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学院
二、2025年武汉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武汉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3年,当时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2012年,学校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标志着其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2015年,教育部批准其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2023年,武汉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展现了其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
公益办学
武汉学院由武汉一丹教科文发展有限公司举办,坚持非营利性公益办学。学校举办人陈一丹,作为腾讯公司主要创始人之一,投资办学不求回报。自成立以来,学校已投入20余亿元建设新校园,学费全部用于学校发展和学生培养。2016年,湖北一丹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持续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已累计资助1.62亿元。学校还设有多种奖学金,包括陈一丹奖教奖学金、松海奖、华置奖、腾讯奖、致同奖等,2019年以来累计发放奖助学金7420.2672万元。
校园建设
学校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黄家湖大道333号,两面环湖,拥有帆船教育基地,毗邻军运村,地铁8号线直达学校东门。校园由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院士领衔规划设计,建筑楼群与黄家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校园空间布局开放多样,风格独特,气势恢宏。陈一丹伉俪图书馆、马化腾教学楼、企鹅广场、知己教学楼、晨晔实验楼、弘励实验楼等捐赠冠名建筑,凸显与社会公益力量的紧密联系。
学科专业
武汉学院目前设有会计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课部等8院1部。现有本科专业35个,涵盖8个学科门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传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势学科办学基因,彰显优势;工学(信息科技)类专业蕴含腾讯元素,形成特色;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理学类专业与优势特色专业互促共进、协调发展。2015年转设以来,获批全国高校首个供应链管理和首批跨境电子商务2个目录外本科专业,湖北省首个国际经贸规则专业,其中供应链管理被教育部教指委批准为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6个,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8项,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48项;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800余人,建设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能够满足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9.3%,自有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95.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楚天英才”1人、“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另有多名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同时,学校还聘请了20多位海内外知名企业高管和行业领军人才担任学校“应用专业教授”(Professor of Practice)。学校占地964.53亩,校舍建筑34.2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66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57.2万册,校园网出口宽带22.5G,校内实验实训室84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10个。
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在校生折合数1415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2765人。学校推行“一主体两融合八共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腾讯、华为、京东、中软国际、大楚网等知名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英国专业协会合作办学,实施“学历证书+执业资格证书”双证培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受专业协会高度认可,豁免执业资格证课程数量居国内同类特色班前列;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的特色班,2016年获准在一本招生(湖北省民办高校唯一);长江商学院面向全校师生免费开设长江公益大讲堂,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到校讲座;落户我校的腾讯众创空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促进创新创业。2022年以来,学生在各类学科、文体等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1387项;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30项、省级立项90项。
科学研究
2019年以来,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结题获评良好。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300篇,出版学术专著28部,获批国家专利28件,软件著作权56项,开展横向科研项目200余项。获批省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获得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3项、武汉市委市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研究成果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7件。
国际合作
学校与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合作开办会计学ACA特色班;与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合作开办财务管理CIMA特色班。与英国剑桥大学、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等十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2018年以来,学校全额资助出国(境)交流学生196名;出国(境)深造学生202名,81%进入世界200强大学。剑桥大学为我校学生开设剑桥名师在线讲堂、全球素养教育在线工坊。学校获准开展留学生学历教育,累计培养了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等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近百人。
社会声誉
学校2019年以来获得社会捐赠2.86亿元。生源质量和就业率居湖北省同类院校前列,2021年首选物理、历史科目的平行志愿投档线在湖北省同类高校中分列第3、第4位;2019届以来连续三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5.52%、79.09%、89.6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据第三方机构调研报告显示,毕业生、家长及用人单位对学校总体满意度均在90%以上。近三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长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刊登学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相关报道364次。2020年软科民办高校全国排名第6位,2021年艾瑞深校友会民办高校全国排名并列第3位。
就业情况
武汉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咨询、实习推荐等全方位服务。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21年首选物理、历史科目的平行志愿投档线在湖北省同类高校中分列第3、第4位;2019届以来连续三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5.52%、79.09%、89.6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据第三方机构调研报告显示,毕业生、家长及用人单位对学校总体满意度均在90%以上。
特色专业
武汉学院在多个学科领域具有显著特色,特别是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信息科技)等领域。学校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传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势学科办学基因,彰显优势;工学(信息科技)类专业蕴含腾讯元素,形成特色;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理学类专业与优势特色专业互促共进、协调发展。2015年转设以来,获批全国高校首个供应链管理和首批跨境电子商务2个目录外本科专业,湖北省首个国际经贸规则专业,其中供应链管理被教育部教指委批准为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6个,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8项,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48项;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校史与历年大事
武汉学院自2003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发展阶段。2012年,学校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标志着其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2015年,教育部批准其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2023年,武汉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展现了其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学校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2016年设立湖北一丹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持续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已累计资助1.62亿元。学校还设有多种奖学金,包括陈一丹奖教奖学金、松海奖、华置奖、腾讯奖、致同奖等,2019年以来累计发放奖助学金7420.267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