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艺术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教育的璀璨明珠
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自1994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以德治教、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与传媒人才。学院前身为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2013年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更名为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标志着学院在艺术与传媒教育领域的进一步深耕与发展。
校史与历年大事
学院自成立以来,历经多次重大变革与发展。1994年,学院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批准下正式成立,成为当时北京市首批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之一。2013年,学院更名为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进一步明确了其在艺术与传媒教育领域的定位。2017年,学院在市教委专家组的评估中,获得了“公益、规范、诚信、特色”的高度评价,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北京市乃至全国民办高校中的地位。
特色专业与学科建设
学院设有5大学科、24个专业,涵盖了美术、表演、设计、传媒和财经等多个领域。其中,美术学科的美术(国画方向)、艺术教育(书法方向)、文物修复与保护(书画鉴定方向)等专业,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技艺培养,成为学院的特色专业。表演学科的舞蹈表演、音乐表演、戏剧影视表演等专业,凭借其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实践机会,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设计学科的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制作技术等专业,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培养了大量创新型设计人才。传媒学科的新闻采编与制作、影视编导、网络新闻与传播等专业,以其前沿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平台,为传媒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就业与校企合作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设有专门的就业办公室,负责学生毕业就业相关工作。每年就业办都会根据毕业生专业特长、职业兴趣,推荐到有关单位就业。由于学院在平时十分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职业培训,为学生走向职场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常常给予好评。学院每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截至到2016年10月31日达到99%,其中初次就业率达95.5%,签约率83%。2017届毕业生截至2017年6月26日,已就业92%,截至7月底前后接近100%。对于我院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表现,雇主满意度达84%以上。各项指标在北京地区同类院校中处于前列。
学院还积极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校合作。十九大倡议:“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院现拥有多个实验、实习、实训室、录像室,其中网信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学院联合成立的网信车间,作为重要的实训基地,已经有一个车间建设并投入运营,充分地保障了学生实习及实训教学的需求。学院还建立了北艺剧场、舞蹈教室、琴房、表演教室、钢琴教室等实践教室。另外,学院还与国家话剧院、中国水墨画院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多处校外实训基地。学院将进一步开创与企业合作的机会,与知名影视机构、大型文化公司建立更多、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切实深化校企合作,为高职学生实践教学、学生就业实习创造更多良好条件与成才机会,为学院发展带来更多美好契机。
未来展望
在以“新时代、新使命、新思路、新征程”为特点的大好形势下,党和国家在实施教育改革中长期规划之际,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的战略发展目标。我院作为一所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要借一批高校“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契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新型首都圈中找准定位,进一步借鉴中外高校办学经验,创新思路,不断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现为动力源泉,继续以愚公移山精神为完成“十万工程”和实现教育层次上水平、上台阶的目标砥砺前行。学院不断努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速加快教育现代化,办成一所具有艺术传媒特色,资源丰富、学科优化、师资雄厚、学术氛围浓郁、人才培养精尖、管理模式先进的优秀大学。
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将继续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卓越的教育成果,为中国的艺术与传媒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