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小鹏广洲智造基地灯火辉煌。
回顾整个1024 Xpeng Motors科技日可以发现,除了新车小鹏X9,其他所有内容都是小鹏1024的“传统保留节目”,分别是智能驾驶、机器人和飞行汽车——去年和前年的小鹏1024,都是关于这三个部分。
今年这三样东西会有什么不同?
与以往不同的是,小鹏今年赋予了“1024”这四个数字不同的含义,分别是:
1:中国智驾,看小鹏 1 家就够了 0:见证 AI 新物种 0 的突破 2:陆空出行合 2 为一 4:AI 灵感上新,4 足再进化
光看小鹏喊口号一点都不好玩。下面就一个一个说吧。
0: AI新物种
2023年是国产MPV的大年。
应该没人猜到,2023年的汽车市场下半场,最终会被井喷的国产MPV“接管”。再往前一点就是理想MEGA,威牌山,而今晚是X9。
你见过这么聪明的MPV吗?
在新闻发布会上,何肖鹏无法掩饰自己的兴奋。
一出场,小鹏X9就在狭小的舞台上表演了一次“狭路掉头”。庞大的车身停下来的一瞬间,舞台的镜头聚焦在可以灵活转向的后轮上。
站在这个“出行新物种”面前,何宣布,为了彻底解决传统MPV车型的驾驶“肉”问题。小鹏X9将是唯一一款后轮转向的MPV车型。
此外,何肖鹏还谈到了X9的独特设计。何直言,内部团队不喜欢传统MPV千篇一律的“方盒子”造型。X9的外形具有很强的未来感和科技感。大尺度的斜剖面设计和超低风阻造型打破了传统,看起来就像一艘“整装待发”的星舰。
何认为,打破以往MPV车型设计的“陈旧”偏见,是小鹏X9的使命。
作为旋风架构的旗舰车型,小鹏X9延续了以往的出色表现,同时也延续了它的迭代优化。
改进首先发生在驾驶舱核心。小鹏X9将量产第五代智能驾驶舱系统XOS天际。全新天机系统采用高通骁龙8295芯片,车内将支持多任务分屏、XDock高频功能栏、全场景车感SR渲染、全新AI小P功能。后续XOS天脊将通过OTA更新,推送到品牌所有车型。
根据小鹏官方的说法,XOS天脊系统的提速经验来自四面八方。其中启动速度提升20%,应用响应速度提升50%,系统流畅度提升35%,滑跟速度提升33%,触控响应速度提升40%。
何认为,汽车公司的未来离不开AI对汽车的赋能。在全新的XOS天脊系统中,萧艾P也将全面接入XGPT林西车型,实现汽车的高AI。
针对自动驾驶和通用人工智能,小鹏还加快了车载计算硬件的提升,发布了业内首个座舱容量和车载计算中心小鹏XEEA 3.5,从上一代的“单底盘多模块”结构迭代到最新的“一箱一板”,硬件成本降低40%,同时计算性能提升50%,让X9更自由地接入人工智能。
由内而外,X9的性能质变从智能座舱核心辐射到车身硬件。小鹏X9还将配备小鹏的下一代电力驱动系统。何透露,团队在下一代电驱动系统上凝聚了全新的高速能耗控制思路。下一代电驱动系统将在降低20%碳化硅用量和50%关键成本的基础上,保持93%以上的高速续航效率,实现更好的高速能耗性能。
董车辉在报告2024 G9发布时提到,“降低成本”将是小鹏未来一年最重要的主要任务。在旗舰机型X9上,我们可以看到小鹏内部团队在降低成本方面所做的努力。
从X9开始,小鹏将率先剥离两个前角雷达,以更好地平衡小鹏产品智能驾驶的硬件成本。在生产技术方面,小鹏也正在将前后一体压铸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何透露,内部团队正在预研下一代CIB+中地板一体化压铸技术。未来,这种压铸技术将降低整车制造成本10%-30%,在足够轻量化的集成后,还将带来整车续航能力5%的提升。
大胆前沿的设计,再加上出色的三电性能,至少在产品力上,小鹏X9绝对值得市场的掌声。但相对而言,“主打年轻品牌的小鹏为什么要造MPV”也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在今年5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何肖鹏曾向外界透露,Xpeng Motors的用户群是年轻的技术。目前主要用户群在25-35岁之间。何就MPV如何匹配小鹏年轻的品牌形象卖了一个小通行证。
关于“小鹏是否应该建造MPV”的争论有点刺耳。一些质疑的声音认为MPV产品脱离了小鹏品牌的调性。当小鹏的名字和“老字号”的牌子放在一起时,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矛盾感。看来,小鹏推出MPV车型也与其车主的“基本盘”相矛盾。
但国内MPV市场正在发生“剧变”,尤其是MPV车型的核心受众。在过去的几年里,MPV的核心需求逐渐从商用转向更为国内化。除了坐得好,一些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也不再单纯满足于SUV车型带来的空体验,而开始追求更极致的空性能。
家庭需求的进一步分化,转移了MPV受众的核心,车主的年龄结构也开始主动下沉。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会选择MPV。此外,纯电动化后的MPV产品可以为车企带来更健康的利润空间,不断增长和转型的MPV市场可能成为新车企的下一个高端突破口。小鹏推出了MPV车型,至少在大方向上是这样。
当然,X9除了了解市场趋势,迎合年轻MPV市场的潮流之外,对于小鹏之家来说,更像是一个珍贵的“洼地”。某种程度上,MPV方向的产品规划与小鹏的理念高度契合。
MPV车型比较特殊。在所有车型中,MPV几乎是将服务功能整合到极致的出行工具。自动驾驶的实现,就是最终解放车主的双手,腾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当下的生活中。
除了足够年轻的设计,小鹏还想在X9的智能驾驶舱中脱颖而出,并放大他的智能驾驶优势。如果说理想MEGA的突袭是为了提前占领新势力MPV的审美高地。然后,小鹏X9可能要打得更高级一点。布局MPV的背后,是小鹏抢占MPV话语权的决心。
小鹏X9就像是MPV市场的一条“分界线”。在激进大胆的设计基础上,小鹏将MPV的竞争维度提升到了更“硬核”的智能驾乘机器。
1.中国之家
在智能驾驶部分,主讲人不是何,而是首次公开亮相的自动驾驶团队负责人博士。他所说的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全国各地都可以用,一路开车很轻松。
李丽云认为,这是XNGP的最大特点。他说,XNGP目前覆盖了全国73%的路网,开通速度达到了20倍,成本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小鹏口中的全场景智能驾驶终极架构——x brain。
据小鹏介绍,这个智能助理架构由XNet2.0和XPlanner组成。
前者进一步提高感知范围200%,增加11种感知,还可以阅读“潮汐巷”等文字信息。同时集成了业界最高精度的纯视觉职业网络,实现了动态BEV、静态BEV、职业网络的融合。是业内首个具备大型应用模型理解时间空能力的感知框架。
后者具有时间序列长、对象多、推理性强的特点,能够结合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序列不断分析动机,并根据周围环境信息及时适应,生成最佳运动轨迹。简单来说,它可以“预测你的预测”。
李丽君带来的另一个重磅功能是AI驾驶。与XNGP不同,AI驾驶的功能不会受到城市的限制。用户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设置起点和终点,手动驾驶一次就可以形成记忆地图。以后再走这条路线的时候,他们可以使用AI驾驶的功能。
看起来眼熟吗?是的,这个功能实际上类似于目前正在李小范围测试的通勤车。不同的是,理想的通勤NOA需要提前大约5-6次的人工训练,而小鹏的AI驾驶只需要一次。
何肖鹏也上台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发布会结束后,将为首批用户推送AI驾驶功能。此外,XNGP将在11月底从现有的“北上广深佛”五个城市扩展到25个城市,12月底扩展到50个城市。
最后,何终于立下了一面旗帜:2024年,XNGP将在中国主要城市路网实现全覆盖。
2:陆地空航班
在2021年的Xpeng Motors科技日,Xpeng Motors首次公开了其集成飞行汽车的概念。它采用了创新的臂和叶片折叠系统,可以在陆地和飞行场景之间切换。
当时,何肖鹏在台上直言,一体化飞行汽车的研发在车身轻量化方面遇到了很大困难,但这一概念仍将在2024年量产。
现在看来,他肖鹏的量产目标无法实现了。
起初,小鹏的进展似乎很顺利。第二年,一辆电动智能的小鹏·田慧·X3实验车制造出来了,它可以驾驶和飞行。与概念车的双旋翼构型不同,X3测试车改为四轴八桨多旋翼构型,安全冗余度更高。机翼也可以折叠到汽车里,从飞行模式切换到着陆模式。
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重量太高。“它能开几百公里,但只能飞几十公里。”何肖鹏坦言。
小鹏·田慧·X3没有达到“P7整备重量的50%”的轻量化目标,其总重量仍然达到了2吨。小鹏田慧外事总经理告诉董车汇,虽然这款飞行汽车真的可以驾驶和飞行,但它“无法满足我们的期望”。
我们做什么呢你不做飞行汽车吗?
事实上,集成飞行汽车只是小鹏田慧公司的研发方向之一。一直都有另一款配置完全不同的产品。在秘密开发中,它是一辆分体式飞行汽车。
今晚,小鹏·田慧在Xpeng Motors科技日首次推出了这款全新的产品——“陆地航母”飞行汽车。
与小鹏·田慧·X3不同,这艘“航空母舰”采用两部分配置设计,分为两部分:陆基体和飞行体。双方可以自动分离,分离后飞行体可以独立垂直起降。
是的,既然一体化飞行汽车的重量难以控制,那么汽车就要变成“航空母舰”,机舱里的飞机就是它的“舰载机”。
与小鹏现有产品不同的是,这种“陆地航母”配备了增程混合动力系统,其目的是为飞行体充电。高,在负责产品规划的人,告诉东车汇,一辆车为一个飞行体补充能量大约需要30-40分钟。
“陆地航母”的尺寸和全尺寸SUV差不多。由于后部负载较重,小鹏为其设置了四个后轮,使其实现了6 ×6全轮驱动和后轮转向可以为用户提供一定的越野能力。
在会议之前,小鹏·田慧展示了处于研发阶段的测试车辆——一辆有六个轮子的小鹏G9。然而,小鹏·田慧强调,骡车的存在并不意味着G9将推出六轮版本,此外,G9也没有推出增程版本的计划。
飞行体部分为纯电动载人飞行器,可实现垂直起降和低空飞行,支持手动和自动驾驶模式。这种飞机采用分布式电推进系统,在双旋翼失效的情况下也能继续飞行。
如果你运气不好,6个旋翼都失灵了怎么办?
小鹏为你准备了一顶降落伞。
今年10月,小鹏田慧公司为“旅行者X2号”装备了自主研发的超低空多伞救生系统,成功完成了50m超低空飞行的开伞实验,飞机着陆速度仅为5.2m/s
会外,一位来自小鹏·田慧的相关人士在谈到这项实验时自豪地说:
实验成功后,民航局的人找上门来谈,希望我们能供应别人。
抛开飞行汽车不谈,小鹏田慧的这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外飞行汽车超低空安全救生领域的空白。也许这就是何肖鹏所说的“实事求是,稳扎稳打”。
此外,小鹏也没有放弃集成飞行汽车的研发。今晚,他们还为集成飞行汽车带来了新的外观。
4.新灵感
小鹏的双足机器人终于出现了。这一次,它不再是一匹机器马。
小鹏表示,其智能机器人已经具备了业界顶尖的双足行走能力和越障能力。凭借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关节,它可以在室内和室外大步行走,行动敏捷。从现场演示视频来看,小鹏双足机器人具有一定的抗干扰和越障能力,甚至可以像人类一样使用平衡车。
你可以没有脚,但你不能没有手。手是一切的核心。
最后,何肖鹏自豪地介绍了新一代机器人的仿人灵巧手。单臂最大负载3kg,最大末端线速度1 m/s,可以抓取不同抓取姿态的不同形状的物体,具有末端触觉感知。
何肖鹏表示,未来双足机器人将与XNGP、XEEA电子电气架构、XPower、XGPT林西大模型、XOS等智能汽车同源技术对接,尝试应用于工厂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等。也许就像他说的,一个口若悬河的王者可能会影响舆论,只有搞技术才能创造未来。
但是,关于两足机器人的具体用法,何肖鹏想得很简单:
希望等我老了,机器人可以陪我玩(华东流行的一种扑克游戏)。
*邓泽锋对本文亦有贡献。
标签: 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