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农牧类高职院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40年9月,最初名为国立青海初级实用职业学校。1955年5月,学校更名为青海省湟源畜牧学校,简称“湟源牧校”。2002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2007年8月,学院成为国家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21年2月,学校正式更名为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同年5月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学院占地面积20.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978万平方米。学科建设设立了六系两部分别是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农林科学系、农业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成人教育系、基础部、思政部。学院拥有动物营养与饲料分析中心、动物疫病检测中心等80个实训室和家畜繁育改良中心、动物医院等4个校内实习基地,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达95个,为各专业大力开展“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开设专业达22个,涵盖农林牧渔、电子信息、财经、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六大类。
学院现有教职工262人,校内专兼职教师211人,“双师”型教师为153人;校内专兼职教师中教授16人,副高职称59人;博士3人(其中1人为博士后)、硕士学位以上教师69人;省部级名师2名,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拔尖人才1名,全国师德标兵1名。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青海,服务“三农”,盯住“农”字创特色,打品牌,稳规模,争效益的发展定位,实行开放式办学,现已形成高职教育、中职教育、短期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办学新格局。
建校80年来,学院为我省农牧区培养了3万多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后劲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了以“创业、求实、奉献”为实质的“湟源牧校精神”。学院先后被授予“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60多项荣誉称号,成为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现代职业教育明珠。
在就业方面,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特别是在农牧科技领域,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院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此外,学院还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邀请各大企业来校招聘,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平台。
学院的特色专业包括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农林科学等,这些专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学院还注重实践教学,与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在学院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值得铭记的大事。例如,1940年建校之初,学校仅有几间简陋的教室和少量的教学设备,但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逐渐发展壮大。1955年更名为青海省湟源畜牧学校后,学校开始注重农牧科技教育,培养了大批农牧科技人才。2002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后,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2007年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后,学院的办学条件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21年更名为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后,学院更加注重服务“三农”,为乡村振兴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总之,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其悠久的历史、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卓越的就业前景,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农牧科技教育的重要基地。学院将继续秉承“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