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滨海学院
青岛滨海学院始建于1992年,是山东省首批民办本科高校之一。2005年,学校成为山东省首批两所民办本科高校之一,2009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2024年正式成为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自2019年起,学校先后与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济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3年,学校入围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战略研究改革试点院校,2014年成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建设高校。2021年,学校被评为教育部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实验高校,同年被评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支持单位。
校史与历年大事
青岛滨海学院的校史可以追溯到1992年,当时学校作为一所民办高校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在2005年成为山东省首批民办本科高校之一,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9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地位。2017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2024年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学校开始与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济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特色专业与就业情况
青岛滨海学院设有14个二级学院,开设50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学校的特色专业包括护理学、酒店管理、康复治疗学、融合教育等。其中,护理学专业拥有1.35万平方米的母婴护理实训中心,酒店管理专业拥有4.3万平方米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4.1万平方米的附属医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康复治疗学专业拥有2.3万平方米的附属医院康养楼,融合教育专业拥有2.3万平方米的善育堂。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还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校招聘,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平台。
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
学校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占地1250亩,由小珠山校区、大珠山校区和附属医院组成,形成两校区一附院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建筑总面积110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82亿元。现有图书馆4座,总面积60822.84㎡,馆藏纸质文献271.8万册,电子图书及电子期刊等数字资源折合841.6万册,设有阅览座位6852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07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1.1%,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27%,另有外籍教师8人。学校拥有山东省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山东省青创人才团队5个,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1个;省级及以上名师、优秀教师10人,市级名师12人。
国际化办学
学校坚持“教育开放活校强校”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实施开放办学提升工程,先后与俄、美、韩、日等33个国家及台湾地区的126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开展师生交流、合作办学等项目。学校先后聘请270多名国(境)外专家来校授课,派遣60余名教师赴外访学,派出2500余名学生留学,选派近百名汉语志愿者赴外工作;累计接收近30个国家长期留学生1800余名。
育人理念与未来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以师生为本,以兴教育才为己任,以利民报国为目的,走内涵发展之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坚持“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践行“五育五化”育人模式,即德育生活化、智育能力化、体育自觉化、美育熏陶化、劳育习惯化。
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德树人、守正创新,统筹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民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