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1 0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创建于2000年,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2年,是贵州省第一所升本的地方院校。学校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师范性、民族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扎根民族地区、服务基础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07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1年,成为贵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并获“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资格,成为贵州最早独立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新建本科高校。2018年,学校高质量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验收,标志着其研究生教育迈上新台阶。

学校占地1415亩,拥有教学用房12.15万平方米,实验室4.2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34亿元,图书馆藏书142.5万册,电子期刊3.2万种。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4万名,在职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97人,博士占比30.36%,高级职称占比63.1%。学校现有5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工学、艺术学、农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其中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一流专业和5个省级特色(示范)专业。

在科研方面,学校拥有省级科研创新团队、教学团队13个,近5年承担课题1157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21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0余篇,成果转移转化208项,产生经济效益上亿元。学校的研究成果支撑《贵州省水书文献》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彰显了其在民族文化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本科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达100%。毕业生中,黔南州35%的省级教学名师、52.9%的省级名校长、53.4%的州级教学名师、38.1%的州级名校长以及35%的基础教育骨干均来自该校。学校已成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和地方主导产业高端智库。

学校特色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民族学等,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省域内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学校还设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41个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和科研机会。

在国际合作方面,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并与东南亚高校实施“千人海外留学”计划。近年来,学校培养了来自美国、韩国、泰国等国家的100余名留学生,并派出200余名学生赴泰国、英国、韩国等地交流学习。

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校农结合”模式助推卡蒲毛南族整族脱贫,创建“校工结合”模式助推区域产业发展,获贵州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批示。学校还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学校,创新U-G-S协同育人模式,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成教师国培、省培3万余人。

展望未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中国天眼、亚洲磷都等特色资源,奋力建设区域内高水平、有特色的现代化新型民族师范大学,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