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二、2025年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简介
(一)历史概况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急需大量地质矿产领域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1958年,云南省地质厅技工学校应运而生,成为云南地质职业技术教育的开端。随后,云南省地质矿产局技工学校、云南省地质矿产局职工大学相继成立,进一步推动了云南地质教育的发展。2001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校合并改制为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实现了从“成人高等学校”到“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从“以地质教育为主”向“国土资源大行业及社会需求教育”转变的历史性跨越。学校成为云南省第一批独立设置的国有公办高等职业学院,并被列为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正值国家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学校的前身云南省地质厅技工学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为云南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地质矿产领域的技术人才。2001年的改制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以国土资源为核心,涵盖多个领域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
(二)学校概况
学校现有阳宗海、经开、武定3个校区,校园占地1051亩,设有9个二级学院、60个专业,教职工600余人,全日制高职专科在校生2万人。
学校秉承“国土扎根、资源固本、职业尚能、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坚定“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周边”的办学方向,累计培养毕业生7万余人,涌现出“云岭工匠”张伦永、在站博士后王进进等一批优秀的国土学子。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居于全省职业教育前列,成为西部地区国土资源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培养基地。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地勘钻探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并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2022年,学校入选云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在就业方面,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还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与中广核集团、中国地质工程集团等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特色专业包括地质工程、矿产勘查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等,这些专业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声誉,毕业生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
(三)近五年发展概况
近五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一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1个党支部荣获第二批“全国样板党支部”;1个党总支入选云南省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培育;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2名党支部书记入选云南省高校“一流党建”示范创建项目;1个团队荣获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一站式”学生社区被评定为云南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A级。学校被评为省级绿美校园。
学校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核心,着力打造“2+4+N”三级专业群建设体系。现有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建设示范专业3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省级高职院校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专业3个。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云南省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在线精品课程9门。省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1个。2部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课堂革命和“三教改革”。主持修订国家专业教学标准4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国际职业标准6项。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推进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和课证融通。成立3个产业学院、3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教师团队在省级及以上教学能力比赛获奖45项。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获批建设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4支,科技创新团队1支,工程研究中心2个,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4名。中标云南省新一轮找矿行动计划地勘基金科研项目,多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荣获2023年度西部地区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卓越奖50强。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中巴资源环境国际学院”,服务央企中广核集团走出去,打造“职教出海”国土品牌。培养留学生280人,100%就业率。获“老挝国家职业标准共建项目示范建设单位”“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共建项目突出贡献单位”“中巴教育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
学校建立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传承地质“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倡导“大美国土,行动有我”,举办工匠精神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教授博士论坛、职教活动周等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师生课余文化生活。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技能竞赛、科技及创新创业大赛、文体竞赛等赛事中获奖400余项。
(四)下一步发展
实干兴校必须心怀“国之大者”。“国土人”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云南省“3815”战略,对标全国同类先进职业院校,在服务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大格局中科学谋划发展,奋力推动学校跨越赶超,开启打造云南高职“国土模式”的新征程。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1958”工作新格局:即坚持以一流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线,锚定“双高”建设“九大任务”,稳固实施党建引领、质量固本、创新驱动、系统集成、发展共享“五大发展战略”,接续推进高质量党的建设工程、高标准教学质量工程、高水平科研和社会服务工程、高水平合作交流建设工程、高素质国土学子培育工程、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工程、高效能内部治理建设工程、高效益保障条件建设工程等“八大工程”,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水平,突出办学特色优势,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协调的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省级“双高”建设任务,争取进入国家级“双高”行列。
前行路上,新一代“国土人”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打造云南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国土模式”,唱响职教改革发展的“国土强音”。
学校校史与历年大事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学校的前身云南省地质厅技工学校成立,标志着云南地质职业技术教育的开端。1960年代,学校逐步扩展,成立了云南省地质矿产局技工学校,进一步推动了地质教育的发展。1980年代,学校开始向成人高等教育转型,成立了云南省地质矿产局职工大学,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2001年,学校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点,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合并改制为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成为云南省第一批独立设置的国有公办高等职业学院。此后,学校逐步形成了以国土资源为核心,涵盖多个领域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
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2018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标志着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2020年,学校成为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的紧密结合。2022年,学校入选云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标志着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特色专业与就业前景
学校的特色专业包括地质工程、矿产勘查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等,这些专业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声誉。地质工程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培养了大批地质矿产领域的技术人才。矿产勘查技术专业则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培养学生在矿产勘查、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实践能力。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则注重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结合,培养学生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技能。
在就业方面,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还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与中广核集团、中国地质工程集团等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毕业生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许多毕业生已成为行业内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