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海洋大学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是由自然资源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亚市人民政府“四方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省属高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也是海南省立项建设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作为国家唯一的热带海洋大学,学校不仅是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和教育部十大“教育援外基地”之一,还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成员院校。学校在琼中琼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史与历年大事
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创办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学校和1958年创办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经过多次调整与合并,1993年,海南省通什师范专科学校和海南省通什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琼州大学(专科)。2006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琼州学院,同年海南民族师范学校并入。2008年,学校成功开辟三亚校区,实现了从山区到海滨的跨越式发展。2013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填补了海洋大省没有海洋大学的空白。2016年,学校获批成为海南省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4·13”重要讲话后,海南开启自由贸易港建设,学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先后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12月,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整建制转隶学校,为学校向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1年9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崖州湾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深度融入海南自贸港建设,并与崖州湾科技城的多所国内顶尖大学协同发展。
学校特色专业与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20个二级学院,涵盖理、工、管、文、法、农、教、艺、史9大学科门类,设有55个本科专业和7个专科专业。其中,海洋科学、水产等7个海洋类专业和旅游管理等11个涉海类专业(方向)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学校确定了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生命、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旅游、民族与人文等五大特色学科方向,初步形成了以海洋、旅游、民族、生态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省级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海洋特色逐渐彰显。
就业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海洋科学、水产、旅游管理等特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更是高达98%。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此外,学校还通过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业团队,部分项目已获得国家级创业基金支持。
科研与创新
学校现有教职工1598人,其中专任教师984人,拥有“双聘”院士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海南省委联系服务重点专家4人。学校拥有30个部省级科研平台,包括4个院士工作站、6个省部级水产试验场和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学校承担了1087项科研课题,其中国家级项目36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8项。学校在海洋测绘、水产南繁种业、热带海岸保护工程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部分项目获得数千万元的资助。
国际化办学
学校依托三亚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区位优势,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与6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合作,签署了173份合作协议,其中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协议达96项。学校派出1000多名学生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换学习、实习和志愿服务,接收了来自15个国家的320名留学生。学校还承办了30余场国际论坛和研讨会,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秉承“明德、博学、励志、笃行”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抓教育强国、海洋强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三大机遇,努力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力、国际有知名度、热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海洋大学,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