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L DM-i是比亚迪的一款新能源车,搭载最大功率为184马力的电动机,综合续航里程为550公里。相比同类车型,其百公里油耗仅为3.32升。
依稀记得两年前比亚迪推出DM 4.0技术的时候,整个国内市场瞬间被点燃,超低油耗低价原车居然来了。依靠这样一项技术,比亚迪每年的销量几乎是在飙升,不仅带动了国内车企新一轮的技术变革,也让很多消费者越来越认可新能源汽车。随着DM 5.0的到来,似乎只有比亚迪自己才能打败比亚迪。
前一阵秦 L 和海豹 06 的上市已经引爆了市场对于比亚迪新技术带来的成果的讨论,支持和否定的意见都不绝于耳。毕竟树大招风,眼红行业第一宝座的也大有人在。所以我们这次的油耗挑战就变得更加严谨和谨慎。
先说一下这次挑战的测试条件,参测车型是宋 L DM-I 112KM 的版本,出发时的电量为 17%,油加满到几乎溢出加油口的状态,空调设置为内循环、24 度自动(此时风量不可调),驾驶模式为经济、能量管理模式为 AI 能耗管理、能量回馈强度(能量回收)为标准。所有车型均参照以上参数进行设定。
本次挑战的路线是位于深圳西部的城市道路 + 快速路 + 市郊路的复合路线,单程不到 60 公里,抵达换手点后原路折返。全程海拔变化不大,而且由于是原路往返,所以去程上了多少坡,回程要全部还回来。
为了防止每台车出发时电池的电量不一致、最终油耗成绩的计算公式设定了换算变量,多发了电或者多用了点都会折算进最终的成绩,避免了电量不同影响最终油耗成绩的不公平因素。
和我一同挑战的友媒老师比我瘦不少,换句话说,我这体重一定程度上拖了后腿,所以想要成绩好,必须用更精湛的脚步动作来控制加速和刹车。最终取得百公里 3.32 升的油耗可确实是不容易了,至少我感觉我俩的脚法比国足强太多了。
因为空调设置不可调,叠加深圳的闷热天气,我们两个都以为在车里会热得不行,但实际上恰恰相反,上路后,车辆直接把风速调到了 4 挡,不仅一点不热,甚至吹得有些冷,这空调是真的猛。
说句私房话,为了挑战低油耗,适度放低一些行驶速度是必然的,但我们也没敢放太低,毕竟开太慢的话,我们和路上的其他车辆就成了相互之间的安全隐患。不过按照我们的推测来看,如果按照正常的行驶速度和方式来看,这台宋 L DM-i 的油耗应该也就在 4 升 / 百公里上下,也是非常省的范畴了。
为什么能这么省,这还得回到 DM 5.0 技术本身。尽管从整体结构上来看 DM 5.0 相比上一代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动,还是汽油发动机 +P1&P3 电机 + 单挡 DHT+ 大容量动力电池的构成,但比亚迪官方为新系统进行了很多的优化,提升了汽油发动机、电动机的效率;对整套动力系统的热管理能力也做了进一步的提升,另外动力电池的充放电速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充电速度的提升,能够大幅节约用户的充电等待时间。而基于以上各方面的优化调整,新一代系统实现了更佳极致的少烧油、少用电,从而实现了更的油耗水平。需要先声明的是,这次油耗挑战还没有让我们体会到车辆的完整体验,尤其是中高速和急加速的能力,所以只能根据我们已经体验过的感受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另外,我们之前也有过这款车的详细静态体验。可以点击下图跳转到相关页面。
(如果无法跳转,您也可以在全网搜索以下标题:颜值在线 / 实力硬核 比亚迪宋 L DM-i 来了)
从定位上来看,宋 L DM-i 是一款中型大五座 SUV,它的到来弥补了宋 Pro DM-i 和唐 DM-i 车型之间的空白,无论是价格空隙还是尺寸定位上的空隙,这款车将会扛起比亚迪王朝网的销量大旗(毕竟想买 15 万左右 SUV 的用户,会嫌弃宋 Pro 不够大;唐不够便宜)。
尺寸上,宋 L DM-i 的长 / 宽 / 高分别为 4780/1898/1670mm,轴距为 2782mm。刚好位于宋 Pro 和唐之间,甚至整体尺寸还略大于海洋网的 SUV 销量王——宋 PLUS。甚至,从我目前看到的一些产品信息点来看,宋 L DM-i 的某些配置也是宋 PLUS 车主眼馋的。
看到这里,熟悉比亚迪的朋友都会发现,这台车终于给了独立的快充接口,不再需要用转换插头了。而这背后更重要的升级是,无论是 112KM 还是 160KM 的车型,其直流快充的速度都比以往的产品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不用像纯电车用户那样一等就是一小时,节约时间就是提升用户爽感嘛!
前面说过,这次体验到的车型是 112KM 的版本,并非厂家通常会在试驾会上安排的全系车型的顶配版本。不过这也让我看到了这款中配车型(推测是)的厚道。
对于北方用户而言,寒冷的冬天坐进车内,最想要得到的就是快速的温暖,全方位的温暖。两根手指捏着冰冷的方向盘开车的体会我想您一定都有过,这台 112KM 的车型就提供了方向盘加热功能,冰冷的不适能够被大幅缓解,很庆幸比亚迪没有把这个极其实用的功能留给顶配 " 独享 "。
尽管不是高配上的 15.6 英寸中控大屏,但好在这款中配的屏幕显示效果和刷新率还不错,而且搭载的也是最新版本的 DiLink 系统,零层级菜单操作逻辑比较简单,很容易掌握,内置的功能也算比较丰富,满足日常实用不是问题。
前排座椅的乘坐舒适性必须给好评,够长、够宽,整体构型对于身体的承托和紧固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再加上通风和加热功能,让冬夏的极端天气下驾乘变得更惬意。
后排座椅同样是非常舒适的设定,座椅靠背多角度可调,更容易让乘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坐姿。坐垫的长度足够长,整体距离地板的高度也很合适,即便比较高大的乘员坐在这里,也不会有任何的委屈和怠慢。
尽管新车搭载的是 1.5L 自然吸气发动机,但这款发动机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调整,整体运行效率更高,更加节油。虽然 101 马力的功率看上去不大,但它大部分时间不需要直接参与驱动,脏活累活都交给电动机去干,它专心、高效的烧油就够了。
即便是 112KM 续航的版本,它的驱动电机也有 160kW 的最大输出功率,用于驱动宋 L DM-i 来说是完全够用的。电动机极快的反应速度和顺滑的加减速特性让驾驶这台车的过程变得十分顺畅,不需要忍受传统燃油车多挡变速箱换挡所带来的动力中断和闯动,行车质感很出色。
另一个带来优秀行驶质感的便是悬架部分,宋 L DM-i 用上了成本更高但基础操控性能更好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四轮独立悬架,而且还都匹配了 FSD 频率可变阻尼减震器。相比于传统的减震器,FSD 减震能够实现该软的时候更软、该硬的时候更硬的神奇功效,化解震动和颠簸的方式更加灵活,进而提升了整车的减震效果,让乘坐更舒适。
不过稍微有些遗憾的是,宋 L DM-i 的动能回收力度依然是只有两挡可调,没办法给予用户更高的调整自由度。但好在即便是在 " 较大 " 模式下,动能回收系统的介入力度也十分线性,不至于有完全丢开油门后立刻全力切进来的愣劲儿,尽量避免让乘客晕车。
对于整车的操纵感受而言,宋 L DM-i 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切都很好掌控、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短板。整体更像是日系车的平易近人,但又有着不弱于德系车的那种紧致感,可谓是优势兼备了。
隔音方面,很遗憾我们没能体验高速状态下这台车的表现,不过就目前的感觉而言,宋 L DM-i 的隔音水平依然是同级第一梯队,电动机运行的声音完全听不到、车底传进来的路躁和耳边的风噪也都不明显,随着车速的上升也没有明显增长,唯一觉得有一点明显的是中低速行驶时、汽油发动机启动后的轰鸣声,不想被打扰的话,把音响打开听听歌就能盖住了,反正它也不是一直转个不停。宋L DM-我的这一小段经历,其实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首先,我们个人创造了3.32升/百公里的电耗和油耗损失。虽然我们的黄金右脚起到了很大的决定性作用,但也是在更高效的DM 5.0的支持下实现的。另外,它的中端车型配置也比较厚道,关键实用配置几乎都给了,不用追着高端车型谈享受。此外,这款车提供了出色的驾驶品质。当同行们还在surface功能上做文章的时候,这款车已经在悄悄升级底盘硬件了。这些升级第一眼很难发现,但是当你真正体验这款车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给你的是那种恬静的美。
更多原创热门汽车资讯可关注58汽车微信号:wub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