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为何遭“围堵”?探寻背后原因》

访客 新能源 46

摘要

小米 SU7 的价格,犹如那只悬而未决的靴子,牵动着全国网友的心神。

尽管小米的首款汽车尚未正式亮相,但有关它的各类段子早已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诸如“雷总别打了,外面全是吉利”、“小米还没坐上桌,比亚迪掀了桌子”等段子,让人感觉小米似乎正在遭受“围堵”,众多网友也为即将登场的小米 SU7 暗自担忧。

这些段子不仅反映出汽车圈价格战的白热化,也体现了大家对小米首款车的高度关注与期待。2024 年龙年伊始,比亚迪率先打响价格战,推出八款主力车型的“荣耀版”,终端定价最大降幅超过 3 万元。

紧接着,特斯拉、吉利、蔚来、零跑、阿维塔等十余个品牌也纷纷推出不同程度的优惠活动,最高优惠幅度达到 5 万元。

自去年举办首场技术发布会以来,小米汽车的热度始终居高不下。据微博公布的数据,在 2023 年下半年汽车行业十大热搜品牌中,小米 SU7 以 53 次热搜位列榜首,远超其他品牌。这一数字令人惊叹,尤其考虑到小米汽车当时仅举办了一场“技术发布会”,尚未推出实际产品。这充分彰显了小米在市场中的强大吸引力与巨大潜力。

那么,是否真有友商在“围堵”小米呢?为何在小米尚未正式推出产品之际,市场上就已出现如此众多的竞争与讨论?

“围堵”小米 SU7?

在手机领域,小米的核心优势在于性价比。

2010 年,初出茅庐的小米公司打出“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的广告语。2011 年 8 月,小米手机一代正式发布,售价 1999 元,在市场中赢得了极高的人气。此后,小米成为推动智能手机普及的“先锋者”,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发展。

当小米公司宣布进军汽车领域时,公众普遍期望其能够延续在手机领域的策略,为年轻一代提供价格亲民且技术先进的汽车,成为他们心中“年轻人的第一台车”。

小米汽车目标是打造移动智能空间 | 图片来源:小米

因此,外界对小米 SU7 的价格充满了期待与关注。尽管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明确表示,小米 SU7 的价格不会是 9.9 万、14.9 万、也不会是 19.9 万,并称其“有点贵”,但这一表态并未平息外界对小米 SU7 价格的猜测。甚至还引发了一系列的谣言与辟谣事件,使得小米 SU7 的价格问题频繁登上热搜。

近期有消息称,小米汽车将在 3 月实现首车上市,4 月交付,预计一季度整车产量约为 2000 辆,产值 4 亿元。若不计税费等因素,小米首款汽车出厂价约为 20 万元。对此,小米汽车发言人在微博予以辟谣,称经详细核查,该信息完全不实。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友商将小米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给人一种“围攻”小米汽车的感觉。特别是近期吉利在 15 - 30 万级的价格区间布局了多款车型,与小米 SU7 的价格区间有所重合,再加上吉利高管在社交平台上与小米的针锋相对,更是加剧了这种猜测。

例如,2023 年 12 月上市的极氪 007,售价为 20.99 万 - 29.99 万元;2024 年 1 月上市的吉利银河 E8,售价为 17.58 万 - 22.88 万元。2 月 27 日上市的极氪 001 改款,售价为 26.9 万 - 32.9 万元。此外,领克 07EM - P 和极越 07 也将在今年上市,价格尚未确定。

这五款吉利旗下的产品,市场定位与小米 SU7 大致相仿。它们均为中大型电动轿车,主打运动操控、人机交互和智能驾驶等卖点,与小米 SU7 颇为相似。这给人一种步步紧逼的感觉,似乎给尚未交付的小米 SU7 定价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来势汹汹的新极氪 001 | 图片来源:极氪

其中,这场舆论战的高潮,出现在近期极氪宣布中期改款 001 正式上市之时。当时在极氪发布会的现场直播中,网友们围绕着极氪 001 和小米汽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甚至出现了“让雷军学学”的评论。

同时,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林金文在谈及小米时表示,在营销方面极氪要向小米学习,而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小米要向极氪学习,并且声称小米汽车的主要技术成员构成是对极氪的一种“致敬”。

他还指出,此前网络上流传的小米汽车挖走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胡峥楠及研发团队,从而导致吉利方面进行“围剿”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然而,这场“围堵”的剧情仍在持续上演,许多网友以此为题材创作短视频。随后,部分人还收到了来自小米的投诉。2 月 29 日,自媒体博主“董老厮说车”发布视频称,因其在视频中多次将小米董事长兼 CEO 雷军称呼为“军儿”,收到了小米公司的侵权投诉,要求其删除相关视频。

根据投诉截图显示,该博主发布的多条视频被投诉涉嫌侵犯名誉权(企业),投诉原因是作者长期用“军儿”指代小米公司领导人,通过戏谑的方式调侃、嘲讽小米公司领导人。

闯入竞争激烈之地

实际上,并非友商刻意针对小米,而是小米 SU7 所处的价格区间,即 20 到 30 万元的市场,是竞争最为激烈、最为残酷的领域。

在这个价格区间内的新能源轿车,除了上述提到的吉利旗下的车型外,还有许多已经在市场中占据一定地位的车型,如特斯拉的 Model 3、比亚迪的汉和海豹、小鹏 P7 等。此外,一些新的参与者近期也进入了这个市场,如阿维塔 12、智界 S7、星纪元 ES 等。

众多玩家纷纷涌入这个市场的主要原因是,该细分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仍然较低。在 20 万元到 30 万元的价格区间,合资品牌的优势依然明显。这是合资燃油车多年来的强势市场,近三年来仍保持着超过 50%的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中级轿车销量排行榜上,丰田凯美瑞和本田雅阁占据 B 级车市场的前两位。在前十名中,仅有特斯拉 Model 3 和比亚迪海豹是新能源车型,其余八款均为传统燃油车,这表明新能源在中级车领域的市场渗透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与 SUV 相比,轿车的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更为缓慢。去年广州车展期间,极氪 CEO 安聪慧曾表示,“进入电动时代后,轿车的进化速度明显落后于 SUV 和 MPV。特别是 20 万元以上的纯电轿车,时至今日,销量最好的,仍然是一款发布了近 8 年的老车型。”

此外,这个市场规模庞大且潜力巨大。李斌曾表示,“在 20 万到 30 万元的市场,有机会出现单款车月销量达到 5 万 - 6 万辆的车型。”有分析认为,中国品牌与主流合资品牌的最终决战,必定会在 20 - 30 万元的市场展开。

小米的首款车便进入了这个竞争激烈的细分市场,这让许多人为小米感到忧虑。

另外,在许多人的设想中,小米从消费电子领域跨界造车,应当首先在智能化方面发力,例如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制造环节。汽车是由众多零部件和系统组成的复杂产品,涉及到上游多个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同时对质量的要求极高。对于刚入局的公司来说,能否在初期制造出合格的产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图片小米汽车智能座舱交互架构 | 图片来源:小米

从之前技术发布会的信息来看,小米不仅在智能化方面积极进取,还深度参与了电驱、电子电气、智能制造等领域。在这些方面,小米的表现相当出色。

在两会期间,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准备了四份向大会提交的建议,其中两项分别是进一步规范智能驾驶产品安全应用;以及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融合先进技术发展。

雷军在去年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表明,他的目标是通过 15 年到 20 年的努力,使小米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他在多个创业领域所展现出的战略眼光和创业者的坚韧精神,使人们无法忽视小米的存在。

有趣的是,据极氪高管此前透露,备受期待但尚未公布确切时间的小米汽车发布会,预计将在 3 月 28 日举行。倘若这一消息属实,那么我们很快就能看到小米 SU7 如何破局。

标签: 最为 大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