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聪明的司机的智慧将使他在未来获得超过800倍的收益。
摘要
智能汽车需要激光雷达吗?
对于智能驾驶行业来说,2024年是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差的一年。
好消息是,终端市场正在迅速接受智能。无论是3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还是10-20万元的大众区间,就连传统燃油车也开始卷起智能驾驶功能。
但是竞争也变得激烈了。目前各大厂商都非常关注& ldquoNOA城& rdquo比如,要实现城市两点之间的导航辅助,相比传统模型,需要在硬件上安装摄像头、激光雷达等感知硬件,还要配合端到端大模型、规则算法、高精地图等不同的辅助工具,为智慧出行保驾护航。
因此,除了尽快实现技术突破和产品量产,所有自动驾驶公司或主机厂的另一个重要命题是:
如何实现智能降本?
目前基本达成共识的两条技术路线是:走向高精地图,从传统的规则驱动的技术路线切换到AI驱动的端到端路线。但是,还有一条技术路线仍然存在分歧,那就是L2级别的智能驾驶是否需要增加一个成本更高的激光雷达。
Mobileye在这一波智能化浪潮中获得了一定的份额。其监管产品线2023年出货量超过10万套,已经从Tier2转型为Tier1直接面对主机厂。但与此同时,在高级智能驾驶领域,他们面临着英伟达、华为以及主机厂自研团队的激烈竞争& mdash& mdash高水平的智能驾驶,甚至更高水平的自动驾驶,只是一块份额巨大的蛋糕,就单车收入而言,可以带来基础ADAS产品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
2024北京车展期间,极客公园和Mobileye的两位高管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沟通过程中,Mobileye坚定地拥抱(L2级别)& ldquo纯视觉路线& rdquo,并做了一个& ldquo中国有200多万辆NOA & rdquo;在市区;能力的反共识判断。
他们还谈到了对中国市场作为一个国际企业的认知,他们认为& ldquo中国更年轻、更热爱技术的客户& rdquo正在成为科技公司和车企加大智能驾驶投入的重要驱动力。
以下是极客公园等媒体对Mobileye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总经理Elie Luskin和Mobileye自动驾驶业务执行副总裁Johann Jungwirth的采访,由极客公园整理后发布。
Elie(左)和Johann(右)接受媒体采访 | Mobileye[div]
从低阶到高阶,智驾公司单车收入可以最多翻800倍
[div][div]
问题:Mobileye认为自动驾驶技术未来的增长点是什么?自动驾驶有什么计划?
[div][div]
约翰·荣格沃思:
我们认为,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AV(自动驾驶汽车)的整个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许多新的制造商已经出现并进入这个市场。所以市场本身潜力很大。
对于Mobileye,我们目前有三条产品线:第一条产品线是监管,主要依靠摄像头,也可以配备雷达;第二条产品线是司机系列,已经达到L3级别,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第三条产品线是MobileyDrive系列,主要针对Robotaxi。
对于监理的产品,我们以前是Tier2供应商,现在是Tier1,直接卖给OEM。对于ADAS产品,每辆车可以带来60-100美元左右的收入,但是在AV领域,每辆车可以带来1000-50000美元的收入。
[div][div]
记者:现在激光雷达的成本越来越低。Mobileye如何看待纯视觉路线和激光雷达路线的竞争?
[div][div]
埃利·卢斯金:
其实我们认为ADAS级别的智能驾驶车型没有必要加激光雷达或者雷达。摄像系统有Mobileyeye芯片就够了。但是,高端AV市场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们知道,瞄准高端市场的中国车企从一开始就使用了非常昂贵的传感设备和集成芯片系统,但我们认为这是不可持续的。他们现在也在考虑降低成本,首先要去掉的就是感应设备。尤其是对某些人来说。摆脱它,但不是你的眼睛。可以首先移除(冗余)传感器。
[div][div]
约翰·荣格沃思:
在监控解决方案中,我们可以选择激光雷达。我们认为,在L2++级别,激光雷达只是为了给车辆提供更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L3和L4级别,激光雷达是必须的。L3级别,前方系统需要激光雷达;L4级别,不仅前置,还有周围三部远程激光雷达辅助。
搭载Mobileye智驾解决方案的2024款全新极氪001全系标配了激光雷达 | 极氪[div]
“中国有200万台车具备城市NOA功能”
[div]
记者:目前,NOA(智能驾驶辅助驾驶)是中国车企和用户关注的焦点。然而,一些高速NOA产品成本很高,NOA将面临许多问题。在Mobileye看来,需要做哪些改变才能让消费者从会用到爱用?
[div][div]
约翰·荣格沃思:
关于NOA,客户最大的抱怨就是覆盖的问题,因为& ldquoNOA只能在某些城市和某些环境下使用& rdquo所以核心还是要增加覆盖率。Mobileye有REM智能驾驶地图技术,这是一个众包方案。只要加上搭载我们系统的车,就能给我们反馈数据,不需要派采集车采集路况信息,就能快速提高覆盖范围,扩大规模。
[div][div]
埃利·卢斯金:
我们分析了2023年中国市场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有200万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他们的车载系统在技术上完全可以支持城市地区的NOA。因此,我们相信NOA一定会在中国生根发芽。看到这一点,Mobileye也会根据终端用户和中国车企的需求,提供全栈技术解决方案。考虑到车企自研智能驾驶系统的巨大利润压力,我们相信Mobileye的解决方案在中国会有非常好的市场。
[div][div]
Mobileye副总裁及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Elie Luskin | Mobileye[div]
记者:& ldquo200万辆车可以支撑市区的NOA & rdquo;这种说法似乎与城市地区实际推向NOA功能的汽车数量不一致。Mobileye是如何做出这个判断的?你判断一辆车在市区能不能支撑NOA的标准是什么?
[div]
埃利·卢斯金:
这200万台,我的意思是从硬件上判断,已经达到了NOA的标准,包括特斯拉。
[div][div]
约翰·荣格沃思:
判断的关键在于传感器的感知能力和计算能力。传感器必须是环绕式的。可能有8个特斯拉传感器和11个Mobileye的监管方案,但数量并不关键,关键是环绕式的信息收集。关键是车的两个后角必须有摄像头或者传感器,否则车无法安全顺利的变道。除了传感器,还有芯片。无论是用Mobileye、NVIDIA还是华为,计算能力都应该能够覆盖传感端的处理需求。
[div][div]
中国消费者正在倒逼传统车企技术升级
[div][div]
记者:Mobileye作为全球化企业,在中国、欧洲、美国等不同市场都有布局。对于其他市场,您认为中国客户最大的需求差异是什么?中国是最难做的市场吗?
[div][div]
埃利·卢斯金:
中国的消费者和中国的车企更有技术含量,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推出监管。事实上,在中国首次推出监管后,世界各地出现了很多跟进的厂商,他们找到我们说& ldquo我们也需要你给中国汽车公司同样的计划& rdquo比如印度的马恒达,欧洲的大众集团。我认为中国市场在这方面引领了全球趋势。
[div][div]
约翰·荣格沃思:
在中国市场,中国客户实际上有更高的期望。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客户平均更年轻,他们更热爱科技。像小米这样的用户非常热爱科技,所以我们感觉中国的消费者正在迫使科技公司和车企加大对这些高端科技系统的投资。其实我们也知道一些传统车企在这方面可能真的需要这么一个助力。所以我觉得从技术角度来说,这种可能性是无限的,还是有很大潜力的。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期望的是这样的:我上车,输入一个地址,然后车就可以带我去那个地方。另外,汽车大部分时间可能是无人驾驶的,中间人会接手。消费者基本就是这么想的。
[div][div]
埃利·卢斯金:
中国客户是先进技术的早期采用者。
[div][div]
约翰·荣格沃思:
也是要求最高的,用户经常说& ldquo赶紧OTA & rdquo,want & ldquo新功能& rdquo都是技术最高的。中国是这个市场的领导者。
[div][div]
Mobileye副总裁及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Elie Luskin | Mobileye[div]
用低阶智驾为Robotaxi输血
[div]
记者:最近特斯拉的FSD系统在美国降价,实际上反映了和成本以及市场竞争的关系。如何理解这种成本与安全的平衡?尤其是在国内特供卷市场?
[div][div]
约翰·荣格沃思:
从长远来看,可以兼顾成本和安全。因为从Mobileye的角度来看,即使现在不能绝对说是纯视觉的解决方案,至少摄像头是第一位的。我们认为相机仍然是最自然的传感器形式,就像人眼一样。现在我们的前置摄像头已经达到了800万像素,高于其他厂商。至于特斯拉和我们的系统,是8个摄像头还是11个摄像头,差距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费用应该会逐渐降下来。但是在安全问题上不能妥协。
[div][div]
记者:刚才我提到了智能驾驶出租车。几年前,这项业务在中国非常受欢迎,最近两年,它开始转向L2业务。特斯拉最近提到要做Robotaxi。想问问Mobileye怎么看待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市场?我们目前在这一领域有什么样的产品或解决方案?
[div][div]
约翰·荣格沃思:
其实任何技术产品都要经历这样的成长周期,直到成熟。说到无人驾驶出租车,因为前端比较贵,L4和L5系统目前比较贵,所以只能商用,比如你商用拥有的一些车队类型。所以一定要从这开始,等成本下来了再扩大。所以,当你回想过去,马车和牛车是用来拉货物的。我们也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未来,卡车将是无人驾驶卡车。这是周期性的。
[div][div]
埃利·卢斯金:
我补充很重要的一点,因为Mobileye两样都做,但其实现在做无人驾驶出租车是亏的。但是因为Mobileye在消费级ADAS赚钱,所以可以反哺Robotaxi。
[div][div]
Mobileye Robotaxi 在德国亮相 | Mobileye[div]
约翰·荣格沃思:
因为几年前,成长中期,市场最火的时候,很多大公司和一些小公司开始做。但是现在下去,到了谷底就没钱了,大公司就回去再做L2,一些专门做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人就干脆消失了。他们找不到,但是Mobileye还是可以做的,因为我们坚持消费和商业产品。
[div][div]
埃利·卢斯金: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随着我们的ADAS技术越来越先进,也可以用在更高层次的无人驾驶上。所以就像我刚才提到的,2026-2027年,我们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技术将会成熟,尤其是在商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