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不仅在降价战中表现出色,如今在油耗方面也展开了激烈竞争。
备受期待的“黑科技”终于闪亮登场。5 月 28 日,比亚迪重磅发布第五代 DM 技术。据官方数据,该技术的发动机热效率高达 46.06%,亏电油耗低至百公里 2.9L,综合续航里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 2100 公里。
与此同时,搭载第五代 DM 技术的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两款新车也在当日正式上市,价格区间为 9.98 万元至 13.98 万元。
此次发布会,比亚迪别出心裁地将地点从深圳总部迁至西安,时间也从以往的一小时延长至两个多小时,堪称比亚迪“史上最长发布会”。这一安排实则与比亚迪插电混动车型的发展历程紧密相关。比亚迪的首款插混车于 2003 年在西安问世,2008 年,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比亚迪 F3DM 亦在西安下线。
王传福在发布会上公布了第五代 DM 的关键指标 | 图片来源:比亚迪
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透露,自 2001 年筹备造车起,比亚迪在研发领域的累计投入已逾 1400 亿元,几乎每年的研发费用都超出当年净利润。此外,他还表示,第五代 DM 插混技术于 2021 年启动研发,经过 1 万多名工程师长达 1000 多天的技术攻坚,于去年 9 月顺利通过多轮测试验证,成功将亏电油耗降至 2.9L/100 公里,再创历史新低。
起初,混动技术被视为从燃油车向纯电动车过渡的中间技术。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混动车的市场生命周期远超预期。
截至发稿时,比亚迪股价上扬 8.35%,达到 224.7 元,使其最新总市值增加 503 亿元,达到 6537 亿元。
迈入“2”时代的油耗
比亚迪对插混技术的研究已近 20 年。2021 年推出的第四代 DM-i 超级混动技术,不仅助力比亚迪成功实现逆袭,也加速了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进程。
因此,当今年 3 月比亚迪公布第五代 DM 超级混动系统的相关信息时,引发了广泛关注。
从此次发布会公布的详情来看,比亚迪的第五代 DM 混动技术在亏电状态下的低油耗表现尤为突出,其中三个指标备受瞩目:
- 超高的发动机热效率:第五代 DM 技术的发动机热效率达到 46.06%,远超上一代的 43.04%。该发动机专为混动设计,可将工况进行精简,从 100 减少至 30%,实现更高效的燃油利用。
- 极低的亏电油耗:在亏电情况下,第五代 DM 的百公里油耗仅为 2.9 升,低于上一代的 3.8 升,创下百公里油耗的新低纪录。
- 超长的综合续航里程:第五代 DM 技术使车辆的综合续航里程达到 2100 公里,大幅超越上一代的 1200 公里。
那么,比亚迪是如何实现这些突破的呢?实际上,在技术架构方面,第五代 DM 并未发生重大变革,更多的是对零部件效率和功率密度的提升。
新一代 DM 技术架构与此前类似,但提升了零件的效率和功率密度 | 图片来源:比亚迪
在动力架构方面,第五代 DM 系统主要依靠电力驱动。其采用了专为插混设计的高效发动机,热效率达到全球最高的 46.06%,意味着燃料转化为能量的效率极高。电混系统通过优化结构设计,使功率密度提升 70.28%,有效减少能量浪费,综合效率高达 92%。此外,专用的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15.9%,为车辆行驶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保障。
在热管理架构方面,第五代 DM 技术引入了全温域整车热管理系统,涵盖前机舱热管理、电池热管理和座舱热管理。三者协同运作,确保车辆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实现最低能耗。在高温环境下,该系统最高可节省 10%的能耗,在低温环境下则能节省 8%。这不仅提升了车辆的节能性能,还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
在电子电气架构上,第五代 DM 技术的电子电气架构十分先进,整合了插混动力域控七合一系统,功率密度提升 18.3%。通过创新的芯片集成技术,将 VCU(电压控制单元)和双 MCU(电机控制单元)合为一个系统,使芯片算力提升 146%。这极大地提高了整车的集成度和性能。
首搭第五代 DM 技术的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 图片来源:比亚迪
在具体车型方面,第五代 DM 技术首次应用于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售价在 9.98 - 13.98 万之间。从价格和定位来看,海豹 06 DM-i 的定价填补了驱逐舰 05(售价区间为 7.98 至 12.88 万元)和海豹 DM-i(售价区间为 14.98 至 21.98 万元)之间的市场空缺。
与众多车企不同,比亚迪并未率先将该技术应用于高端车型,而后逐步下探。回顾比亚迪的第四代 DM 系列,也是先在更注重购车成本的家用轿车和 SUV 上搭载 DM-i,随后在中高端车型上搭载 DM-p 与 DMO 技术。此次,比亚迪采取了相似的策略,接下来将根据市场需求,对 DM-p 与 DMO 技术进行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推出第五代 DM,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第四代混动,两代产品将共同销售。比亚迪历经三年时间,打通整个供应链,推出超级混动系列产品,对整个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 10 万元以下市场。因此,比亚迪不会轻易舍弃自身的技术和成本优势。
混动仍是增长的核心力量
在发布会上,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回顾了比亚迪 DM 技术的发展历程。
2008 年,比亚迪推出全球首款插电混合动力汽车——F3DM,此举标志着中国汽车厂商成功打破日系车企的技术垄断,开创了插混技术的新纪元。尽管初期销量不尽人意,但为比亚迪奠定了技术领先的基石。
2013 年,比亚迪推出第二代 DM 技术,并首次应用于秦 DM 和唐 DM 车型。这使得比亚迪插混车型的销量迅速攀升,2015 年销量超过 5 万辆,成为市场的焦点。2018 年,第三代 DM 技术有效解决了亏电状态下油耗和动力不足的问题,掀起了新的销售热潮,全年插混车型销量超过 12 万辆,其中新一代唐 DM 的表现尤为突出。
然而,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坡,比亚迪插混车型销量急剧下滑,促使公司进行深入反思和技术创新。2021 年,比亚迪推出第四代 DM 超级混动技术,将百公里亏电油耗降至 3.8L,刷新了当时的全球汽车油耗纪录。这一技术突破使得比亚迪插混销量呈爆发式增长,从 2020 年的 4.8 万台猛增至 2023 年的 143 万台。
目前,比亚迪在插混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就,构建了 DM-i、DM-p 与 DMO 三大混动平台,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这也使得比亚迪混动车型销量持续上扬,在国内混动市场的占比超过 50%。
9.98 万起,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上市 | 图片来源:比亚迪
随着插混技术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长安、上汽、广汽、奇瑞、吉利和长城等多家车企纷纷推出插混车型,并宣称拥有续航里程超过 2000 公里的技术储备。东风风神最新发布的风神 L7 插混车型,在测试中实测综合续航最高达 2054 公里,油耗为 3.8L/100 公里,发动机热效率达到 45.18%;吉利汽车也计划在 2025 年量产新一代电混系统,预计最高续航超过 2000 公里,百公里油耗将低至 2L。
中泰证券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比亚迪插混轿车产品在与合资燃油轿车的竞争中,其优势在于高性价比和更低的油耗,精准击中消费者需求痛点;插混 SUV 产品在与自主品牌插混 SUV 的竞争中,优势在于消费者认知层面的先发优势和成本优势。随着 DM5.0 插混系统进一步提升性能,比亚迪插混车型的优势将得以持续保持。在插混带动的新一轮产品周期推动下,公司新车的放量有望推动新一轮估值中枢上移。
当前,国内插电混动车的增长速度已远超纯电动车。据乘联会数据,2023 年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约为 514.9 万辆,同比增长仅 21%,而插电混动车销量约为 259.35 万辆,同比增长高达 82.5%。
随着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在插混技术上的持续发力,这种态势可能会继续保持,纯电动汽车的全面普及或许还需要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