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大学
宜宾学院坐落于“万里长江第一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宜宾市,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78年,经过多年的发展,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建校40余年来,宜宾学院始终秉承“自强不息、至善致远”的校训精神,扎根地方,服务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拥有江北老校区(A区、B区)和临港新校区,占地面积2260亩,固定资产总值约4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3.1亿元,馆藏图书1233.9万册(含电子图书)。学校现有13个二级学部和3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区、市招生,并面向南亚东南亚招收留学生,现有在校学生近2.5万人。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宜宾学院视察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为学校进一步提升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质量和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学校作为四川省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地方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学校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综合大学和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目标,大力实施“2468”总体谋划和“十大专项行动”,形成了“12345”办学治校思想,通过“人才建校、教学立校、科研兴校、服务强校”四大战略,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
校史与历年大事
宜宾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最初为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与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建校以来,学校经历了多次重要发展阶段:2005年,学校首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学校被列为四川省“十二五”重点建设高校;2015年,学校成为四川省首批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20年,学校成功获批四川省“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方面的快速发展。
特色专业与就业情况
宜宾学院开设本科专业64个,覆盖文、理、工、管、经、法、教、艺、农、医十大学科门类。其中,电子信息、农业、社会工作、食品科学与工程、法学、生物学等专业为学校的特色专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近年来在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还设有竹学院、川茶学院、质量与标准化学院、自动化与机电工程学院等特色学院,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学校与8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基地。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在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教育、社会工作等领域表现突出,部分毕业生进入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工作,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科研与社会服务
宜宾学院紧扣国家战略,紧密对接省市产业发展,推进政产学协同创新发展。学校建有四川省油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林业草原天然香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10个省级重点研究平台,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年来,学校在油樟植物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系统运维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对外合作与国际化办学
宜宾学院是教育部“中美双百计划”全国首批15所试点高校之一,与日本、俄罗斯、德国、韩国等国家的1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成立了中美应用技术学院、中德工程学院、澜湄汉语学院,引进国际现代教育理念和课程资源。学校还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国际学生,现有来自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老挝等国家的国际学生50余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宜宾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持续推进“2468”总体谋划和“十大专项行动”,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内涵发展道路,为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和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