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食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创建于1953年7月9日,由贵州省发改委、贵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管。作为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院以服务贵州粮油食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办学宗旨,围绕贵州“三大战略”“四化建设”“五张名片”,坚持“三为服务”“四个贴近”“六方融合”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院现有3个校区,占地614亩,其中清镇职教城乡愁校区514亩、贵阳北校区70亩、南校区30亩,校舍面积26.15万平方米。清镇职教城乡愁校区与风景如画的贵州风景名胜区红枫湖毗邻,北校区与风景优美的贵阳登高云山森林公园相伴,南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贵阳河滨公园边上,校园风景秀丽,环境宜人。
学院现有9个教学单位,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粮油食品工程学院、财经商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基础部和中专部。此外,学院还设有14个产业学院,如黔菜学院、酿造学院、食品营养与健康管理学院等,共开设37个专业,其中高职25个专业,中职12个专业。学院拥有8个科研机构和4个省级实验室或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学院拥有一支适应高职教育需求,品质优秀、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现有各类专职教师584人,其中高级职称占30%,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48%,双师型教师比例为80%。学院还拥有全国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建有10个大师或名师工作室。
学院坚持“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校训精神,努力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066人,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等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00多项。建校70年来,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毕业生8万多人,他们中80%以上成为我省粮油食品战线上出得来、学得好、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永久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院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在97%以上。学院与300余家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有38个实训室及4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学院还与贵州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3+2”专升本联合培养,与毕节财校、剑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15家职业学校开展“3+3”联合培养。学院还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确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资格鉴定单位,面向社会开展农产品检验、仓储管理、会计、计算机高新技术等各种长短期培训,年培训鉴定人数5000余人次。
经过70年的建设发展,学院已成为首批全国重点建设示范性中专学校、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全国职业教育百家(A)类学校、中国诚信学校、全国百所“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试点学校、国家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实训基地,部级重点中专学校、省级重点中专学校、贵州省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职业教育集团挂靠单位及理事长单位、首批贵州省特色文化学校。学院还是贵州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贵州省会计电算化培训单位、贵州省公务员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培训点、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点。
学院紧紧围绕“三大战略”“四化建设”“五张名片”,坚持“三为服务”“四个贴近”“六方融合”,树牢“黔字号”理念、培养“黔字号”人才、开展“黔字号”研发、服务“黔字号”产业,把招生、培养、就业放到产业链上,形成了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衔接”,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三产融合”深化产教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食品职院模式,为努力建成人民满意、师生幸福的高水平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学院特色专业包括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酿酒技术、烹饪工艺与营养等,这些专业紧密结合贵州地方特色和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还设有多个科研机构,如乡村振兴研究院、黔菜研究院等,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学院校史悠久,自1953年建校以来,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发展。1953年建校初期,学院主要承担粮食系统的职工培训任务;1980年代,学院开始向普通高等教育转型;2000年以后,学院逐步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高职院校,并在2010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百家(A)类学校。近年来,学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贵州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
学院历年大事包括:1953年建校;1980年转型为普通高等教育;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10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百家(A)类学校;2015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20年荣获教育部1+X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领军院校奖”“突出贡献奖”“优秀师资团队奖”。
学院将继续坚持“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校训精神,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