氪是近年来流行的共享出行平台。它通过收取租金、服务费等方式获得收益。它并不是通过生产车辆或建设充电桩来实现盈利的。相反,氪主要依靠分享和合作的方式来运营其业务。这意味着它不需要专门投资于生产车辆或建立充电桩,只需要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进行运营。这种方式使氪能够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并以更低的成本实现盈利。氪的商业模式可以被称为"躺赚"模式。
不久前,刚刚上市一个月的氪空间交出了一份出人意料的财报。
论产品销量,氪星一季度的表现非常稳定,月销量稳定在1万辆以上,在新势力榜单中处于中上游。难得的是,在今年残酷的价格战背景下,极氪单车毛利不降反升,较去年同期增长3.9%至14.0%。
虽然今年氪气均价一路下跌,但依然稳坐“中国20万元以上纯电动品牌销量冠军”的位置。
财务上,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达到147.37亿元,同比增长71%;营业毛利率同比增长3.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4个百分点至11.8%。最重要的是,氪空间净亏损仅为20.2亿元,同比增长18.2%,环比增长31.3%。
这样一来,氪真的有可能在年内扭亏为盈,成为继特斯拉之后全球第二家实现盈利的纯电车公司。
对于年仅三岁的氪星人来说,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食客百吃不厌氪001这道菜。
与其他新车公司不同,首款车型上市前需要多年的准备。作为新车中的“富二代”,氪在品牌问世的同时发布了量产车型氪001。
当时,Kykrypton 001以其独特的造型准确俘获了众多年轻观众,并在短短四个月内达到交付过万元的里程碑,成为国内高端纯电车增长最快的车型之一。并且在未来两年内,极氪001是极氪品牌下唯一的车型,承担了品牌的所有销售责任。
如今氪已经拥有氪001、氪X、氪009、氪007四款不同的机型,覆盖了众多细分市场。但目前还没有一款车型可以分担001的销售压力,严重“偏”。
从25-30万元的价格区间来看,除了特斯拉Model Y,极氪001是目前最畅销的纯电动汽车。今年已经连续几个月交付超过10,000元,延续了三年前到今天的势头-
这都是因为二月份的一个变化。虽然看起来什么都没有改变,但是这种改变给氪001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力。
首先是全栈800V带来的动力和续航的领先。
24款氪气001车型配备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限量100kWh麒麟电池,CLTC续航可达750km,实际使用中可轻松超过500km。电驱方面,双电机版总功率高达580kW,为777马力,单电机版也能实现5.9秒零加速。
在目前新能源用户最大的痛点——能量补充上,24极氪001从10%充到80%只需要15分钟,充电5分钟可增加续航256km。
NK001还同步升级了底盘,不仅将目前的单腔/[K0/]空气悬架升级为双腔空空气悬架,还增加了CCD电磁减振系统。配备标准激光雷达,24款氪气001可以在15-80km/h的速度下识别5-30米范围内的路面起伏,毫秒内调整悬架刚度。
在动力强劲、续航时间长、能量补充快的基础上,作为一款狩猎轿跑,更大的尺寸也带来了更大的座舱空。同样的价格模式,很少有人能同时做到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在产品力暴涨的基础上,24款极氪气001相比老款价格下调了3.1万-5.7万元,价格区间达到了26.9万-32.9万元。
极氪001也不是没有缺点。虽然汽车的稳定性有所提高,但其智能驾驶仍然使用Mobileye的解决方案。48TOPS的芯片运算能力远远落后于竞品,和NZP等选手完全不在一个梯队。但更强的产品力和更实惠的价格,让极氪稳坐20万元价格区间。
虽然MPV极氪009和商务旅行用紧凑型SUV极氪X都没有延续极氪001的良好势头,极氪007的月销量也只有4000左右,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赚钱的途径不止是卖车。
极端氪金是躺着赚的。
氪品牌成立后,吉利给“儿子”塞了两块资产,宁波魏锐和CEVT。其中,魏锐占股51%,CEVT由极氪全资拥有。
正因如此,氪的收入不仅由汽车销售组成,还包括两项业务:电池和其他零部件的销售、研发服务和其他服务。2023年,这两项业务分别占氪总营收的28%和6%。
让我们先谈谈魏锐。
宁波魏锐成立于2017年,最初是吉利的全资子公司。其主营业务是动力电池的封装和组装。2021年,其总资产共计41亿元。当时,成立不到三个月的氪空间仅斥资8.6亿元收购了魏锐51%的控股权。
今天,魏锐的能力远远超出了电池组。氪007使用的金砖电池是魏锐的最新产品。
除了电池,魏锐还在去年推出了800V集成电驱动系统,安装在24年来极度畅销的所有车型上——这也是极限碰撞在降低车辆价格的同时能够稳定整车毛利的原因之一。
让我们看看魏锐的收入。2023年,魏锐电池收入总计176亿元,除去提供给氪的29亿元,还有147亿元。氪能得到多少?招股书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向吉利汽车销售电池及其他零部件共计32.626亿元,向吉利汽车相关公司销售共计27.303亿元。
极氪可以说是躺着赚钱。希望其他新势力的大佬不要太羡慕。
中欧R&D中心CEVT于2013年在瑞典成立,为吉利控股旗下的多个品牌提供服务。吉利著名的CMA架构是由CEVT开发的。氪空间在22年收购CEVT时,只支付了7.4亿元,而R&D中心当年创造了24亿元的收入。2023年,CEVT为氪星带来了31亿元的实际收入。
时至今日,CEVT还在为氪星开发浩瀚的SEA架构下更先进的SEA-M架构,可以接入L4级别以上的智能驾驶系统。
除了魏锐和CEVT,氪还以900万元收购了浩瀚能源30%的股份。后者曾是吉利汽车的全资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充电系统和技术的研发,提供汽车充电服务,运营汽车充电网点和网络。
是的,氪星的过充网络是由广大能源建设运营的,这部分资金支出不需要氪星承担,氪星只负责分享投资收益,也就是数钱。
由于吉利的努力,氪星不花一分钱,成功喊出了“超快充桩业内第一”的口号。这个口号可以说是毫不费力。
上述价值数百亿的核心资产,被不到17亿人民币收入囊中,让李斌羡慕得麻木了。
而且在生产制造方面,氪星依旧采用吉利的“代工”生产模式。
一直以来,氪星都没有自己的工厂。生产001和009的宁波工厂,生产氪X的成都工厂,生产007的眉山工厂,都是吉利的。氪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为吉利汽车制造买单。相对于自建工厂的新锐实力车企,氪星的经营杠杆更低。
是的,靠着吉利的氪气,我在玩一种很新的造车方式。
它的成功,一般人真的学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