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简介
广西艺术学院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全国8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艺术院校之一。作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不仅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还是广西特色优势高校、广西博士单位立项建设高校以及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由著名音乐家满谦子、现代杰出画家徐悲鸿以及著名作曲家吴伯超共同倡议建立的“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在8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汇聚了满谦子、徐悲鸿、吴伯超、阳太阳、陈烟桥、陈良、黄独峰、朱培钧、陆华柏、李志曙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他们长期耕耘于学校,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现拥有三个校区,分别是南湖校区、相思湖校区和桂林校区,总占地面积达611.02亩。下设16个教学单位和1所艺术研究院,涵盖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设计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人文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等。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拥有艺术学、设计学、新闻传播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美术与书法、音乐、设计、舞蹈、戏剧与影视、风景园林、新闻与传播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设有40个本科专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高等艺术教育体系。其中,美术学和音乐与舞蹈学是广西一流学科,学校还拥有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4个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国务院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美术学一级学科评定为B+,音乐与舞蹈学和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评定为B,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评定为C+。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美术学实现了升档进位的目标,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学校荣获1个A+、6个A。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教职工1300余人。学校坚持“根植本土、多元融合、传承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近年来,学校在招生就业方面形势持续向好,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领域涵盖艺术创作、教育、设计、传媒等多个行业,部分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艺术机构和高校深造。
学校的特色专业包括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等,其中“漓江画派”已成为走向世界的文化品牌,为扩大广西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作为展示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和东南亚音乐文化的重要平台,拥有1600余件(套)藏品,其中东南亚乐器藏品居全国之首,获“十四五”期间第一批广西科普教育基地认证。
学校在科研创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近五年来,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7项,其他各类科研创作项目7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创作项目32项,获得专利90余项。学校教师出版学术著作数百部,平均每年在国内核心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多项咨询报告获自治区领导批示。师生在“金钟奖”“文华奖”“孔雀奖”“桃李杯”“荷花奖”等各级各类专业演展比赛中获得大批奖项,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46件,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7项,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12项。
在国际交流方面,学校与21个国家及地区的60余所国(境)外院校和国家级艺术团体开展了教育合作交流。学校举办的“中国—东盟音乐周”“中国—东盟建筑空间设计教育高峰论坛”“中国—东盟舞蹈教育论坛”“中国—东盟美术作品双年展”等国际活动具有广泛影响力。2012年,外交部在学校挂牌成立“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训中心”,专门为东盟国家培养高端艺术人才。2017年,学校与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联合发起成立“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积极推动区域文化艺术和教育交流。
未来,广西艺术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学校将充分依托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和毗邻东盟的跨文化交流资源优势,打好“民族牌”“东盟牌”,向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综合性艺术大学”不断迈进,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育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