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大学
2025年惠州学院简介
惠州学院坐落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是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作为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和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立项院校,惠州学院在高等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学校还是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高校,致力于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校史沿革
惠州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6年创办的广东省立惠州师范学校。1978年,学校升格为惠阳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正式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多年来,学校秉承“敦重明辨、求真致用”的校训,努力建设理工科特色鲜明、教师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成为东江流域重要的人才摇篮。
学校规模与师资力量
学校占地约2422亩,馆藏图书(含电子文献)达448.01万册(件),面向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逾1.9万。现有专任教师1157名,其中教授104名、副教授263名;博士547名,博士占比47.28%;特聘院士2名;全国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等拔尖人才30名,省优秀教学团队、高校创新团队13个。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同美、日、俄等13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近50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专业设置与教学成果
学校目前设有17个二级学院,开设5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8个,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专业4个,通过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4个。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一二等奖近20项;获国家级省级以上优质课程近100门;获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4个,国家级省级实践教学基地与平台70余个。
科研实力与创新平台
学校坚持高质量发展,现有省重点学科6个,市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44个(国际合作平台1个、院士平台2个、省厅级平台19个),省厅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团队8个。近5年获得纵向科研项目1187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54项),科研项目经费累计1.11亿元;获国内外专利授权467件(含中国发明专利 169件、国外专利授权5件),实现专利转化42件;获省部级及以上(含省级协会)科研奖项21项;举办大型国际、国内会议32场。
服务地方与产学研合作
学校坚持服务地方,近5年与142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承担社会委托项目609项,获经费1.21亿元;组建76支科技特派员团队服务企业与乡村振兴,1人获全国“最美科技志愿者”,3人获得“广东省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称号。
就业情况
惠州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的毕业生占比超过70%。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此外,学校还设有创新创业学院,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创业,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业典型。
特色专业
惠州学院的特色专业包括:
- 电子信息工程:该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该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该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历年大事记
- 1946年:广东省立惠州师范学校成立。
- 1978年:升格为惠阳师范专科学校。
- 2000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惠州学院。
- 2010年:学校成为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 2015年:学校成为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 2020年:学校获评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立项院校。
- 2022年: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七轮(2012-2022年)总榜单前300”中,居全国第220位、广东省第10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广东省第1位。
当前,学校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立足惠州、融入湾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