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驱混动SUV,「卷」进17万区间

访客 新能源 1.6K+

四驱混动SUV,「卷」进17万区间

为了“爬坡”,哈弗给17万的SUV用上了电动四驱。

2023年中期,汽车厂商之间的价格战并没有停止,而是换了一种新的形式。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几乎所有想留在牌桌的玩家都在快速玩牌。

如果说年初对现有机型的直接降价是一次雷击,那么随着新品的推出,这场竞争开始变成一场持久的拉锯战。在同价位区间内,室内装修、能耗、技术、运营、售后& hellip& hellip这些元素被添加到产品中,成为彼此的新武器。

两个月前,长城集团旗下的SUV品牌哈弗推出了新能源“龙”系列。最大的变化是将自主研发的智能混合四驱技术Hi4放到旗舰车型骁龙MAX上。

“四驱体验,两驱价格”是骁龙MAX在16-18万价格区间的最大优势。6月,骁龙系列月销量突破6000台。据厂商工作人员介绍,现阶段MAX车型贡献了相当大的比例。

极客公园最近在高速公路和越野场地测试了这款电动四驱SUV车型,四驱的表现确实带来了轻度越野场景下的通过性。不过很明显越野不是骁龙MAX的方向。这款定位城市SUV的车型,希望在城市工况下,为四驱驾驶者带来更多的安全性和驾驶信心。

[div][div]

聚焦安全“电动四驱”

混合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节能。也就是让发动机尽可能只在最佳工作区间介入,提高工作效率。

骁龙系列的设计思路应该是一样的。当1.5L发动机的巡航速度达到30km/h和60km/h时,通过自身的双速混合动力变速器直接参与& mdash& mdash此时的骁龙MAX是纯油前驱车。

真正的区别体现在骁龙MAX & mdash的后轮轴上安装的P4电机上;& mdash这是MAX上单输出最大的动力单元,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别可达150kW和350N&middot。m,配合长城集团研发的Hi4系统,在不同的驾驶场景下,这款车的驾驶模式可以改为后驱甚至四驱。

对于普通驾驶员来说,单纯从技术角度和工作原理去理解骁龙MAX的“三机九模”(即三个动力单元和九种工作模式),是复杂且没有必要的。因为在实际驾驶过程中,除了在超车和爬坡的过程中,从两驱到四驱的动力提升是可以明显感觉到的。在大多数场景下,骁龙MAX在不同模式下的电源切换都相当丝滑。如果不刻意观察主驾屏幕的动力显示,你几乎感受不到前驱或后驱、纯电或直驱带来的变化。

四驱混动SUV,「卷」进17万区间

枭龙MAX测试双峰受试者陡坡缓降功能|哈弗枭龙

[div][div]

在这种情况下,Hi4系统和四驱的主要功能是如何体现的?

“增强驾驶信心,提高驾驶安全性。这是工厂工作人员在媒体沟通环节给我们的回答。

在越野体验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四驱在极端路况下带来的“通过性”保障。比如楼梯段、双驼峰等科目,显然需要四驱提供额外的动力输出才能通过。有意思的是,试驾当天,笔者恰好看到了另一款同价位的两驱混合动力车。同科目竞品车型因为前轮空转弯明显无法脱困。

此外,枭龙MAX还配备了陡坡缓降功能。双驼峰科目,只需要语音启动模式,然后驾驶注意力可以更集中在控制方向上,而脚几乎不需要控制刹车踏板。

然而,这并不是一款专为硬派越野打造的车。毕竟骁龙MAX的定位还是城市SUV。越野科目中,骁龙MAX下楼梯时,前保险杠几乎已经呈现出“铲”的姿态,悬挂对于颠簸的过滤性能一般。另外,通过十字轴项目,也可以清晰的观察到,与带差速锁的越野车不同,骁龙MAX依然会有轮胎空转弯。

四驱混动SUV,「卷」进17万区间

[div][div]

所以在骁龙MAX中,与“及格”划等号的不是“舒适”,而是“安全”。无论是在盘山的未铺路面上,还是在泥泞的沟里,四驱带来的动力都能让轮胎在低附着力路面上保持抓地力,毕竟打滑了。

据厂家工作人员介绍,之前的测试特意安排在深圳的雨林环境,就是为了体现四驱在湿滑天气下给驾驶者带来的驾驶信心。

相反,能耗是本次试驾期间骁龙MAX带给笔者的一个小惊喜。途中由于环路拥堵,高速减速,满电时百公里能量5.6L+6.0kWh;返程时百公里能耗降至4.9L+0.8kWh。

因此,骁龙MAX如果在标注的WTCL工况下,以83km的纯续航用于日常场景,是城市通勤的不错选择。

[div][div]

智能软硬件,1+1可以小于2。

车系和辅助驾驶功能是骁龙MAX在同价位竞品竞争中,产品实力考核的又一个维度。

硬件方面,骁龙MAX采用了前排三屏设计。车载系统搭载腾讯视频、喜马拉雅、酷狗音乐,为副驾提供更好的乘车娱乐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副驾驶的娱乐屏不仅可以独立连接蓝牙耳机,播放出来还可以自动分配不同车载扬声器的输出响度,减少对驾驶员的影响。

从成本上看,相比旋转屏的设计,三屏并不是最优的成本方案。但在内卷化的市场竞争中,这是必要的差异化选择和设计。同时,顶配版MAX车型还配备了50kW+通风散热的手机无线充电面板。当温度达到40度时在C的北京夏天,充电速度和加热控制都能让笔者满意。

四驱混动SUV,「卷」进17万区间

骁龙MAX的前置三屏和无线充电面板|哈弗骁龙

[div][div]

骁龙MAX还在中控台保留了大量的实体按键,大部分可以直接用来控制空调节系统的温度、风量、内外循环。不过按键的功能其实有点争议:毕竟副驾驶已经可以在这么大的屏幕上操作了。真的需要这么多“空按钮”吗?

软件方面,骁龙MAX搭载L2级辅助驾驶系统,高速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下放到18万车型。在试驾过程中,极客公园分别在高速公路和北京五环测试了这一功能。

从系统本身来说,骁龙MAX的高速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保持车道和车距方面做得很好。即使在80km/h左右巡航,过弯太慢也不会明显感觉到侧倾带来的不适感。遇到隧道或拥堵路段,还能在3秒内自动减速停车重启。整个体验过程中,笔者只干预过一次& mdash& mdash目前这个辅助驾驶系统还不能识别一些静态的道路障碍物。

整套辅助驾驶系统的操作逻辑还是有点别扭。

第一,提速过程的操作略显繁琐。当车辆的巡航速度设置为80km/h,作者想自动提升速度到100km/h时,必须再次按下手动按钮确认新的巡航速度。否则,当松开油门踏板时,整车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制动减速过程,使车速在短时间内迅速回落到之前设定的较低速度。对于不熟悉操作的司机来说,无论是驾驶体验还是安全性都需要优化。

二是系统的开、关、降级不够明显。例如,当车辆突然进入光线昏暗的隧道时,智能巡航将降级为ACC,驾驶员需要手动保持车道。另外,驾驶辅助系统的变化主要需要通过HUD上的小图标提示来呈现。对于不熟悉图形提示的司机来说,很容易走神、迷茫。如果能在后期升级中加入屏幕结合语音的提示,整个交互过程会更安全。

另外,虽然中控台上保留了实体按键,但是这些按键并不能实现辅助驾驶相关的快速调节。如果想在巡航时调节不同的动力模式,还是需要操作屏幕。

所以在后续的OTA升级中,我们其实很期待看到这套智能系统在软硬件结合上操作感的提升。对于交互和使用来说,1+1不需要大于2,更方便安全的操作才是最有效的。

[div][div]

小龙承载着哈佛的希望。

用同价位的四驱对抗竞品的两驱,下放更多智能化和车载娱乐配置。在骁龙MAX身上,可以看到长城集团和哈佛品牌对于2023的决心:一定要玩大门票。

从2022年开始,调整的思路就很明确了。去年8月,长城集团提出“541”战略,整合此前的多品牌打法。其中,主打SUV的哈弗品牌明确提出将采用新名称、新渠道进入新能源市场。作为首款搭载Hi4技术的机型,骁龙MAX自然被寄予厚望。

四驱混动SUV,「卷」进17万区间

骁龙系列还在爬坡路上|哈弗骁龙

[div][div]

据厂商相关人士介绍,目前6000款全部通过骁龙品类180多家新能源门店销售,申报门店数量已超过600家。他认为现有的单店销量还是很可观的,并表示下一步会继续对新能源车店的经销商进行培训。“新能源在逻辑上和传统门店不一样,销售体系也不一样。」

试驾当天,枭龙系列第10000辆车下线。厂商对极客公园表示,下一步要继续攀升骁龙系列产能,“希望8-9月实现月销量过万”。

可以预见的是,在几乎所有厂商都在快速出牌,陆续推出新机型的时候,哈弗还会继续出牌。毕竟在目前的环境下,玩对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和份额是重要的前提。

标签: 枭龙 四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