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与外循环比较,节能选择分析及推荐

访客 新能源 3.8K+
内循环可以节省燃油,但可能会增加排放。而外循环则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并且可以在不改变发动机转速的情况下为车辆运行提供更多的动力。选择哪一种,主要取决于个人驾驶习惯和汽车维护需求。

内外循环的那点功耗,其实对油耗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不管油耗的前提下,说说个人的做法。如果非得较真油耗的话,第二部分也有参考。

夏天如何选择内外循环

上车:先在外面循环,尽量冷藏。目前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尽量利用外部相对“冷”(实际为40~50℃)/[k0/]的气体来交换室内极端高温(70~80℃) 空的气体。同时也起到了清新的作用。此时,如果不置换旧的空气体,沉积下来的有毒气体大部分会被人体吸收。

行驶初期和初期:直到和外界温度基本相同,仍然是外循环。大多数汽车应该有一个外部温度显示器。

行驶中前期:切换到内循环,达到最大制冷效果。直到室内温度稳定到舒适的水平。

开车:在外界空气质量允许的情况下(没有雾霾,工地,石子路)。我将尽可能地四处走动。这个时候,你不需要很大的制冷量。在保证舒适温度的前提下,我更喜欢新鲜空气。

如何节约每一滴油

理论上,在稳定温度下:

内部循环:

车内空气体的温度接近设定值,而空调节可以维持车内温度而不消耗太多能量,所以内循环模式的油耗低于外循环模式。

外部循环:

空调节系统会从车外引入新鲜空气体,经过冷却或加热后送入车内。

在这种模式下,空调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处理外界空气体,特别是在极端温度条件下,所以外循环模式下空调制的能耗比较高。

因此,在90%的情况下,内循环的能耗较低。100公里左右可以装0.1升油。大概一个月存一次瑞幸专用杯?

是否有必要,自己判断。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关系,欢迎车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标签: 温度 油耗 空气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