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比了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在贴膜性能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国产汽车的贴膜性能稍胜一筹,尤其是在亮度、硬度等方面表现更优。通过数据分析,也得出了中国品牌的贴膜品牌口碑较高、技术可靠的优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未来国产汽车将有可能在高端汽车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
车膜我们测过不少了,也通过实测知道了很多理论和实践情况。之前测试过现产的顶级膜,各家品牌价格或口碑突出的陶瓷膜。
这次我们测试以下几种不同性质的车膜样品,希望能分析出一些问题。
我们有V70和3M景瑞70的存货。这两款产品曾经是各自品牌的旗舰产品。目前都在迭代升级到VK70,景瑞选择了70。我们可以对这两款车型进行测试,看看车膜库存多年后是否还能使用,产品升级是否有实质性的区别。
同时我拿到了一批山友牌线下的钛金真系列透光,还有冰抽前挡。之前测过一次钛金,这次属于侧后挡。冰萃是山友线下的陶瓷膜系列。车站里很多人来问问题。我一直坚持ATO陶瓷膜本质上是一样的。这个冰萃取可以和历史上测得的魅蓝+相提并论。
最后我做了一个无品牌的陶瓷膜。厂家不知道线下店拍的,可以用来验证目前最便宜的车膜能不能买到,效果怎么样,类似于上面说的广东膜。
测试参数的解析
测试有两个方面。一种是森林测试仪,测量它们的透过率、红外阻隔率、紫外阻隔率。透光率就是颜色的深浅。对于陶瓷膜来说,红外阻隔率越高意味着吸热效率越高,对于多层磁控双银金属膜来说,越高越好。森林中紫外线阻挡率应为99.8-100。如果更低,基本可以认为是工艺升级了空,工厂没有做好,可以换个方向确认工厂的质量,但不会影响实际使用。
然后对森林进行红外吸热的模拟实际使用试验,结果表明,隔热后测得的热量越低,薄膜的隔热效果越好。陶瓷膜与红外阻隔率成正比,而金属膜侧重于反射率。反射率越高,工艺越好。高端磁控工艺中金属膜的反射能力必须高于陶瓷膜。
林上参数测试
测试结果如上图所示,大体表现符合我之前对汽车贴膜产品的理解。我先说几个共同点。
1.前挡透光率一般在70左右,3M景瑞和V70透光率低于70,大概是更换的核心原因。
2.大品牌的高档产品在森林中的紫外线透过率要接近或达到100%。
3.磁控溅射顶层膜的红外阻隔在85%左右达到峰值,超过这个值就要添加吸热成膜剂。
比较后面分析的数据。
隔热模拟测试
这个模拟特别用了一块玻璃,连续测了七次。先说普遍现象。
1.我把初始热度调整到和之前测试一致,2900左右,反射位置为0。
2.玻璃单独放置时,热量下降到2300,反射显示为140,这就是玻璃的隔热效果。
3.如果测试车膜的反射在100和one hundred and fifty之间,则可以认为它是无反射的吸热膜。
4.对于磁控膜,反射值越高越好。
5.吸热膜的话,保温热量从2300降到50-200,都是正常水平,保温效率还可以。本质上这些产品差别不大。
本次测试数据与分析
[1]卫国的V70和3M景瑞存放时间较长,但实测的现场参数和隔热性能不拉伸,证明卫国的多层磁控工艺和3M多层光学结构工艺在无光、不用的情况下基本没有功能衰减,但这个结论不能推广到所有产品和二手车膜,所以可以说大品牌存放的车膜问题真的不大。
【2】此次测得的山友钛臻系列具有热反射性能,属于典型的多层磁控溅射金属膜,但产品线混乱,几款产品交叉。该产品主要线下销售,值得网上询价。
但是钛合金在25V下的热反射还是比较低的,这是比较出乎意料的。但钛合金一侧后齿轮较多,应考虑热反射性好的产品。
【3】冰萃系列是陶瓷膜,陶瓷膜的隔热是吸热。测得的冰萃取没有预期的热反射,但认为是高参数的陶瓷膜。个人认为和谐魅蓝+系列50-50,一般价格比魅蓝+贵。如果能保证更好的施工,可以考虑。如果太贵,性价比就低。如果考虑买的话,一定要追求施工。
【4】无品牌车膜的实测结果也有不错的参数,就是紫外线阻隔较低,这是小厂的产品特性。目前99-99.6范围内的紫外线阻隔基本可以说是小厂的,大厂的林试结果都是99.8-100。保温性还不错。这款产品批发价只有30-40米,整车用料3.5米。但是这种产品售后基本没有卖出去,使用寿命一直不好。但都说膜店不耐用,是线下店粘在价格敏感客户身上的膜。追求低价就是最低价。我个人觉得这个产品主要关心的是使用寿命。我自己从来没用过。
与历史测试数据的对比分析
[1]谷玮和3M产品
V70和VK70,景瑞70和景瑞甄嬛70真的没什么区别。车膜本质上是没有技术进步的东西。不一定要追求新技术,更应该关注价格。它们的调节主要是透光率。
[2]国产高档膜
我之前说过,不同品牌的国产顶级膜的技术路线基本都是按照量子膜钻石系列照搬过来的,所以做出来的产品看起来差不多,参数也差不多。这批钛的红阻反射比上次高,估计要看批次了。其他原因参考品牌、施工、服务、价格综合评价。
[3]冰萃取是典型的陶瓷膜。
抽冰基本属于陶瓷膜正常运行,保温效率高于吕岱,在国产汽车膜中也不错。个人觉得这种陶瓷差不多,建议结合施工考虑。山友网上30%的魅蓝+和产品评论都是在批评施工,线下找个好代理施工会更有保障,但是汽车膜因为保温机理和参数的原因也差不多。
分析总结
类似于之前对比的结果,国产膜的性价比相对较高,主要体现在保温性能相近,价格较低。进口产品的优势并不体现在这些保温参数上,一般视野更好,施工更简单,后期服务更好。我个人一直建议,如果预算足够高,还是选择进口。国产的性能还不存在,能比进口品牌的旗舰机型、代表机型、全进口机型更好。国产品牌的产品在同价位一定比进口品牌在国内生产的贴牌产品好,甚至价格更低,但上限还是有差距,服务现场、售后、安心度都不如进口品牌。
但是只要提到性价比,考虑价格,价格优势肯定是有的。基本上可以贴一套进口品牌的成本,国产款可以贴3套。一套可以用2年,2年更换一次。还不如不断换新片。
最后,经过这个对比数据,在电商层面,我还是推荐山友魅蓝+这款产品。线下层面,科维测的片子也可以测。请寻找更多评论。我们需要一种透光率高的国产车膜。那是米琪。胡涂山也标有高透光率,但真正的样品还没有测量过。建议只看参数拍月亮,但价格一定要谈。
预算特别充足,推荐前三名分别是量子影业钻石、龙膜后羿、谷玮VK。
国产片要找线下,线上控价还是比较死的。用不知名的片子让店家实测。通过对比魅蓝+的参数和价格,你会有一个认知。档次低一点的国产品牌应该不会比山友贵。如果你看这一点,你可以自己判断很多价格。请把山友想象成车膜里的比亚迪。
这次到此为止。感谢您的阅读,期待下次交流!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关系,欢迎车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