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技实验室,揭秘北京新质量生产力的精彩瞬间

访客 新能源 1.7W+
北京新质量生产力展示中心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你可以深入学习到最新的生产技术、产品研发和企业管理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感受到现代化制造业的魅力。这里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让你在实践中提升技能。参观新质量生产力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丰富你的职业生涯。

随着全液冷过充在各大城市的快速部署,长期困扰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正在加速。这种最早可以实现“每秒一公里”的全新充电技术,正在让新能源车主“从一杯咖啡开始,充满电”成为现实。

走进科技实验室,揭秘北京新质量生产力的精彩瞬间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进位于深圳安托山的华为数字能源,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充电网络首席架构师易立琼进行对话,了解到华为数字能源如何独辟蹊径,切入全液冷超快充赛道,并最终走出实验室的故事。充电就像加油。告别里程焦虑。

“充电体验比慢充好多了!”没想到这么大的充电站开在这里,再也不用担心充电的问题了。"第一次来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小武基充电站充电的新能源车主陈先生一边拍照一边说。

1月24日,全国领先的全液冷超快速充电站——北京石油小武基充电站正式对外开放。

走进科技实验室,揭秘北京新质量生产力的精彩瞬间

北京商报记者日前走进小武基充电站,这里 70 多个充电桩依次排开,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对前来充电的车辆进行引导,并指导车主进行自助充电。小武基充电站使用的充电桩全部采用华为超快充技术,最高充电功率可达 600kW。车主只需通过手机扫码或者 " 易捷加油 "App/ 小程序中的 " 一键加电 " 即可自助操作充电,最快实现 " 一秒一公里 ",大幅提升车辆补能效率。“一般在家里充电需要一个晚上,但在这里半个小时就能充满。”陈先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前来充电的出租车车主表示,由于工作性质,他要求充电效率更高,充电时间越短越好。在增加营业时间的同时,他还可以降低进入商业场所的停车费。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产销量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由于充电时间长、充电体验差,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

相关专家认为,建立以全液冷、超快充为代表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是汽车电动化快速发展的关键路径,可以有效解决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焦虑,支撑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建设过充快充是充电行业必然的发展趋势。华为的过充技术不仅能为高压平台车辆提供快速充电,最大程度满足车主的充电需求,同时也能匹配未来车辆的不断演进升级,实现能源安全发展和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华为数字能源公司副总裁何波说。

易对今日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所谓过充一般是指功率超过480kW的充电技术。全液冷过充是指充电设备的冷却系统采用液冷,设备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液冷模块回收利用,使设备快速高效散热。由于功率的大幅提升,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充电时间,从而改善车主的充电体验。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华为的过充技术确实给很多车主带来了极速的充电体验。相比传统的慢充,充电速度有了质的飞跃。800伏高压平台车型的部分车主已经可以像加油一样体验到“一秒一公里”的充电速度。

改变高度和宽度以解决渗漏问题

“首先是如何保证液冷的全生命周期,也就是液体泄漏的问题。以及如何减少泄漏后对整个设备的影响。”易李琼说。

虽然与风冷相比,液冷具有30倍以上的散热优势,但要让它走出实验室并不容易。

走进科技实验室,揭秘北京新质量生产力的精彩瞬间

据易立琼介绍,华为超充在开发过程中,结构设计是必须突破的一个难题。" 传统的风冷模块,从设计来讲,是两个功率单板采取上下对扣的形式。所以,如果用传统的风冷模块去设计的话,我们就会去想,同样还是选择上下对扣的形式。考虑到散热问题,就是把液冷板放在两个上下结构中间,相当于既能给上面的单板散热,也能给下面的单板散热。"但在极端思维的情况下,如果中间的液冷板出现微漏问题,就会造成下面的功率器件短路,导致整个充电设备失效。

伊·李琼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用一种合理的结构来避免这个问题。也就是把液冷板放在电源单板的底部,增加散热面积,相当于把两块变成一块,用高度换宽度。假设它有微漏电,不会直接影响到功率器件,使其失效。”

此外,从整个管道回路设计到液冷板,华为R&D人员一直在思考如何测量并保证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漏液。据易介绍,整个液冷系统的设计基本符合车辆法规的要求。比如用25万次水路脉冲,基本上是正常工作压力的3-5倍来测试管道的每个薄弱点,找出每个薄弱点,并进行优化加固,做到全寿命周期不漏液。

设计问题已经解决,但“高对宽”给华为R&D人员带来了另一个大挑战:焊接工艺。在传统使用液冷板的场景下,其尺寸相对较小,普通引线焊接工艺即可解决,但华为首创的大尺寸液冷板焊接路径相当于7米!

“有了这7米的焊接路径,如何保证焊接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可靠的?这对我们产品的设计和技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易李琼说。

据《今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华为数字能源于2021年开始定义全液冷超快充电解决方案,并于2023年4月正式上市。华为的过充解决方案涵盖四大创新,即新架构、新器件、新工艺、新材料;如今,华为充过电的设备使用寿命已经达到15年以上,几乎不需要维护。

重建从家庭到企业的能源系统。

易告诉《今日北京商报》记者:“在进入充电网络领域时,我们其实面临很多选择。首先,当时国内大部分充电方案以风冷为主。我们意识到未来充电产品的建设会更加广泛,充电桩会在各种场景下布局,比如高湿高温、高海拔高寒、高速、县城、乡镇。我们最终决定构建高可靠、高性能的充电基础设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技术创新之路,所以我们坚定地选择了全液冷超快充电架构,推出了华为的超快充电解决方案。”

走进科技实验室,揭秘北京新质量生产力的精彩瞬间

自去年 4 月上市以来,华为超充已建设超过 2 万根超快充充电设施,覆盖内地多条高速、31 个省份、200 座以上城市。预计到 2024 年底,华为将携手伙伴布局超过 10 万根全液冷超快充充电桩,目前已完成多个示范点的布局。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很多地方也掀起了“多充电城市”的建设热潮。一位新能源车司机高女士说:“如果在高速服务区有超收费的情况,我感觉更方便。现在近40分钟就能充满。如果能在半小时内完成过充,自驾出行会更方便。”

对于普通车主来说,液冷式过充技术带来的直观变化是充电时间的减少和充电体验的提升;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液冷过充技术的成熟发展也将撬动整个行业的共同进步。

今年4月,为加速汽车电动化进程,华为携手车企、充电运营商、产业合作伙伴,构建了过充产业生态圈,不仅为用户完善了过充网络,也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与充电网络产业快速、高质量的协同发展。

在华为数字能源展厅,北京商报今日记者还了解到,华为目前正在拓展过充的应用场景,推出了多款power系列过充产品,覆盖了从城市公共空房间到公共交通、物流等多种充电需求。同时,通过光储充一体化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电力利用效率,既满足了现有电动汽车的需求,也为未来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做好了准备。

2024年中期,国内市场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已于6月站上48.4%的高位。在轻卡、重卡、大客车等商用车细分领域,新能源依然是一片蓝海,正在吸引充电、换电、氢能等多种技术路线。

中国电动汽车100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指出,汽车电动化正呈现规模化发展的新趋势,产销规模从百万到五百万不等,未来甚至达到数千万辆。这种快速发展正在推动汽车能源消耗系统的重构。

北京商报记者金

标签: 华为 新能源 车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