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大学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3 0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成立于1984年的原贵州航天职工大学和成立于1976年的原贵州航天高级技工学校,于2000年5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合并组建的省内第一批公办高职高专院校。2014年7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加挂贵州航天技师学院校牌。原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学院于2021年1月划转遵义市人民政府管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学院已成为集高职、中职(中技)全日制学历教育,技师培养、成人教育、社会培训在内的继续教育,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鉴定等为一体的一所高职院校,是贵州省“双高”学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占地1480余亩,建筑面积32余万平方米,分三个校区办学,即新蒲大学城校区、延安路校区、虾子校区。现有全日制学生15000余人,其中高职学生13000余人,中技(中职)学生1800余人;在职教职工475人,其中正高级9人,副高级85人。学院拥有省级大师工作室4个、市级大师工作室4个、省级职教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学院依托航天优势资源,秉承航天优秀文化,办学定位以工科为主,突出机械、电子类重点专业,发展计算机、汽车、建筑类优势专业,形成了门类齐全、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设有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管理系、经济管理系、基础科学系等11个教学和研究机构。常年招生25个专业,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为国家级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为贵州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软件技术、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和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获批省级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骨干专业,通信技术、软件技术专业获批省级“兴黔富民”行动计划特色骨干专业。

学院是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新蒲新区公共实训基地,涵盖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大数据技术、交通等领域;建设有贵州航天高级技工培训中心、贵州航天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示范基地、贵州省机电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贵州省机电一体化开放实训基地、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建筑工程虚实结合一体化教学实训基地等。

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立足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一技之长。2022年,学院学生参加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荣获金奖,成为贵州省参赛17年来的第一个金奖,其中1名学生获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名学生获授贵州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学院与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贵航集团,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职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中职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96%,累计培养高职、中职、中技等50000余名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我国国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贵州省国防系统“五好”基层党组织、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单位、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基层党组织、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最佳组织奖、2022年遵义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单位,获评2022年度贵州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和2022年连续获评贵州省“黔征之星”先进单位。2023年1月,获批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3年12月,获批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设单位。

在就业方面,学院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学院还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邀请各大企业来校招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学院的特色专业包括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软件技术、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和建筑工程技术等。这些专业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学院还设有多个省级和市级大师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在校史方面,学院自1984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发展。2000年,原贵州航天职工大学和贵州航天高级技工学校合并组建为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学院加挂贵州航天技师学院校牌。2021年,学院划转遵义市人民政府管理。这些重大事件不仅标志着学院的发展历程,也为学院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的历年大事包括:2000年合并组建、2014年加挂技师学院校牌、2021年划转遵义市人民政府管理、2022年荣获“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金奖、2023年获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设单位等。这些大事不仅展示了学院的辉煌成就,也为学院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