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公司,昔日门外汉逆袭成功背后的权钱交易

访客 新能源 9.6K+
"蔚来的自救故事再次让人重新审视“权钱交易”在企业成功中的重要性。"

摘要

坚持了10年,终于等到开花结果。

陷入低谷的蔚来正在触底反弹。

6月6日晚间,蔚来汽车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低于预期。今年一季度,蔚来实现营业收入99.09亿元,同比下滑7.2%。在备受关注的亏损问题上,蔚来第一季度调整后营业亏损为51.12亿元,较去年第四季度下降约15.6%。

同时,二季度蔚来给出的指导超出预期,预期交付量在5.4万-5.6万辆之间,同比增长约129.6%-138.1%;总营收将达到165.87亿元至171.35亿元,同比增长约89.1%至95.3%。

蔚来创始人李斌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5月份的订单需求已经超过产能,我们计划通过开设双班来增加产能。」

蔚来充换电网络布局图 | 来源:蔚来汽车蔚来这种趋势背后的关键因素包括BaaS(电池即服务)价格的下降,小米引起的纯电市场关注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换电模式开始被用户认可,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自2023年11月起,蔚来先后与长安汽车、吉利控股、姜奇集团、奇瑞汽车、万能集团、安徽交管集团、南方电网储能科技、路特斯、一汽等企业达成合作协议,组成“换电联盟”。

然后,权钱交易一度被认为是蔚来的“包袱”和“黑洞”。为什么成了触底反弹的关键?

不看好“换电”

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电动汽车产业大规模发展之后。特斯拉支持的快充模式和蔚来倡导的换电模式之争非常激烈。

这两条技术路线各有利弊。从发展现状来看,换电模式的成熟度低于充电模式。

从充电效率来看,换电明显领先于充电。在电站,一辆车只需要3-5分钟就可以完成电池的更换,就像加油一样;充电需要几个小时,即使是超级快充也要30分钟以上。

但是为什么充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呢?

主要原因是电力交换模式面临两大挑战。首先是成本高。建一个换电站需要200万左右,而建一个小型充电站的费用只要几十万。除了成本高,第二个挑战是电池标准不统一。各个车企的电池布局和设计不尽相同,导致换电无法达成统一标准。

蔚来汽车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

早在2007年,美国Better Place就与雷诺、日产合作,在以色列建立了由数十座电站组成的网络,但最终于2013年停止运营;2013年6月,特斯拉推出了93秒换电技术,但两年后的2015年,特斯拉放弃了换电模式,专注于建设超级充电站。

在国内,换电模式最初主要应用于纯电动公交车。后来,BAIC成为第一家推广换电模式的车企,但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出租车,而不是普通消费者。蔚来是第一家在私家车领域推出可更换电池产品的企业。其首款产品ES8支持充电和电池更换模式。

但之前一些企业的不当行为,让蔚来汽车的换电模式陷入了尴尬的境地。2016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曝出一系列“骗补”事件。为了获得政府补贴,一些企业采取了不正当的措施,包括“有车不用电池”,这些企业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这些事件让管理部门对裸车销售产生了警惕,所以对相关规定一直犹豫不决。

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和管理优化,车企逐渐理解并支持换电模式。2019年6月起,车电分离的汽车进入汽车公告。

江苏扬州,蔚来汽车换电站 | 来源:视觉中国不久之后,2020年8月,蔚来推出了全新的服务模式& mdash& mdash电池租赁服务。用户以980元的月租租用电池,每次换电都要交电费。虽然这种电池产权分离的思路降低了7万元的购车门槛,但由于换电站网络布局不足,换电车型价格相对昂贵,用户对“换电”模式的接受度并不高。

与此同时,换电站的建设和运营花费了大量资金,影响了蔚来的盈利能力,引发了诸多质疑。截至6月3日,蔚来在全国布局了2429个换电站,是国内最大的电动汽车换电站运营商,但长期以来,这些设施只服务于蔚来品牌用户。

据了解,蔚来电站的建设成本随着技术的进步而降低:第一代电站建设成本约300万元,第二代电站约200万元,第三代电站约150万元。保守估计,仅建设电站网络,蔚来就投入了约40亿元。这还不包括场地租赁、人员运营、电费等额外费用。

由于其重资产运营属性,换权模式被认为是蔚来未能实现盈利的重要原因。

蔚来财报的“其他销售”部分主要包括动力解决方案,常年亏损。财报显示,蔚来2023年“其他销售”收入63.6亿元,成本79.78亿元,全年亏损达18亿元。

这种大规模的投资和长期亏损引发了业内对蔚来换电业务的批评,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向。

从封闭到开放

时间到了2023年,命运的车轮开始转动。

2023年4月,李斌首次公开表示,蔚来准备向其他车企输出换电服务,多家车企也在探讨合作的可能性。

蔚来为什么从封闭走向开放?关于这个有很多理论。

据李斌介绍,从充换电业务开展的第一天起,蔚来就决定向全行业开放。关键在于开放的时机。经过五年多的实际运营,蔚来不仅建成了覆盖全国的电力交换网络,也积累了丰富的电力交换技术和运营经验,具备了对外开放的能力。

但外界似乎更愿意相信蔚来换电业务的开通是因为资金压力。毕竟蔚来每年亏损100多亿。但李斌否认了这一说法,称开启电力交换领域的合作并非出于资金压力。他强调换电服务不是亏本生意,蔚来每个换电站每天完成60单就能实现盈利。

据蔚来高级副总裁沈飞介绍,换电站的盈亏平衡点约为每天50-60单,而目前日均订单量为36单。随着更多车企和用户的参与,这项业务有望收支平衡。

2021年上海车展,蔚来第二代换电站进行换电演示 | 来源:视觉中国以上说法虽然都有道理,但更大的动力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和推动。截至目前,蔚来换电联盟既有一汽集团、长安汽车等央企,也有姜奇集团、奇瑞汽车、广汽集团等地方国企,还有吉利控股、路特斯等主流民企品牌。

此外,万能集团、壳牌、国网宿州供电公司、安徽交管集团、南方储电等产业链相关企业也纷纷加入,进一步扩大了联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蔚来动力交易所能吸引这么多重量级资源的支持,不仅仅是靠技术和市场需求,更是因为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政府对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和支持,为蔚来及其合作伙伴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5月31日,蔚来换电业务首次获得武汉广创基金15亿元外部战略投资。该基金将进一步帮助蔚来扩大其电力交换网络并提高运营效率。

蔚来强大的朋友圈为其换电模式带来了强大的支持和用户认可。再加上2024年产品的推出,蔚来的BaaS(电池即服务)月租价格下降了33%,推动了销量的大幅增长,真正成长为一条“护城河”。

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蔚来共销售汽车30053辆,月均销量约1万辆。4月和5月,蔚来分别交付15,620辆和20,544辆,呈现出稳步增长的交付量。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斌表示,换电站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汽车销售。在长三角地区,蔚来已经建立了近900个电站,区域内车辆数量占全国一半。他还表示,“我们认为全国网络已基本成型,未来换电站的部署将更多地根据其对销售的促进作用进行调整。」

长远眼光是企业管理的优势,但很少有公司能承受多年亏损。虽然他们可能能够预见到未来的巨额利润,但管理团队通常很难放弃眼前的利润,投资者也不愿意承担短期的损失。

但10年来,蔚来坚持自己的战略,换电站业务正在突破临界点,从原来的成本中心向收入来源转变,从而形成了坚实的“护城河”。

标签: 电站 亿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