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作为辽宁省重点建设的省属本科高校,其历史可追溯至1948年成立的鞍山新华中学专科部。经过多次更名与发展,学校于2006年正式定名为辽宁科技大学。建校76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创新为先、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的历史沿革见证了新中国冶金工业的崛起。1949年,学校更名为鞍山工业专门学校,1950年成为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1958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鞍山钢铁学院。1998年,学校由冶金工业部划归辽宁省政府管理,开启了中央与地方共建的新篇章。2002年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2006年正式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这一系列变迁不仅反映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其在国家冶金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在就业方面,辽宁科技大学以其深厚的行业背景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了大批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近五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25%进入宝钢、鞍钢、五矿等央企,38%进入建龙重工、沙钢、腾讯、格力等知名民企,60%的毕业生选择在辽宁就业创业。学校与众多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校企合作、注重实践”的办学特色,毕业生在冶金、化工、材料等领域表现突出,许多校友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
学校的特色专业主要集中在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领域。其中,冶金工程学科是辽宁省特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辽宁省一流学科”。学校还拥有全国最为齐全的钢铁冶金学科体系,焦化、耐火材料学科填补了中国冶金教育史上的空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此外,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三个学科已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彰显了学校在科研领域的强劲实力。
学校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近五年,学校承担了2676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86项,科技经费达6.34亿元。学校授权专利1604件,获得各级科技奖励71项,其中“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还建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国际交流方面,学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平台。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注重传承冶金文化,形成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育人体系,打造了“跟着郭明义学雷锋”的育人品牌。学校还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荣获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荣誉称号。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跃,创新创业成绩突出,多次在全国各类竞赛中斩获佳绩。
展望未来,辽宁科技大学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为辽宁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