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健康护理职业大学
二、2025年贵阳康养职业大学简介: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是贵州省建校最早的卫生健康类职业学校,也是贵州省第一所全日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更是全国唯一一所具有康养特色的职业本科大学。学校成立于1939年,前身为贵州省立贵阳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历经多次更名与发展,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转设为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办学至今,学校已累计培养卫生健康类技术技能人才7万余名,先后荣获全国职教先进单位、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培育建设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多项荣誉。此外,学校还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示范性高职学校、优质高职院校、高水平高职学校及医养结合示范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248亩,主校区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毗邻奥体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临床与康复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医药工程学院、智慧养老与现代家政学院、体育与文旅学院、眼视光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机构,并拥有一所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校园内建有现代化综合实训楼、智慧教室、科创楼、图书馆、田径场、室内体育馆、学术活动中心、大礼堂等完善的学习生活设施,图书馆藏书量达140余万册。
学校现有在校生13000余人,专任教师742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452人,“双师型”教师447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43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30余名教师荣获国家级、省级职教名师、技能大师、产业教授、最美劳动者等称号,近百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学会担任理事、副理事长和理事长等职务。学校紧密对接健康医药制造、健康养老服务、健康运动、健康管理、健康旅游、健康药食材等六大产业领域,开设职业本科专业17个,形成了以康养专业群为龙头,药学、康复治疗专业群为两翼,健康管理和医学技术专业群为支撑的“一龙头两翼两支撑”的“122”专业集群。学校拥有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获批贵州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兴黔富民”行动计划、“技能贵州”重点支持项目50余个,并牵头建设国家级中药制药专业教学资源库。
在就业方面,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产教融合,与省内外近100家医院和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支持建设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3家。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对口率、满意率均保持在92%以上,尤其在康养、护理、药学等领域,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学校还积极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老年照护、幼儿照护、家务管理等证书获证率达97%,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特色专业包括护理学、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等,其中护理学专业与中南大学共建“护理湘雅班”,探索职普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此外,学校还建有“中药民族药”等5所产业学院,建设职业本科精品开放课程、新型教材193门,获批“教育部强国工程”重点项目“贵州省卫生健康公共实训基地”,建成省级康养/家政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智能康复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17个。
学校校史悠久,自1939年建校以来,始终秉承“明德至善、精诚致远”的校训,坚持职教类型定位,聚焦康养特色办学。学校在历史上多次承担国家重大卫生健康任务,尤其在抗击非典、新冠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中,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展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近年来,学校以“建双高、走康养、强专业、兴产业”为主思路,持续建设高素质康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积极探索职业本科大学高质量发展的“贵康大”模式。
学校在科研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围绕“三元一体,四域共进”的总思路,聚焦养护、食药等康养领域,组建了“3+10”研创团队与“1+2+N”创新平台,获批省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建成国家级药学示范性生产性基地、贵州省康养产品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健康养老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高端科研与服务平台。近三年,学校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84项,获授权专利82项。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社区健康教育基地、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省级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康养在线网络学院等线上线下社会服务平台6个,提供养老护理员、婴幼儿发展引导员、保健按摩师等18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服务。近三年,学校累计服务与帮扶企业、院校、医院、村(寨)等机构单位20余个,派出服务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完成培训、科普、技术等服务10万余人次。
新时代、新征程、新赛道,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强省会”行动,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立足贵阳、服务贵州、面向全国、走向国际”为发展定位,实施“强康大”战略,奋力打造全国职业教育的新品牌,努力建成“特色鲜明、行业领先、西部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职业本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