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机发布,小鹏和华为又将展开激烈的对决。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双方各有优势。两者也将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以确保其市场份额领先。
文|智健时光,作者| 308,编辑|经纬
2024年下半年,智能驾驶在落地上已经出现了新的、潜移默化的发展趋势。
其中,深蓝汽车7月8日宣布,旗下新车深蓝S07将首次在智能驾驶端搭载华为的Gankun ADS SE,从而支持智能驾驶导航辅助功能——从车辆外观来看,这款车并未配备位于车顶的激光雷达。
这意味着华为今年4月发布的干坤ADS SE终于落地了。
两天后,Xpeng Motors CEO何在微博中正式公布了一款新车P7+。从小鹏P7+的官方图片来看,这辆车也没有激光雷达。然而,用何的话说,这款名为P7+的车型将“开启智能驾驶的新时代”。
作为中国智能驾驶领域的两大领头羊玩家,华为、小鹏的这两个动态似乎指向了同一个行业确实:不依赖于激光雷达的纯视觉方案,越来越受欢迎。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我们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第一部分
小鹏采用了纯粹视觉的基本逻辑。
Xpeng Motors的智能驾驶有一个明显的落地趋势,就是继续把自己的智能驾驶能力下推到价格更低的车型上。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鹏莫纳03正在发挥相应的作用。
今年5-7月,Xpeng Motors官方公布了MONA 03的部分产品信息,定位为A级纯电动车。在智能驾驶方面,根据何的说法,它将拥有这一级别中最高的智能,并且成本具有竞争力。
然而,小鹏莫纳03并不意味着采用智能驾驶方案。根据何7月3日发布的信息,莫纳03在实现同档“最强智能驾驶能力”的同时,还将采用不同的智能驾驶方案。
这意味着,即使在10-20万的价格区间,莫纳03也会采用智能驾驶的高低配策略——何也明确强调,包含城市导航驾驶辅助功能的XNGP也会达到这个价位。
需要明确的是,早在2023年下半年,何肖鹏就曾表示,XNGP将继续下沉,让15万级市场享受到自动驾驶技术的前沿成果。所以XNGP在小鹏找到20万以下的蒙娜丽莎M03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除了探索价格,XNGP在小鹏还有另一个主要任务:降低成本。
事实上,从2023年开始,Xpeng Motors就一直将降低成本作为企业自救和变革的重中之重。何在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一个企业要有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这也将是Xpeng Motors认为下一步赢得竞争的核心能力。
在智能驾驶方面,何肖鹏也表示,2024年自动驾驶的BOM成本将降低50%以上。
那么,如何实现呢?用何自己的话说,技术创新。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自动驾驶算法软件的创新来摆脱对激光雷达的依赖。
事实上,早在2023年6月,Xpeng Motors中的一位技术总监就在公开演讲中表示,Xpeng Motors在智能驾驶的感知架构XNet中采用了以视觉为中心的端到端系统方案,该方案没有使用激光雷达。不过当时负责人在问答环节承认,XNet在占用网络中使用了lidar。
2023年10月,Xpeng Motors在1024科技日公布了XNet 2.0,可以实现动态BEV、静态BEV和职业网络的融合,但关键是其集成的职业网络是基于纯视觉的,被誉为“业界精度最高”。
由此看来,在感知层面,Xpeng Motors在技术上已经能够摆脱对激光雷达的依赖。
当然,更重要的是,2024年,包括Xpeng Motors在内的整个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玩家开始在特斯拉的指导下采用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车展期间,何还正式提出了Xpeng Motors的端到端大模型,包括基于神经网络的调控大模型XPlanner。此外,在感知层面,彭推出了业界首款量产的2K纯视觉职业网络。根据小鹏的说法,这个网络可以实现裸眼3D效果,与激光雷达一样强大。
可以看到,Xpeng Motors在智能驾驶技术的迭代中,其实一直在朝着摆脱激光雷达的目标前进,经过近一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准备上车了。
显然,小鹏的莫娜M03就是一个例子。
当然,除了的MONA M03,何刚刚正式宣布的P7+也有“开启智能驾驶新时代”的野心。根据我们从业界获得的信息,小鹏P7+也将采用无激光雷达的纯视觉方案。
因此,目前Xpeng Motors智能驾驶方案最大的悬念在于小鹏MONA M03和小鹏P7+采用的XNPG方案在计算能力基础和传感硬件上是否会保持一致,这需要通过下半年的产品发布来揭晓。
干坤广告SE更像是配角。
相比于肖鹏汽车对纯视觉解决方案的全面投入,今年4月华为推出的干坤ADS SE更像是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一次旨在商业变现的产品落地行动。
不过,华为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纯视觉布局是从去年开始的。
事实上,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以下简称“Car BU”)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为一直致力于高级智能驾驶的研发,在计算能力上采用自研的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在传感硬件上坚定地选择使用激光雷达的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在华为的长期规划中,其使用的激光雷达也是自研的。
2021 年 4 月,华为宣布了其车 BU 面向汽车行业进行智能化赋能的 HI 模式,而 HI 模式的三个合作伙伴分别是北汽、长安和广汽。从具体的落地配置来看,在基于 HI 模式的赋能中,车企要采用来自华为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然而,这种方案非常昂贵。
在HI模式采用的华为ADS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中,采用了MDC 810+三激光雷达的硬件方案,仅硬件的BOM成本就达到了4万元,这也导致了极致福克斯阿尔法S华为HI版、Aouita 11等采用HI模式的车型整体定价较高,普通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也受到了影响。
后来在2023年,随着整个智能驾驶行业算法架构的完善,华为对ADS 2.0的计算基础和感知硬件进行了重大调整。
具体来说,在硬件配置上,华为ADS 2.0砍掉了三个lidar中的两个,计算平台为MDC 610,在计算能力水平和成本上低于MDC 810——但同时,在软件算法架构上,神网(集成lidar)和道路拓扑推理网络的加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华为ADS 2.0的能力。
结果,华为ADS 2.0在不牺牲最终体验效果的情况下,成功降低了智能驾驶方案的硬件成本——但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在ADS 2.0中,华为仍然使用了激光雷达。
从ADS 2.0的落地来看,除了早已采用HI模式的Aouita 11(以及之后发布的Aouita 12)和华为HI版的Extreme Fox Alpha S,2023年4月发布的华为高级智能驾驶版和2023年9月发布的华为新智能驾驶版都采用了MDC 610计算平台+单激光雷达的硬件方案。
然而,2023年11月底,随着智捷S7的发布,情况发生了变化。
原因是,作为华为与奇瑞联合研发的首款智能汽车,智捷S7 Max版搭载了华为高级智能驾驶ADS 2.0,同时还推出了一款搭载华为ADS基础版的智捷S7 Pro。从感知硬件的角度,智造S7 Pro不再包含激光雷达;从功能上看,智能S7 Pro不具备类似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城市NCA)的能力。
可以说,从智能S7 Pro的推出开始,华为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商业化上就有了“高低搭配”的趋势——低配方案抛弃了高成本的激光雷达。
然而,在今年4月的发布会上,随着“干坤”品牌的发布,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
从华为的布局来看,作为ADS 2.0的后续升级版,干坤ADS 3.0在采用端到端软件架构的基础上,将继续在感知硬件层面采用lidar同时,为了实现“科技平权+智能驾驶全民化”的目标,华为还推出了干坤ADS SE版,支持基础安全、高速NCA和泊车辅助功能,但不支持市区NCA。
当然,虽然华为没有官方公布,但是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干坤ADS SE显然不含lidar——这一点也符合深蓝S07的价格定位。
纯视觉登机的背后,是市场的日益分化。
小鹏和华为的纯视觉方案有其内在的相似性和外在的差异。
从逻辑上讲,小鹏和华为建立纯视觉方案的核心原因是降低成本。毕竟,即使在成本大幅下降的今天,激光雷达对于整个智能驾驶方案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智能驾驶方案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们所能覆盖的价格范围。
毕竟小鹏和华为都有通过降低成本覆盖更大规模10-20万级别车型的需求。
但从外部市场来看,Xpeng Motors采用纯视觉方案,更像是其在端到端技术的整体智能驾驶方案加持下,在纯视觉方向的主动选择。也就是说,小鹏高级智能驾驶的核心产品XNGP正在向不依赖激光雷达的方向进化,也正在登陆20万以下的车辆。
而华为在高端智能驾驶的核心产品干坤ADS 3.0中仍将坚持使用激光雷达,其最新一代激光雷达也在性能层面进行了升级,而干坤ADS 3.0将继续覆盖25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启用文杰、智捷、尊享等品牌采用华为智能选车模式的车型。同时,干坤ADS SE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探索更低的价格段。
所以,从智能驾驶纯视觉方案的整体落地姿态来看,小鹏更像是在“探索整体”,而华为则是“韬光养晦”。
当然,从各自在汽车行业的表现来看,华为和小鹏在上述态度上是不同的,这与他们的处境有本质的不同。相对而言,作为汽车制造的新生力量,Xpeng Motors 6月份的销量只有1万出头,略显疲软,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智能驾驶的向下赋能来提升销量。
作为一家科技巨头,华为的智能选车业务已经站稳了脚跟,而华为BU虽然还没有扭亏为盈,但也在走向独立,而ADS的强势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用户的心智,所以ADS SE更像是赋能汽车行业特定价格段收回前期成本的有利之举。
当然,从整个市场来看,并不是只有小鹏和华为推出了纯视觉解决方案。
比如早在去年下半年,与吉利、百度树的造车新势力就发布了一款新车型——极悦01,没有配备激光雷达。由此,极悦成为国内首家采用纯视觉高阶智能驾驶方案的车企。
某种程度上,极越选择纯视觉方案也有直接针对大洋彼岸特斯拉的意思。
另外,根据蔚来汽车子品牌乐道已经公布的消息,乐道首款车型乐道L60也将采用不依赖激光雷达的纯视觉方案,可以支持中国无地图城市NOP+的功能。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激光雷达的赛道L60,如果没有首尾技术的加持,是无法做到的。
结合以上动态,智能驾驶在市场选择和车辆落地上再次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简单来说,有无激光雷达,玩家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落地上划了一条明显的价格分界线。各家的分割线不一样,但是已经客观存在了。当然,不排除随着价格战的加剧和供应链的降价,激光雷达的价格会继续下降。
那么,激光雷达会被更多玩家抛弃吗?
现在还没有定论——但从各家目前的情况来看,基于端到端可以实现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的事实,在技术和商业上已经初具雏形。现在这种情况似乎指向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
2014年,特斯拉在开始自动驾驶的时候,毅然选择不使用激光雷达,这是非常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