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4年,最初名为“华北第四工业学校”,位于北京酒仙桥电子工业区,是为响应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新中国电子工业发展而设立。1956年更名为“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成为培养电子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电子工业技术人才的摇篮”。1993年1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为学校四十年庆典题词:“志在电子,培育英才”,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发展迅速。1999年9月,为适应北京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与北京成人电子信息大学合并,组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北京市计算机工业学校与北京市电子工业学校并入,进一步壮大了学校的高职教育事业。2021年,北京市电子工业干部学校(北京市电子工业党校)并入,为学校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历史机遇。
学校隶属于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现有校本部、东坝校区、花乡校区、西什库校区、电子城校区五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50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教职工750人,专任教师400人,在校学生5000余人。学校设有32个校内机构,包括16个党政管理部门、7个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和9个二级学院教学部,如人工智能学院、产业互联网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等,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电子信息、数字艺术、智慧健康等专业集群,开设30余个专业,涵盖人工智能、软件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信息安全等领域。
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依托行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享有盛誉。近年来,学校在就业方面表现突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就业领域涵盖电子信息、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媒体等多个行业,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学校特色专业包括人工智能、软件技术、信息安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其中人工智能专业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毕业生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此外,学校还注重国际化发展,与多所海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
学校校史悠久,历经多次合并与改革,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近年来,学校在“双高计划”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国际化,努力建设成为行业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优良、社会服务能力卓著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化高职学院。
学校历年大事包括:1954年建校,1956年更名为“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1999年合并组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并入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21年并入北京市电子工业干部学校。这些重要节点标志着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不断壮大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