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公司今日举行新品发布会,市值增长500亿。此举动显示比亚迪的强大实力和市场前景。
摘要
降价战不够,比亚迪还要拼油耗。
期待已久的“黑科技”终于来了。
5月28日,比亚迪发布第五代DM技术。官方数据显示,第五代DM技术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6.06%,百公里油耗2.9L,综合续航里程达到2100公里。
与此同时,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秦L DM-i和海豹06 DM-i两款新车也于同日上市,售价从9.98万元到13.98万元不等。
与以往不同的是,比亚迪将发布会的地点从深圳总部改到了Xi安,时间也从之前的一个小时延长到了两个多小时,被称为比亚迪“史上最长的发布会”。其实这和比亚迪插电式混动车型的历史有关。比亚迪的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于2003年在Xi安推出。2008年,比亚迪F3DM在Xi安下线,成为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王传福现场公布了第五代DM的关键指标 | 图片来源:比亚迪在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从2001年造车至今,比亚迪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1400亿元,几乎每年的研发费用都超过当年的净利润。他还透露,第五代DM插件技术在2021年开始研发。10000多名工程师经历1000多天的技术攻关,于去年9月通过多轮测试验证,动力损失和油耗均达到2.9L/100 km的历史新低。
起初,混合动力被认为是从燃油汽车到纯电动汽车的过渡技术。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混合动力汽车的生命周期比预期的要长得多。
截至记者发稿时,比亚迪股价上涨8.35%,至224.7元,使其最新总市值增加503亿元,至6537亿元。
油耗已进入“2”时代。
比亚迪已经研究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近20年了。2021年发布的第四代DM-i超级混合动力技术,不仅帮助比亚迪从谷底翻身,凸显时刻,也加速了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的替代进程。
所以今年3月比亚迪公布第五代DM超级混动系统的信息时,引起了广泛关注。
从本次发布会公布的细节来看,比亚迪第五代DM混动技术侧重于动力损失下的低油耗表现,其中三项指标最受关注:
最高的发动机热效率:第五代DM技术的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46.06%,超越了上一代的43.04%。这种发动机专为混动设计,这也意味着它能够在工况做减法,从100减少到30%,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燃油利用。最低的亏电油耗:在亏电状态下,第五代DM每百公里的油耗仅为2.9升,低于上一代的3.8升。这也创下了百公里油耗的历史新低。最长的综合续航里程:第五代DM技术使车辆的综合续航里程达到了2100公里,远远超过上一代的1200公里。
那么这是怎么发生的呢?其实在技术架构上,第五代DM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更多的是提高了元器件的效率和功率密度。
新一代DM技术架构跟之前类似,但提升了零件的效率和功率密度 | 图片来源:比亚迪【/h/]动力架构方面,第五代DM系统主要以电力驱动。它采用了专门为混合而设计的高效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全球最高的46.06%。这意味着它可以以非常高的效率将燃料转化为能量。通过优化结构设计,电混合动力系统的功率密度提高了70.28%,能量浪费大大减少,综合效率达到92%。此外,专用刀片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了15.9%,保证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有足够的“动力”。
在热管理架构方面,第五代DM技术引入了全温度范围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前机舱热管理、电池热管理和客舱热管理。它们共同确保车辆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最低能耗。在高温环境下,该系统最高可节能10%,在低温环境下,可节能8%。这不仅使汽车更加节能,还提高了驾驶舒适性。
在电子电气架构上,第五代DM技术的电子电气架构也非常先进,集成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域控制七合一系统,功率密度提升18.3%。通过创新的芯片集成技术,将VCU(电压控制单元)和双MCU(电机控制单元)集成到一个系统中,使芯片的计算能力提高了146%。这大大提高了整车的集成度和性能。
首搭第五代DM技术的秦L DM-i和海豹06 DM-i | 图片来源:比亚迪具体车型上,第五代DM技术首次搭载在秦L DM-i和海豹06 DM-i,售价998-139800。在价格和定位上,海豹06 DM-i的定价填补了驱逐舰05(价格区间为7.98万-12.88万元)和海豹DM-i(价格区间为14.98万-21.98万元)之间的空白。
与很多车企不同的是,比亚迪并没有先将这项技术应用到高端车型上,然后再逐步去中心化。回顾比亚迪第四代DM系列,也是首次在更注重购车成本的家用车和SUV上搭载DM-i,再在中高端车型上搭载DM-p和DMO技术。这一次,比亚迪采取了类似的节奏。下一步,比亚迪将根据市场需求升级DM-p和DMO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推出第五代DM并不意味着第四代混动会被彻底抛弃,两代产品会一起销售。比亚迪用了三年时间打通了整个供应链,推出了一系列超级混动产品,对整个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10万元以下的市场。所以比亚迪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技术和成本优势。
混动依然是增长主力。
发布会上,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回顾了比亚迪DM技术的发展历程。
2008年,比亚迪推出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mdash& mdashF3DM标志着中国汽车厂商打破了日本汽车企业的技术垄断,开启了混合动力技术的新时代。虽然最初销量不高,但此举奠定了比亚迪的技术领先地位。
2013年,比亚迪推出第二代DM技术,首次应用于秦DM和唐DM车型。这使得比亚迪插电式车型销量快速增长,2015年突破5万辆,成为市场亮点。2018年,第三代DM技术解决了掉电状态下油耗和动力不足的问题,带来了新一波的销售高峰。插电混动车型年销量突破12万,尤其是新一代唐DM表现突出。
然而,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逐步下降,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急剧下降,迫使公司进行深刻反思和技术创新。2021年,比亚迪推出第四代DM超级混动技术,百公里油耗降至3.8L,创下当时全球汽车油耗新纪录。这一技术突破让比亚迪的插电式销量爆发式增长,从2020年的4.8万辆增长到2023年的143万辆。
目前,比亚迪在插电混动领域成绩斐然,形成了DM-i、DM-p、DMO三大混动平台,针对不同的市场定位。这也使得比亚迪混动车销量持续攀升,目前在国内混动市场占比超过50%。
9.98万起,秦L DM-i和海豹06 DM-i上市 | 图片来源:比亚迪随着插电式混动技术在用户中的普及,长安、SAIC、广汽、奇瑞、吉利、长城等众多车企纷纷推出插电式混动车型,并公布了续航里程超过2000公里的技术储备。东风沈峰发布的最新风神L7插电式混动车型,综合续航里程2054公里,油耗3.8L/100公里,发动机热效率45.18%。吉利汽车还计划在2025年量产新一代电动混合动力系统。预计最长续航时间将超过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将与2L一样低。
中泰证券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比亚迪插电式混动车产品主要面对合资燃油车的竞争,优势在于性价比和更低的油耗,戳中消费者痛点;插电式SUV产品主要面对自主品牌的竞争,优势在于消费者认知的先发优势和成本优势。随着DM5.0插电式混动系统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比亚迪插电式混动车型的优势将继续保持。在新产品周期的推动下,公司新车放量有望带来新一轮估值中枢的抬升。
目前国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增速与超纯电动汽车相差甚远。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约为514.9万辆,同比仅增长21%,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约为259.35万辆,同比增长82.5%。
随着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在插电技术上的努力,这种情况可能还会持续,纯电动车时代还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