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巴音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建设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学校总占地面积1200余亩,拥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库尔勒市和轮台县,设有15个二级学院。作为新疆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巴音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目前开设了15个专业大类下的45个高职专业和5个高本衔接的本科专业,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技术、现代纺织技术、园艺技术专业群为龙头,旅游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油气智能开采技术专业群为骨干,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学前教育专业群为补充的专业群建设体系。其中,石油化工技术和现代纺织技术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依托新疆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纺织产业基础,培养了大批行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截至2025年,学校共有全日制高职、中职在籍学生14328人(高职14103人,中职228人),教职工725人(含援疆教师12人)。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617人中,具有“双师”资格教师128人,硕士学位教师254人,博士学位教师5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41人。学校还拥有国家行业指导委员会教学名师3人、自治区高层次人才3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人、自治州优秀专家8人,专家人才库专家8人。
在就业方面,巴音学院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与中石油、中石化、新疆纺织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此外,学校还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学生自主创业。
巴音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厚德博学、精技强能”的校训,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学校在2005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高等职业学校,2010年成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5年入选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单位。2020年,学校成功申报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平台,2023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
学校还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牵头成立了全国纺织服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煤炭煤电绿色发展产教融合共同体、新疆汽车职教联盟等多个行业联盟,为新疆乃至全国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2025年,学校被列为第三批自治区优秀高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标志着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己任,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