾驶功能。
简单来说,新势力的产品卖点更多的集中在“软实力”上,而智记还停留在传统燃油车一直强调的机械品质层面。这种定位和宣传营销的方式,让智机汽车成为一款立志冲击高端的匹配,却陷入了宣传营销的束缚,阻碍了创新的发展。
不可否认,智记L7的车身有很多亮点,但在这个价位段,也有很多竞品车型。智记L7可能还是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与一些具有先发优势的新品牌竞争,这是智记汽车的重中之重。
现在,智机汽车发布了LS6,大幅降低了价格,并专注于800V架构和智能驾驶,重回正轨。但是,智极的智能驾驶还是一个期货。随着智记达到20万元的价格,智记与樊菲之间的内耗一直难以调和。
品牌成立近三年,在售产品增加到三款,销量仍在低位徘徊,品牌形象不够清晰,这是致基汽车的一大短板。当第三款车LS6的价格降到20万的新低时,智机汽车其实也到了一个紧要关头。智机降价求销量是不得已而为之,但真的能拯救智机汽车吗?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关系,欢迎车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标签: 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