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3 0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原陕西省中医学校、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陕西省蒲城师范学校、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等4所学校合并而成,是渭南市人民政府直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的“同州实业中学堂”,至今已有120多年的悠久历史。学院不仅是“全国文明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还荣获“陕西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陕西省高职双一流专业建设院校”“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陕西省域双高专业群建设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是渭南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单位。

学院历经百年发展,为社会培养了10多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广泛分布在教育、卫生、农林、畜牧等行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院涌现出众多知名校友,如著名政治家和书法家寇遐、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陕西省原副省长王双锡、陕西省教育厅原厅长张克俭、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陈吾愚等。学院研究员刘寿山编撰的400余万字专著《中药研究文献摘要》,被誉为“继《本草纲目》之后又一部综合性中药文献巨著”,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

学院地处陕西东大门渭南市,东临华山,西望西安,北依渭水,南眺秦岭,风景秀美,交通便捷,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学院拥有高新、朝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80亩,建筑面积36.94万平方米,全日制三年制高职在校生12000余人。现有教职工966人,其中专职教师556人,教授、副教授18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33人,双师型教师354人。学院还聘请了166名兼职教师和60名行业导师,拥有27名省市级以上称号人才,如陕西省科技新星、省级教学名师等。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99.47万册,数字终端3317台,校内实验实训室261个,拥有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和6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243个。

学院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发展道路,下设10个教学单位,开设三年制高职专业47个、五年制高职专业7个,涵盖医药卫生、公共管理与服务、食品药品与粮食、教育与体育、农林牧渔、生物与化工、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交通运输、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资源环境与安全、土木建筑等14个专业大类、30个专业类。学院形成了以医药、教育类专业为主干,财经商贸、装备制造类专业为两翼,建筑、农林类等专业为延伸的专业格局,构建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干专业体系。

在就业方面,学院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院还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学院特色专业包括中药学、护理学、学前教育、现代农业技术等。其中,中药学专业依托学院深厚的中医药研究传统,培养了大批中医药领域的高素质人才;护理学专业与多家医院合作,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护理人才;学前教育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幼儿教师;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则紧密结合区域农业发展需求,培养了大批现代农业技术人才。

学院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近三年来承担省级科研项目25项,市厅级科研项目46项,取得专利51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学院还获批组建市级工程中心2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实验展演大赛三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12116”总体工作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院与渭华干部学院等9家单位共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研学基地,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渭南本土校史红色资源优势,涵育校园文化红色特质,深入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和育人品牌。

学院以“明德、笃行、精技、强能”为校训,秉承“顶天立地、内外兼修”的办学理念,坚持“遵循规律、文化引领、改革创新、开放融合”的办学思想,全面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学院坚持全日制普通教育与成人继续教育并重,培养与培训并举,搭建在校生、社会考生学历提升和职业技能培训立体互通平台,开展职业资格和专业技能“多证书”教育。学院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为广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元选择。

学院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承担渭南市落实“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二次会晤成果工作任务,承担“现代农业科教实训中心”建设和“中亚五国职业农民培训”项目,首批20名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学员完成培训,被新华社报道,单日浏览量150多万人次。学院还入围“第二批乍得国家职业标准共建互认项目—中医养生与护理(3级)教学标准”共建单位,承担中非职业教育联盟处坦桑尼亚《基础护理》《外科护理》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开发项目。

学院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加大对两联一包村支持力度,争创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陕西高校“双百工程”先进单位。学院发挥渭南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基地作用,推进检测中心、果业研究院协同融合发展,稳步实施澄城县“双百工程”结对帮扶,落实好年度优质农产品引进战略框架协议,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高校“双百工程”先进单位。

学院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援藏工作部署,主动对接阿里地区。自2020年开始,学院与阿里职校签订对口帮扶框架协议,从“马背诊所”和“云端幼教”两个精准教培项目入手,为藏区培养乡村医生和幼教师资。学院持续开展送教入藏,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助推阿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之路,在举办高职教育的19年中,历经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省级示范校建设、国家优质校建设、双一流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与改进、提质培优等历程,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目前,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质培优项目为抓手,以服务区域和全省高质量发展为路径,以推进“双高计划”建设进而发展本科职教为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十四五”发展新征程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